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出生在和平的年代,國家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最堅實的依靠,沒有哪一個國家再可以隨便欺辱中國。
然而,再上一個世紀的中國完全是完全不同今日的景象。
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之后,中國成為列強眼中的香餑餑,每一個都想要分一口這碗湯羹。日本更是開啟了向亞洲擴張版圖的野心,向中國發起了戰爭。
日本列強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痛的代價,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和平安定前仆后繼地抗戰殺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我們現在的安定。
所以,現如今我們之所以可以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都是源于革命前輩的犧牲。他們沒有機會看到現在的繁榮,很大一部分英雄甚至連一個完整的尸體,一張照片都留不下來。
只有少部分的照片遺物被保留了下來,有這樣三位最悲情的將軍,同框出現在一張照片之中。
照片里的他們還很年輕,意氣風發,這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合影,三個人最后都有著不同的結局。
他們就是王良,周昆,陳光,他們在抗日戰爭中和解放戰爭中的戰績足以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獲得大將的資格,可他們卻沒能活到1955年,這是什么原因呢?
01 屢戰奇功,壯烈犧牲
王良原名王化賅,小時候的生活非常幸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擁有這樣的生活絕對是幸運的。
王良從小在家人的影響下,他一直都喜歡讀書,也是非常刻苦,成績名列前茅,也通過自己的能力成功考入了重慶華英中學。
平淡的生活也讓他覺得有些無趣,但是他的叔父是共產黨,常常會給王良講一些國家的形勢,慢慢地王良也看到國家內憂外患的局面,只有通過革命的方式才能讓民眾脫離苦海。
在叔父一日一日地影響下,他更加堅定了救國救民的信念,決定踏上了革命之路。
1926年9月,王良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在學校努力學習。
他一邊學習一邊關注著國家的形勢,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于軍閥的行為表示反對。
認為這與自己的信仰相悖,因此他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原本計劃參加南昌起義的王良,在途中卻遭到了敵人的圍堵。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他絲毫沒有畏懼,率領團隊奮力抗爭,最后突圍成功,但也因此錯過了南昌起義。
雖然說錯過了這次起義,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朝著心中所愿前行。
終于找到了革命根據地,順利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同年九月份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后來追隨毛澤東進軍井岡山,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也算是踐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的第一步。
在后來的革命道路上王良繼續英勇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紅軍隊伍中脫穎而出。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紅四軍軍長。
同年6月在指揮部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回撤的途中,經過福建武平縣大禾圩時遭到了敵軍的阻擊。
為了更好地了解敵軍的情況,親自來到前沿陣地觀察敵人的情況,卻不幸中彈犧牲,這時候的他只有27歲。
王良從加入共產黨到英勇犧牲,短短幾年間他參加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在戰斗中他信念堅定,有勇有謀深受上級領導的賞識。
就連毛澤東同志當時高度評價了王良的一生,稱贊“王良是一個好干部”。
從他戰績來看的話,如果他能夠活到1955年的授銜儀式,他或許也會有被授予大將的資格。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他這輩子都是戰火和拼搏,到底也沒能看到新中國成立,讓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7歲。
02 攜款消失,無跡可尋
周昆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一個殷實的家庭,他從小就可以接受教育,思想進步,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進步青年形象。
1927年上半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背叛革命,全國一時間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在這危急的時刻,我黨在湖北漢口立即召開了應對其形勢的緊急會議,就是有著深遠影響的“八七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并且派毛澤東同志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湖南長沙,領導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領導農民自衛軍、工人糾察隊和革命士兵舉行的武裝起義。
當時25歲的周昆受到紅色革命浪潮的感召,決定參軍,后來被編入起義部隊三團三營。
雖說周昆是一個新兵,但是他不管是打仗還是做起事來都非常認真,不怕犧牲,總是沖在前面,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周昆在當時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因為他讀過書,有知識,眼界也高,懂得多,能力強還不畏犧牲,深受毛澤東的喜愛,并且有心教育培養他。
后來,周昆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三灣整編并成為支部骨干,隨同毛澤東同志進軍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積極投身建立蘇維埃政府,打破國民黨軍的進剿,根據地不斷擴大。
在后來的反圍剿戰斗中頻頻立下戰功,與林彪搭檔并且得到其重用,升任紅8軍團軍團長并參加長征。
周昆在長征期間指揮參與了慘烈的湘江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周昆差點丟掉性命,他的軍隊也被打得四分五裂,最后被編入紅五軍團。
1937年抗戰爆發后,周昆所在部隊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他任師參謀長,率軍出征進行抗日戰爭。
之后,周昆在平型關大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并在太原戰役中都有非常不錯的戰績,為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周昆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在后來的授銜儀式上也是有可能獲得大將軍的稱號的。
然而,造化弄人,周昆這樣一個大活人憑空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
當時周昆奉命和葉帥、彭雪楓、邊章五前去參加國民黨召開的全國師級以上各級參謀長會議,他作為代表參加也足可以看出當時周昆在組織中的地位。
正是這一次的會議讓周昆內心產生了異樣的想法,他對國軍奢靡的生活產生了向往之意。
回去之后向彭德懷總司令抱怨了幾句,為此彭司令批評了他幾句。
誰知道他回去之后就前往臨汾的國民黨2戰區領走了115師這個月的軍餉6萬元(法幣)。
然后帶著其中的3萬元至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至于原因也沒有人知道。
根據他的身份,相關人士推測他應該沒有選擇投敵,有一點我們無法否認,他為抗戰做出的貢獻,至于后來做出的選擇實在是令人不解。
02 戰功凜然,含冤去世
我們最后說的這位英雄陳光與前面兩位不太一樣,他是他們當中唯一一個走入新中國的人,那么他為何沒有被授予大將軍呢?
