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纖到樓、光纖到戶的普及浪潮中,點到多點架構的無源光網絡PON成為了連接千家萬戶的高速通道。這項技術傳輸速度快,中間環節無需供電,節省線纜資源,充分滿足了居民家庭對于高速、穩定網絡接入的需求。
隨著各行各業加速邁向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對網絡服務的標準與期望與日俱增,一些運營商選擇將原本在家庭寬帶領域大放異彩的PON技術,直接引入到企業網絡建設,看似順應潮流,實則暗藏危機,為企業網未來的發展埋下一個災難性的爆點,潛在風險不容小覷。
起底PON前世今生
PON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ITU-T)在1997年推出的,專為電信網絡的接入環節量身打造。由于該方案采用了異步傳輸模式(ATM)技術,故而得名ATM PON,亦稱APON。ATM技術曾經與互聯網盛行的IP技術分庭抗禮,一度被業界非常看好,然而世事難料,終究在競爭中不敵IP技術,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ITU-T在2001年對APON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推出了BPON(寬帶無源光網絡),隨后又在2003年進一步升級為GPON(千兆比特無源光網絡),為PON技術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ITU-T主導的電信行業路線之外,PON還有一條源于IT行業的發展線。2004年,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從以太網的演進角度出發,推出了EPON(基于以太網的PON)方案。這項技術在物理層采用PON方案,在數據鏈路層使用以太網協議,被廣泛應用于局域網場景。
用PON搭建企業網是一場災難
近年來,行業數字化轉型帶動了企業網升級,一些地區未對園區、企業的實際需求做深入分析,直接采用了GPON或EPON方案。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短視的做法,未來會成為園區、企業網絡應用的一場災難。
我們知道,GPON技術以高速傳輸速率和卓越的帶寬效率而著稱,且具有相對完善且靈活的QoS(服務質量)機制,但其設備成本與管理系統投入非常高,加之未來向50G PON升級時還需要大規模更換線纜與光器件,使得其演進之路同樣代價高昂,令人望而卻步。
反觀EPON,協議設計簡潔明了,設備與維護成本相對較低,易于與現有企業網絡實現無縫融合。不過EPON也有明顯的缺陷,比如帶寬資源相對匱乏,QoS保障薄弱,在應對園區網絡復雜多變的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
更為棘手的是,當前市場上主流的PON網絡普遍采用了P2MP點對多點分光方式,即便整體接入帶寬再高,單個用戶所能享有的帶寬資源依然有限,難以滿足特定用戶對于高帶寬的迫切需求。同時,P2MP架構在每個ONU上行方向有數據時,并不能立即發送給對端的OLT,而是會把數據放在緩沖區(T-CONT)中緩存、等待,從而產生不必要的時延。此外,PON網絡中都是IP與PON兩套協議并行、按需切換,也會增加網絡時延。在家庭寬帶場景下,用戶似乎感受不到PON網絡的時延,這主要是因為家寬承載的業務對時延的敏感程度還沒有超出PON網絡的容納范圍。企業客戶則不同,很多應用都需要切實的品質保障,因此把PON網絡用于企業客戶將是場災難。在日常使用中,PON網絡的設備層通常需要以太網交換機與光線路終端(OLT)共存,這會顯著增加網絡的復雜性與運維難度,對企業網絡管理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如今數智化大潮涌動,企業紛紛加速擁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應用,從而對網絡帶寬、功能、性能及靈活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標準。在此背景下,PON技術難以獨自挑起園區網絡長期演進的重擔,其局限性日益凸顯。更不用說,EPON與GPON一直各行其是,非但未能形成合力,還影響了新一代全光園區網絡建設及持續演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IP技術歷經多年洗禮,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與廣泛的應用基礎,現階段看不出PON有取代IP技術、在企業網絡領域一統天下的可能性。實際上,PON技術自身更可能重蹈當初ATM技術的覆轍,在與IP技術的競爭中落敗。這意味著或早或晚,園區網絡都將不得不另尋新的全光技術方案,從而有效應對數智化對企業網絡的嚴苛考驗。
以太全光才是未來之路
通信行業其實已經有了專為企業網打造的全光解決方案,稱為以太全光或以太彩光方案。以太全光方案專為高速企業園區網絡而打造,方案中完全摒棄了PON協議,直接在無源光網絡架構上引入以太網協議,成功規避了兩種協議轉換的繁瑣。為簡化網絡架構,以太全光方案通過彩光模塊分光不分帶寬,可以省去弱電機房,提升整體效率。
在實際應用中,以太全光方案可以實現萬兆網絡直抵房間,不存在分光后帶寬降低的問題,能夠為園區客戶量身打造高度差異化的網絡連接服務,滿足其對高速、高效網絡環境的需求。在匯聚層,以太全光方案也采用了無源設計,節省了弱電間設備和設備能耗。在安全防護方面,以太全光方案繼承了以太網的優勢,支持豐富的安全認證,可以通過異常流量檢測發現仿冒接入、私自接入;系統還支持點對點傳輸,避免了廣播引起的安全問題。同時以太全光方案融入了智能運維技術,可以實時監控網絡狀態、自動排查故障,極大地提升了網絡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這一系列創新舉措,為以太全光方案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增添了砝碼。
事實上,以太全光并不是新近出現的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了,只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受制于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度不足,實際應用中存在部署難度大、成本高昂等問題。近年來,企業園區網絡升級日益緊迫,業界對以太全光技術和產品進行了持續改進,并針對園區部署、客戶運維、交付等關鍵環節進行了大幅度優化,從而使得以太全光技術華麗轉身,易部署,商務優,成為企業園區場景下的優選技術方案。
時至今日,以太全光方案已在酒店、醫院、高校、企業園區等眾多領域大放異彩,贏得了客戶、電信運營商乃至整個通信行業的廣泛贊譽與高度認可,其發展藍圖愈發清晰,前景可期。
回顧過往,我們不難發現,從接入網技術下探的GPON和從局域網延伸的EPON雖然都有各自優勢,但它們終究并非專為企業園區量身打造,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先天不足。與此同時,被認為適合家寬升級、企業應用的50G PON發展也并不順利。2024年,國內多地運營商嘗試將50G PON投入商用,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10月份中國電信50G PON FTTR首次集采宣告流標,公布的原因是投標廠商僅有兩家,且都是不知名小企業,這本身就表明通信產業還沒有為50G PON的商用做好準備。
在數智化時代浪潮中,園區網絡已成為數據流、AI應用流和創新業務流的交匯點,更需要業界深入探究與精心打磨,以開發一套契合其需求的專屬解決方案。因此,立足于數智經濟的宏大視野與長遠規劃,沿著以太全光思路做好園區網絡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