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引導未來。
文丨海克財經 許俊浩
折疊屏手機增長勢頭強勁。
據調研機構IDC數據,2024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22%,遠超智能手機行業整體出貨量5.8%的增速;2024年第三季度,國內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223萬臺,占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總量的46%,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折疊屏市場。
這當中華為的表現尤其值得關注。
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已連續5年蟬聯中國橫屏折疊手機市場份額冠軍,在萬元以上高端折疊屏市場中2024年第三季度份額高達85%。
作為先發者,華為始終保持著折疊屏領域的領跑姿態:2019年巴塞羅那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亮相的華為Mate X引起熱議,獲得MWC 2019年“最佳新聯接移動終端”獎項,開售時3秒售罄;華為Mate X系列的后續產品從華為Mate X2到華為Mate X5,頻頻激起市場強烈反響;還有華為Pocket系列、華為Nova Flip系列以及極富新意的三折疊手機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等。
近日開啟預訂的華為Mate X6亦迅速點燃市場熱情,可謂是繼續在折疊屏領域秀肌肉,讓市場和用戶的期待值“拉滿”。
可以看到的是,華為在折疊屏領域已有5年的技術積累與探索創新,凝聚了對極致用戶體驗的不懈追求,不斷突破邊界前行。華為Mate X6亮相的意義不僅在于上線令人矚目的新品,更在于持續引領行業的潮流與方向。
01
深擊折疊需求
當智能手機在國內已無限趨近于全民普及,華為仍能開辟出其中的藍海并勇立潮頭。
折疊屏形態的變化展現的就是這種開拓性。最早的華為Mate X采用橫向外折方案,首創鷹翼折疊鉸鏈和超薄無縫設計,顯示屏零開孔、零挖槽,屏幕有全展開、閉合正面、閉合背面共3種尺寸變化。可以說,華為Mate X將人們想象中的折疊屏搬到了現實,開國產高端折疊屏之先河。
此后華為一直以革新為綱。華為Mate X2改為橫向內折形態,首創雙楔形一體設計、雙旋水滴鉸鏈。所謂雙旋水滴鉸鏈,是在彎折處形成了一個水滴式容屏空間,就像紙張彎折出完美弧度,不會產生折痕。與華為Mate X2同在2021年推出的華為P50 Pocket則采用豎折設計,配合全新一代水滴鉸鏈和多維聯動升降技術,既能完美無縫折疊,又能極致纖薄,握持起來輕盈舒適。
在折疊的橫、豎、內、外都有建樹后,2024年9月上線的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又跨向了渺無人跡的三折疊領域。用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的話說,這是將科幻變成了現實。
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的三折疊技術結合了內折和外折兩種方案,依靠華為首創的天工較鏈系統使折疊做到雙軌聯動。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還使用了多向彎折柔性材料,使屏幕的耐彎折能力提升了25%。無怪乎美國《時代周刊》將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列入2024年最佳發明榜單,給予“2024年度最具創新消費電子產品”大獎。
也就是說,華為用5年時間構建出了獨樹一幟的“折疊屏家族”,成為行業唯一一家擁有全形態折疊手機產品的廠商。
這種家族式出品不是簡單的產品矩陣羅列,而是為每種折疊形態樹立標桿,締造出了旗艦產品。據海克財經了解,除了前述的華為Mate X與華為Mate X2,2023年3月上市的華為Mate X3則以輕薄機身為核心,整機重量僅241g,與同時期其他友商的非折疊手機相當。華為Mate X3展開形態下的厚度降低到了5.3毫米,折合厚度則在1.1厘米,堪稱精致。
2023年9月上市的華為Mate X5則更進一步,運用復合疊層結構設計填充抗沖擊非牛頓流體材料,使屏幕在慢速彎折下保持柔軟,在快速沖擊時瞬間硬化,應對折疊屏手機的屏幕受損問題。產品力的沉淀肉眼可見。應用在華為Mate X5上的非牛頓流體材料,迭代后又結合UTG玻璃應用在了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上,以復合疊層結構使整機抗沖擊能力提升30%。
從打開折疊格局到逐步定義折疊的每種可能,華為彰顯出了在這一領域的絕對統治力。IDC數據顯示,自2021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華為均占據國內折疊屏市場份額第一位。
02
提速技術進程
華為在“無人區”創新的底氣源自技術本身。
此前華為公開的研發基地“超級材料實驗室”即是典型一例。該實驗室擁有業界唯一、華為自建的全制程產線,包括9大類生產設備、12大類監測設備,通過對材料的成分、工藝進行端到端的創新研究。比如為使用MIM(金屬注射成型)鋼材材料,實驗室就設置了MIM鋼材料生產和檢測所需要的全部設備。這使華為能夠依靠領先的MIM鋼材材料創造出復合支撐鉸鏈結構。
