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NOWNESS天才計劃已于昨日拉開序幕。我們十分榮幸地邀請到演員:陳昊宇、邱天、周游(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音樂人:米卡,擔任本屆天才計劃的青年榮譽推介人。
我們希望推介人以真摯情感和專業視角寫下的觀后感,可以為入圍作品提供獨特、多樣的賞析與解讀。即日至11月28日,20部競賽單元入圍作品將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展示。無論是先讀筆記作為導覽,還是映后來他們的文字里尋找共鳴,祝觀看愉快!
第6屆NOWNESS天才計劃競賽單元預告片
《波動》
短片讓我想起青春期的隱痛。我一直覺得女孩們的青春期很像一個個真空的罐子,看似沒有留下什么,其實里面藏著我們豐富的心理體驗。可同時,那些體驗里很多模糊的沖動、迷惘、渴望、忐忑與疼痛都無法被傳遞,無法真的被聽見。等時間過去,當時一次次被忽略的畫面,愈發模糊,當時沒說出口的困惑,再也尋不到答案。
只有心里那個小女孩知道,那年濕熱午后的一聲聲悶雷,一直留在心底轟轟作響,很多年后都還能聽見,好像暴雨又要落下。
希望女孩們的成長,不要只發生在一場場無言的暴雨中。
《纏》
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品,從開始的那一秒就能感覺自己被很強烈的情緒包裹進去。導演對成長中一個重要的場景進行了細膩的拆解,充滿想象力的表現著她在辮子被剪斷前與被剪斷后,復雜的痛感。緊緊纏住的,是那些一直被拉扯的發絲,也是她與母親剪不斷的內在聯結,是那條回家的路。每當畫面里的那只手開始來回游走觸摸時,都希望除了引起陣痛,也能輕撫她的不安與脆弱。
《下雨了》
是很值得回味的一個短片。作為觀影者,在固定的距離之外,看到一家人到來,細語,又離開。仿佛旁觀者,又仿佛天與地,好似在紀錄又好似在路過,時而聽得清時而聽不清,直到最后視角的切換,身份的轉變,真正完成了一個沒有“看到”,卻“感受”到靈魂存在的過程,像開啟了某種意想不到的對話,將整段影像留在雨聲中耐人尋味。
《毒藥貓》
很高興在這個結合當地背景與神話,并透過男性視角展開的亦幻亦真的故事里,沒有出現一個因長期處于權力下位而完全失去力量的妻子。這讓整個影片在當代的語境下更有意義。
影像中的妻子依然有著一些因受到長期壓迫而產生的慣性動作,但她的目光與言語并不怯懦,甚至時常表現出渴望與勇氣。這一切都更強烈的對照出男性藏在現實之下,深深的怯懦與恐懼,他們無法面對真實的女性。
白天他們支配著妻子,到了夜晚,他們遍地搜索“毒藥貓”,幻想妻子們會突然變身,將他們圍獵吞食。在那個幻想中,女人的形象越妖魔化,越沒有人型,越凸顯他們對于真實的“女人”有可能擁有力量,產生威脅,獲得權利的巨大恐懼。這種男性潛意識里的自我禁錮充滿著黑色幽默。
《曼婷》
很驚喜于導演的大膽與演員細膩的表演。她們用女性獨有的溫柔描繪出了一個動人又克制的“重逢的夜晚”。當電動車緩緩駛過深夜無人的馬路,微風輕輕拂過她們淺笑的臉,作為觀眾,會有一瞬間希望那條路可以沒有盡頭。就這樣把她們藏進那片夜色里,藏進那些追憶里,藏進所有想象里。
《寶孜達》
畫面和結構渾然天成,幾乎都是固定機位,整個伊犁的冬季景色都和姐弟倆的心境融為一體。
故事從克冉的頑皮導致過年的羊丟失開啟,姐弟兩人尋找羊的過程仿佛蒙上了一層薄霧,像入夢又像是回憶娓娓道來。
自然的影片節奏也不乏幽默,偶遇樹上老爺爺及從木梯上躥下的小貓像極了童話故事。
