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那里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故鄉,也是山東省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日前,記者來到臺頭鎮鄭家輦村李效雷的獼猴桃生態采摘園,他向記者介紹了將獼猴桃種植帶到壽光的經過,以及銷往全國各地的經歷。
甜“獼”產業從博山到壽光
“20年前,我在家鄉博山時就已經種了多年獼猴桃,那時候,我們家家戶戶種植獼猴桃,因當時銷售渠道受限,獼猴桃的價格并不高,于是我來到壽光發展,在臺頭鎮一家輪胎廠工作。”李效雷告訴記者,2008年,他來到壽光工作,看到這里有較好的經濟基礎、有絕佳的地理種植優勢,他便決定“重操舊業”——將拿手的獼猴桃種植引入壽光。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效雷聽說鄭家輦村正在承包土地,于是,他當即聯系村委,并開始著手種植獼猴桃樹。“那時我一邊上班一邊種樹,因為有管理經驗,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李效雷說,為了種出優質的獼猴桃,他在原有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又先后去陜西、四川等獼猴桃種植區實地考察學習、拜師學藝。經過不斷地系統學習,他改變了獼猴桃的支架結構和施肥方式,使得獼猴桃的果形和口感更勝一籌。
“我們采摘園種植的獼猴桃品種是‘博山碧玉’,也叫‘泰山一號’,果肉翠綠、酸甜可口、果汁豐沛。獼猴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水果之王、維C之冠,鮮果中含有多種人體必備的氨基酸和礦物質,深受市民喜歡。”李效雷介紹,每年的9月份后,獼猴桃就會進入采摘季,很多市民會直接到采摘園采摘購買。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臺頭鎮多方鼓勵支持果農發展特色種植,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打造集采摘、游樂于一體的田園經濟。一果先行,諸業并進。借此機會,李效雷也搭上致富快車,發展農旅融合模式,把消費者吸引到果園體驗采摘。“通過發展休閑采摘一體化模式,我們主動對接市場需求,積極謀求轉型升級,提升服務品質,推動了‘采摘經濟’從單一‘采摘’向多元體驗轉型。如今,我們不僅鼓起了自家的‘錢袋子’,還帶動了周邊農旅融合發展。”李效雷說。
甜“獼”產業從田間到“云端”
李效雷的獼猴桃采摘園占地面積12畝左右,畝產可達3000多斤,單果均重在120克到130克。在做好獼猴桃種植的同時,李效雷搶抓電商這一時代風口,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開辟營銷渠道,制作獨具特色的禮盒包裝,并積極對接郵政快遞公司,通過發布微信視頻號、抖音短視頻的形式進行線上銷售。
“真沒想到,如今只需要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就可以連接城鄉、暢通獼猴桃產銷之路。電商是我們目前促進獼猴桃銷量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采摘園銷售的重要手段。‘互聯網+電商’的運營模式,讓全國各地的人們嘗到了產自壽光的獼猴桃,也促進了壽光當地特色農業發展,助力了鄉村振興。”李效雷介紹,目前,他種植的獼猴桃已銷往新疆、北京、云南、海南、黑龍江等全國各地。
如今,李效雷在壽光已生活了十多年。他表示,獼猴桃在上市季,經常是供不應求,不僅帶動了周邊村民致富、繁榮了農村經濟,還闖出了一條集種植、采摘、休閑、電商等為一體的產業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