要知道,最初的華為Mate X推出的“首創鷹翼折疊鉸鏈技術”結構件超過100個,研發周期長達3年。到了研發華為Mate X3時,為了降低折疊屏手機的機身重量,華為進行了多次實驗,實現了設計、材料、工藝等各個方面的突破,例如打造出滿足產品極高要求且能量產的700MPa級高強鋁合金材料。
市面上常規的鋁合金材料多在400-500MPa級別,無法滿足折疊屏手機鉸鏈的要求。華為超級材料實驗室最終將700MPa級的“機翼鋁”作為鉸鏈材料——這種材料是航空航天級別的高標準鋁合金,質量輕、強度高,主要應用于航空機身、機翼框架等關鍵受力結構。
在2023年的折疊屏技術解析會上,華為分享了諸多研究成果,如高飽和納米晶、金剛鋁、非牛頓流體、聯合固化膠等。拿如今已經應用在華為多個折疊屏產品屏幕的非牛頓流體來說,其材料特性是剪應力與剪切變形速率成正比,簡單理解就是遇弱則弱,遇強則強,正好能夠滿足屏幕既要好操作,又要抗沖擊的需求。但將非牛頓流體應用到屏幕內層并非易事,普通的非牛頓流體做到輕薄后就很難達到理想強度。據海克財經了解,華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億億級超高動態化學鍵密度材料,保證做成微米級厚度時仍能有足夠強度。
技術的背后是華為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投入。財報顯示,華為2020年至2023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19億元、1427億元、1615億元、1647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已達1274億元,5年累計研發費用超過7300億元。
華為的創新并未止步于整合現有技術與供應鏈,更在于以深入的基礎性創新推動技術突破,實現產品的整體創新,進而帶動折疊屏領域、智能手機行業以及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正是這種長期主義才使得折疊屏從概念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由此我們不難推測,華為Mate X6會帶來更多驚喜。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承繼了華為Mate X5等產品帶來的技術積累,已在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上應用的非牛頓流體和UTG玻璃的結合、高強度復合材料、航天級纖維、天工鉸鏈等量產必然能推動折疊屏技術的再一次進步。這些將為華為Mate X6打造更為強大的硬件配置。
03
再拓更多可能
行業和用戶都在期待華為帶來的更多可能性。
官方釋出的“0元預訂”海報顯示,華為Mate X6延續了華為一貫的旗艦設計理念,將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視覺體驗,能夠以輕薄機身兼得屏幕大與便攜性的雙重體驗;而且,華為Mate X6優化了邊框設計,整體外觀大氣、時尚、精致,符合當下用戶的審美追求。
用戶使用折疊屏手機既有嘗鮮之意,也會對其重量、厚度、續航、耐用性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還會在意折疊屏放大后系統、應用使用的適配性。這也是外界對華為Mate X6保有高期待值的重要原因——鴻蒙系統多終端采用一套系統的超前設計極為適合手機和平板功能合一的折疊屏手機形態,鴻蒙的快速發展為折疊屏提升了生態體系的適配度。華為Mate X6搭載的“純血鴻蒙”自然會帶來智能軟件的優化以及更人性化的交互設計。
這是華為以技術和產品筑成的用戶心智。
調研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與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提及,折疊屏手機當前的市場認知度已有較大提升,79%的用戶認為折疊屏可以代表未來手機的發展趨勢,近五成的用戶認為折疊屏手機是新的生產力工具和融合不同設備功能場景的“超級終端”;2024年第二季度,有51%的用戶第一提及的主要折疊品牌是華為,88%的用戶對主要折疊屏品牌的認知為華為,還有品牌喜愛度、滿意度等方面,華為均位列第一。
換句話說,是華為對折疊屏的探索推動了這一領域在用戶心目中的普及,以華為Mate XT 非凡大師、華為Mate X6等為代表的旗艦產品更滿足了用戶對于折疊屏的想象和期待。
華為對行業的助推亦未止步。早在2019年,華為就發布了業界首款《折疊屏移動智能終端白皮書》,推動折疊屏手機規范化發展。2021年和2022年,華為聯合軟件綠色聯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等合作方先后發布《折疊屏移動智能終端人機界面設計及開發指南》的更新版本,幫助應用開發者做折疊屏生態適配和創新。2023年3月,華為再次聯合綠色聯盟發布最新版《折疊屏軟件設計與開發行業規范》。
無論是折疊屏形態、技術還是用戶心智培育,華為都走在行業前列,為智能手機推開了更廣闊的天地。折疊屏的發展史就是華為的深耕史,而5年顯然不會填滿這個極富想象力和創新性的品類,未來華為還將為之標定更新的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