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10月24—27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三十二次醫學影像技術學學術大會在鄭州召開。本次大會以“強基固本提水平,規范同質促互認”為主題,涵蓋了學術交流、新技術展示、科研成果匯報等多個環節。會議邀請了我國及韓國、日本、泰國等影像技術專家學者,通過講座、大會發言、論文交流等形式呈現了影像設備新進展、掃描技術新規范、實戰操作新理念,充分展示了影像技術專家的風采、促進了影像技術人才交流、傳播了影像技術進展,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影像技術專業人員的臨床技術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廣大影像技師的職業發展需求。
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真林教授作了題為“強基固本,開拓創新——醫學影像技術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他將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九屆委員會的工作概括成三點:揚一面旗幟,樹一個標桿,成一段輝煌。他強調,影像技術從業者要以黨旗領航的精神為引導,通過規范化、同質化建設,擴大基層學習機會,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為實現全國影像技術的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他表示,自分會成立黨小組以來,積極推動學術資源下沉,其組織并參與了“影像技術專家走基層”“千縣工程”等系列活動。截至2024年10月,分會共派出200余名專家,覆蓋全國10余個省市,線下培訓基層醫療機構專業人員近4000人次,線上培訓累計超過27 000人次,為基層影像技術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不僅如此,分會通過《全國影像技術專業從業人員及設備應用現狀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進一步推動學科建設、文化建設。分會還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普宣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
磁共振學組的學術會議共設有四個專場,分別為磁共振中樞神經新技術、磁共振骨肌新技術、磁共振心臟及胸部技術,以及頭頸部新技術專場。專家們共同探討了磁共振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最新進展。會上,專家們就“磁共振設備新進展”“心臟磁共振對心臟功能的評估及進展”“磁共振類CT成像技術及臨床科研應用”“內耳釓造影成像技術”等進行了專題報告。
CT學組的學術會議設有多個專場,包含心胸CT新技術、心臟CT新技術、骨肌CT新技術、頭頸CT新技術、其他CT新技術以及精彩病例分享等。本次CT學組特別設立了光子CT技術及深度學習專場,旨在探討這些前沿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與挑戰。同時CT學組設立了基層醫院會場,邀請影像技術專家及相關基層醫院領導共同參會,為推動先進CT影像技術向基層進一步推廣而努力。
教育與繼續教育學組會場,以為國家培養一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應用科研型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通過搭建醫學影像技術教育學術交流平臺,以期共享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院校教育資源。會上,專家們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慧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再分析”“醫學影像技術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階段性自評思考”“督導聽課的實踐與案例分享”“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實踐”“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等進行了交流。
(供稿: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 石鳳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