陳光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只讀了幾年書,14歲的時候已經輟學。
雖然說他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但他所在的年代,已經讓他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積極與地主階級,軍閥惡勢力做斗爭。
陳光有勇有謀,在1926年12月,任栗源區農民協會委員。
不久后蔣介石發起政變,同時在湖南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同樣發起事變,就是非常有名的“馬日事變”,陳光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藏起來12支槍。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部在宜章縣城舉行年關暴動,陳光主動將槍支獻出,組成農民武裝部隊,他擔任赤衛隊隊長。
之后陳光便追隨朱老總的腳步進行革命,一同上了井岡山,擔任紅4軍連長。
在后來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中,陳光屢屢建功,他也因此步步高升,先后擔任少共國際師師長、紅2師師長。
陳光一直銘記著自己的身份,他明白職位越高身上的擔子就越重,在長征的途中開路先鋒,屢建奇功。
在飛奪瀘定橋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國軍主力趕來之前為紅軍鋪平了道路。陳光也深受領導的重視,中央作出了這樣的評價:紅軍北上,陳光貢獻極巨。
陳光在抗戰時期擔任重要職位,積極領導軍民開展抗日斗爭,在槍林彈雨中穿梭,數次身負重傷,有效地打擊了日寇囂張的氣焰,為中國抗戰事業貢獻了巨大的作用。
在解放戰爭時期以及建國初期同樣擔任了多個重要職位,在各個職位中都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但是陳光這個人有一個毛病,總是喜歡頂撞上級領導,這也為他后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
最后還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直接影響到了他命運的發展軌跡,到底是什么事呢?
新中國成立了,面臨著百廢待興的問題,在作戰方面經驗豐富的陳光,在國家建設方面明顯出現了一些問題。
陳光在組織情報組的時候他選擇從自己的老家找來了一批人,從老家找也不是不行,可他偏偏找的都是一些烈士子女。
其實他這樣做無非就是想要照顧一些烈士子女,但是情報工作并非一般的工作,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設想。
畢竟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在國內還有很多潛在的特務,這個行為確實是欠考慮的。
針對這個情況上級對陳光進行了批評,可他卻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沒有錯,甚至頂撞領導,陳光的職位也遭到解除,人身自由也遭到限制。
一開始的陳光脾氣非常暴躁,整日生氣罵人,飯也不吃。后來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他慢慢有些改善。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光想通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槍林彈雨中度過,身上布滿了傷痕。
一直沒有時間好好休息,這次的轉變對他來說也是一次不錯的機會,每天就是讀讀書,下下棋,練練字,慢慢的陳光的脾氣也有所改善。
就在這一切都在好轉的時候,卻意外發生了火災。陳光也在這次的火災中悄然離世,終年47歲。
這場火災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熱議,但是原因一直沒有定論,如果他沒有離世的話也可能會被授予將軍吧。
照片中的三位英雄雖然他們沒有被授予大將軍,但是我們不能抹去他們為國家抗戰事業作出的貢獻。
我們作為中國人,更是要時刻牢記歷史,為國家的發展而努力。
參考來源
王良-百度百科
周昆
陳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