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病人治療時一定要注意進行全面的護理,要保證呼吸道通暢,改善肺泡的氣體交換。正確使用各種通氣給氧裝量,防止下呼吸遁細菌污染。另外要注意加強血液動力學的監護,保證組織血液的有效灌注。最后要注意加強一般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改換體位,預防便秘的發生。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如果治療不當會引發多種疾病,給患者身體的多個器官造成損壞,所以及時的進行治療非常重要。另外也要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促進健康,可以一起來看下呼吸衰竭病人需要注意什么?
保證呼吸道通暢,改善肺泡的氣體交換
1、正確使用各種通氣給氧裝量
應用鼻導管給氧要使導瞥與鼻前庭密切連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對于嚴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對用鼻導管給氧者,要插入足夠深度,并應固定好,切忌脫落。
面罩給氧簡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調節氧氣流量,控制給氧濃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應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產生的影響。
對應用呼吸機的病人,對各種通氣型式的改變,應常規為病人作血氣分析。隨時記錄呼吸支持方式、血氣分析結果,并及時處理報警指示出現的問題。
2、防止下呼吸遁細菌污染
對用鼻導管給氧者,應保持鼻腔清潔,每12小時置換消毒鼻導管,以防感染。
對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套管者,應及時清除導管內分泌物。吸痰操作時應注意避免對呼吸道和通氧裝置的污染。
每天應更換濕化器中液體。呼吸套管應1人1套。1—3天更換,不應反復使用。
加強血液動力學的監護,保證組織血液的有效灌注
保障充足血容量為機械通氣提供安全條件。對血容量不足者應加快輸液速度,以保證肺泡通氣量與肺血流量的比例協調。嚴密觀察血壓、中心靜脈壓、心率、心輸出量,并詳細記錄。對其它重要生命體征和臨床特征應每1小時觀察記錄1次。在保證病人血容量的同時,嚴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輸液可能發生的超負荷輸液,嚴格記錄每12—24小時液體和電解質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腫或全身水腫的形成。
加強一般護理
定時翻身拍背,改換體位,防止痰液瘀積、肺不張、感染及褥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