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橋》今年又火了,很多人在翻唱。
不久前我在征集里問:如果人生只剩最后一首歌,你希望是什么?不止一個人提到了《淚橋》。
這是伍佰 2003 年同名專輯《淚橋》里的歌。
伍佰在采訪里提起這首歌的來歷,他從臺灣南部往北開,經過一座橋,陽光大得刺眼,他想象有個男孩在大橋上哭,于是有了經典的那句:“就像站在烈日驕陽大橋上,眼淚狂奔滴落在我的臉龐。”
他還提到了一句話:“人和人之間都有一座橋,它是用眼淚做成的。愛的升華就是眼淚。”
好妙的比喻,眼淚不止是心碎,也是我搭向你的一座心橋。
其實這首歌很多人都吐槽過聽不懂,什么叫“無心過問你的心里我的吻”?什么叫“厭倦我的虧欠代替你所愛的人”?
伍佰的解釋是,他故意刪掉了不必要的主詞,只把重要的字湊在一起,他想留下的就是一種似懂非懂的氣氛。也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有一首不一樣的《淚橋》。
而我們要在拋開那些具體的虧欠、厭倦、懈怠的情節之后,才能隱隱聽到一個在愛里退守的人,溫柔的眼淚。
那是介于慶幸與后悔之間的眼淚;
是放任心像落花般破碎的眼淚;
是終于接受了“寂寞安穩”的眼淚。
但我不想再講眼淚了,愛而不得早就成了每個人的必修課。我想講的,是眼淚的干涸。
我是在下班的路上隨機切到這首歌的,秋天的葉子順著路燈落下,耳機里正好唱到那句“落花一樣飄落下來”,我感到難過,卻想不到一個可以為之流淚的人。
一瞬間的慌張擊中了我,然后我才意識到,原來無淚可流的狀態已經陪伴我們很久了。
對“直線交叉”的關系習以為常,不再討論愛和被愛,也開始默認為了愛“眼淚狂奔”是年輕人才會玩的游戲。
《淚橋》里那場一個人的退守,早就變成了集體的退守。
我曾經設想過一萬種止住眼淚的方式,但怎么也沒想到,最后讓我們失去眼淚的,只是日復一日的疲憊生活。
我們已經沒有余力再去搭建一座通往別人的橋了。
但我還是忍不住循環《淚橋》,像是跟自己反復確認,那些為愛哽咽的時刻仍然是被需要的。
它也一定要被需要。
所以,今晚的分享更像是一種祝福。
在這個愛被不斷質疑的時代,在這個鼓吹不付出真心就無堅不摧的時代,在這個我們被迫消磨掉生活余力的時代,希望你還保有著為愛破碎的能力,也希望你還能搭起一座通向另一個人的心橋。
哪怕它是由眼淚構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