近日,教育部的一場新聞發布會,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這個話題,引起來無數家長熱議。
對此,大家眾說紛紜,有人說干得好,有人說那就不要一年級教那么快。
關于這個話題,我也想跟大家聊聊。
前幾天,孩子幼兒園大班才召開了家長會,公立幼兒園。
園長之前在小學工作了十幾年,她說了幾句話,印象還挺深刻的。
第一句: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其實就是兩種教育體系,幼兒教育是寓教于樂,小學是傳統的應試教育。
第二句:幼兒園三年都是在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
第三句:智能信息時代,知識型人才不再吃香,思維能力強、有創造力的孩子才能替代機器人,畢竟機器人也是人造出來的。
說起幼升小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家長的感覺就是:“教育斷層了?!?/strong>
幼兒園不讓“小學化”,小學又讓啥都會,教學進度快,一份學費,全家入學……
家長白天上班,晚上要輔導作業,學不好、考不好,老師直接就在班級群里艾特家長了。
不得不說現在當個家長真的是太累了。
01
配合這個新聞一起看,就更下飯了。
公立喊著去“小學化”,私立卷出新高度,信息大爆炸讓家長的教育觀也越來越迷茫。
你說這樣好,她說那樣好,到底啥才是好,直接給大家干不會。
從理論上來說,相信大多數家長肯定是希望孩子有個美好的童年,無憂無慮的。
絕大多數心里都清楚“揠苗助長”是不對的,輔導作業時,孩子哭,父母也跟著哭。
最后含淚給孩子報幾個補習班。
02
就像《十三邀》第八季的第六期,許知遠對話北大教授林小英。
節目最后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好像知道什么是對的,但卻在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
社會卷、家長卷、學校卷、孩子卷……
無非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衍生出來的競爭。
大家都爭先恐后爭取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上人”。
父母為什么卷孩子學習?中考分流,50%的孩子沒有高中上,生源一層層篩選,進入社會再一層層被篩選……
沒有哪個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一直被PASS,淪落到底層。
03
而國家要消滅這股“卷風”,“斷層”是必然的探索過程。
當孩子被疾病纏身時,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身體健康;
當孩子身體健康時,父母的愿望又變成希望他可以出類拔萃;
當孩子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時,父母又會想著:“考不考高分似乎也沒那么重要,孩子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strong>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也沒有一開始或一直就是要考高分、有出息。
回歸教育本質,孩子發育特性,糾正幼兒園【小學化】這樣的行為我是支持的,并且我覺得從長遠而言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卷”的大環境下,比起孩子成材,我更希望孩子能成人。
而幼兒園【小學化】只會讓抑郁提前,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越來越低齡。
04
對于幼兒園去小學化大家的理解不同。
在我看來,去小學化去的是試卷、作業這些小學化教學方式,但絕對不是說孩子在幼兒園三年就不學東西了。
只是幼兒教育擅長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寓教于樂,旨在讓孩子主動去思考和探索。
對比起老師講、孩子坐著聽,這樣的方式更適合幼兒,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
我們家孩子在公立幼兒園學會了數數,老師帶著她們點名,按學號來,正著點、倒著點,孩子對正數、倒數的理解非常到位,也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書寫習慣、數學啟蒙、識字啟蒙、跳繩、籃球、足球等等。
幼兒園都有在引導,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游戲里,引導孩子一點點去探索知識,孩子既覺得很快樂,又學到知識。
小班可能更重視自理能力,中班是社交能力、識字啟蒙,大班學習習慣、時間管理。
老師還會關注孩子的專注力、傾聽能力和抗挫能力等,比起只教孩子知識的幼兒園要棒得多。
05
學習不只有【聽講】這一種方式。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過一個【學習金字塔】,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的留存率大不相同,而小學常用的【聽講】方式留存率是最低的。
比起被動的學習,讓孩子在游戲中去探索,和同學一起討論,主動學習學到的更多。
而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家庭教育也非常適合。
比起給孩子多買2套試卷,不如陪孩子多玩幾次早教游戲。
與其過早的消耗孩子的學習熱情,不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而對于“斷層”這個情況,我覺得家長要保持好初心,發揮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不是所有小學都教學進度快,這個有很大的地方差異,有些公立幼兒園“一刀切”,是真的啥也不教。有些公立幼兒園幼小銜接做的很好。
這個需要父母去多觀察、多了解,當好孩子教育的螺絲釘,大環境改變不了,引導好自己的孩子還是力所能及。
比如:
如果你家孩子未來要去的小學進度很快,幼兒園又啥也不教,除了學習習慣等,知識上也要適當給孩子多引導一些,幼兒園的孩子可以學知識,但不要是報班或者是做題這樣灌輸式的方式,比如晨讀、睡前故事、玩數字游戲等都可以。
如果小學進度不是特別快,那么我們的重點就可以放在孩子的習慣和心態的培養上,知識孩子自己能探索多少,都看他自己了。
如果孩子心態不穩,我們就引導心態,如果孩子是習慣不好,就矯正習慣。
教育是動態的,孩子是特別的,父母這場考試是開卷的,但每個人的考卷都不一樣。
不用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也不要輕易被周圍的信息干擾,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平衡點。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是參天大樹,有些是能開花結果的果樹,有些四季常青……
保持好自己的教育初心,適合孩子成長進度的教育才是最合適的。
環境可以“斷層”、但教育不能“斷層”。
父母才是修復“斷層”最好的黏稠劑,只是有些父母辛苦很多,有些父母相對輕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