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種子理論”:遵循天性,因材施教
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中,我們常常思考:孩子究竟是怎樣成長的?
是如同一張白紙,由父母和學校肆意涂抹?還是像一個容器,被動地等待被填充知識與技能?
然而,有一種觀點猶如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孩子是一粒種子。
一、孩子:蘊含無限潛能的種子
當新生命呱呱墜地,我們往往會用各種比喻來形容他們,如小苗、容器或白紙。但將孩子比喻成種子,卻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 曾詢問眾多家長:孩子出生時具備什么特質與能力?
許多人會回答:吃、喝、拉、撒、睡,似乎什么都不會,所以需要不斷地教導他們說話、走路等技能,認為孩子的成長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就像在課堂上讓學員解九連環,學員們起初絞盡腦汁,在得到方法后很快學會。可當被問及能否教會魚或猴子時,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人具備學習解九連環的特性,只是需要被激活而已。同樣,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諸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些并非是父母教會的,而是孩子在相應階段的自然屬性,父母的幫扶只是激活了這些潛在能力。 孩子學習中文亦是如此。在一歲左右,只要給予豐富的語言刺激,創造自由交流的環境,他們便能輕松愉悅地學會,無需刻意教授語法。
而狼孩的例子則更加凸顯了這一點。由于從小由狼帶大,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即便后期花費大量時間教導,也難以讓他們理解并融入人類的語言系統。 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像是一顆蘊含著無限可能的種子,所有的特質與能力都已潛藏其中。
教育孩子的偉大意義 不在于灌輸,而在于激活他們本就擁有的特質,在不同的環境下激發孩子不同的潛能,讓他們如同種子般從萌芽到開花、結果。
二、違背種子屬性的教育誤區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卻常常在不經意間違背了種子的屬性,陷入了教育的誤區。
(一)催促型:揠苗助長,適得其反種子有其自身的生長規律和內在的生長力量,這種力量雖強大而震撼,卻又內斂而不易察覺。
它按照自己的節奏默默生長,使地球充滿生機。但父母往往急于求成,期望給了建議、指導和方法后,孩子能立刻變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殊不知,孩子有自己的生長周期與成長規律,不會因催促就瞬間改變。就如同麥子,若對其不斷催促“怎么還沒長出來?快點長!”
最終只會導致揠苗助長的悲劇。生活中,許多催促型的媽媽總是盼著孩子快快長大,結果卻事與愿違,孩子不僅成長速度未加快,反而可能產生心理疏離。且每個孩子的成長如同麥苗成長有快慢,花朵綻放有早晚,本身并無可比性,家長不應以對比來操縱孩子的成長節奏。 例如那些讓三歲小孩做俯臥撐、練肌肉、進行大量體育運動,甚至讓兩三歲孩子進行大型表演的行為,無疑是剝奪了孩子童真的快樂,忽視了他們的自然生長規律,嚴重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破壞型:主觀替代,忽視自然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感官系統和自然成長過程。但有些父母卻常常以自己的感官和主觀意念來代替孩子的感受,從而破壞了孩子自然成長的節奏。 比如春暖花開時,老人推著穿著厚厚外套的孫子,即便孩子已出汗,奶奶卻仍覺得不熱,以自我感官替代了孩子的感官。
還有為了防止孩子尿床,讓孩子定點小解,甚至頻繁起夜,結果導致孩子尿床情況更難以控制。這些行為都沒有尊重孩子的自然規律,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擾。
(三)整齊劃一型:批量化生產,磨滅特性
在一些幼兒園中,我們常常看到令人擔憂的場景:孩子們整齊地走、坐、念、唱、睡、吃、背手、舉手、洗手……所有情景如同軍營般整齊劃一。在孩子最不適宜被整齊規范的年齡,他們的特性被壓抑。 正如秦春華院長所說,教育若被簡化成一條升學直線,學生就如同模具打造出來的家具,毫無個性可言。這種對孩子進行批量化生產,不允許孩子展現特性的教育方式,無疑是一種蠻荒教育。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我們應遵循其屬性,而非將他們強行塑造為相同的模樣。 在育兒的道路上,讓我們深刻理解孩子是一粒種子的理論,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種子的生長規律,避免陷入教育的誤區。
用心去激活孩子的潛能,陪伴他們茁壯成長,讓每一顆種子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絢麗光彩,收獲獨一無二的人生。
《孩子的說明書》 目錄 第一章:您讀過孩子的說明書嗎?
第二章: 孩子的歸屬權
第三章:孩子與父母關系的本質 第四章:種子理論 第五章:土壤理論 1、忙碌冷漠型 2、吵架沖突型 3、替代型 4、保護禁止型 5、知識灌輸型 6、尊重支持型 第六章:孩子成長的明暗線 第七章:孩子成長的節奏 第八章:孩子成長的規律 1、新生命的誕生 2、早期體驗:0 - 6歲 3、學齡期:6 - 12歲 4、青春期:12 - 18歲 第九章:孩子的善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