隨著姐弟倆找到奄奄一息的羊,平靜的茫茫雪景也有了鋒利的色彩。在與姐姐是否“寶孜達”的分歧中,頑劣的男孩首次思考了生命和責任,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勇士”。
也許有時候,逃避不代表懦弱。逃避在影片里成為了男孩打碎的安全感及快速建立的世界架構。哈薩克男孩克冉的內心和伊犁的雪一樣純凈,也像伊犁的雪一樣能遇風前行。
最終羊還是死了,而克冉胸中某處,責任和真正的勇氣、善良悄然無聲地發了芽。
《在水一方》
女孩靜悄悄坐在丹霞地貌奇特又蕭瑟的山坡上,扎著羊角辮的她成了黃土地上唯一的艷麗色彩。
日復一日的生活讓女孩疲憊又無措,山巒保護著她,也困住了她。
某天,伴隨著潘多拉魔盒一樣的外來物“收音機”的出現,女孩的好奇心和出走的決心再也抑制不住。城市的光景和氣息通過耳機涌入女孩的身體,音樂戛然而止,女孩的幻想卻愈來愈茂盛……
《穿過水壩》
這是一場美學的實驗,畫面和音樂像是被太陽曬透,仿佛可以摸到生命的脈搏,跳動和韻律。片長十幾分鐘融入了導演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然的解讀。
不存在的尸體穿過了水壩也穿過了時空。生命融成難以察覺的細小顆粒在時間的長河里流淌,流入大海遠離塵囂。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生生不息。
并非所有的思考都需要一個嚴肅的回答,如同不存在的污染源。
這部短片像是一臺生命的收音機,同時播放著現在和過去的信號。
《雨中的兩人》
故事情節反轉精彩,劇本角度新穎,從男人挑西瓜,女人探頭進入鏡頭把懸疑的氛圍逐漸渲染起來。
導演運用了大量固定鏡頭和特寫鏡頭,整個片子風格統一,主觀鏡頭下人物情緒陰翳,與交代環境的遠景鏡頭,通過“煙”“門”等意向進行轉場,銜接絲滑。
鏡頭語言將故事線中設計的關系拉扯在一起,完整自然,令人觀感強烈。色調和構圖有一些日式輕頹氛圍感,運動鏡頭拍得青澀但大膽,個人風格明顯。
片尾《昨夜星辰》和酒吧內黑白鏡頭是點睛之筆,黑白鏡頭是一個較大的巧思和反轉,人物情緒表達和故事完整性因此提升。
《不要表演》
故事使用了大量的交叉蒙太奇,非常連貫,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部分現實立意清晰。導演通過類紀錄片的拍攝剪輯,圍繞現實主義題材這一中心展開,讓“達哥”的演員身份和保安真實身份交織在一起,虛實結合。
試戲片段和辦公室片段,多次相同機位景別及運鏡的重復鏡頭使用,讓畫面壓迫感層層遞進的同時人物情緒也疊加遞進,通過一系列鏡頭語言讓故事更合理,人物更豐滿。
臺詞多次點題“不要表演”,從一開始導演到副導演(或制片主任)角色不斷給主角“李達”刺激強調,到結尾“李達”自訴“不要表演”,似完成一種生活對精神的馴化和閉環。
《相談》
一部近乎直接電影的寫實主義作品。導演以旁觀視角記錄了一位年過花甲的中國勞工在日本的生存境遇,通過一樁協助調查的民事糾紛案件,層層剝離出個體的生存困境與精神困境。
影片將關注視角放在一名在異國勉力生存的底層勞工身上:被現實社會行將拋棄的孤獨感,身份歸屬的模糊與搖擺,與律師兒子之間價值體系的沖撞與不被認同,主人公以其頑固暴躁的“非主流”姿態在多重矛盾中的抵抗與選擇。
“人臉識別失敗,請重試……”這句環境背景音暗示了老人在“錯位環境”中的被排斥,如同無法在電腦系統中打出來的名字、永遠等不到的電梯、撕碎又拼接的勞務合同、雪地里倔強又迷茫的腳步……導演像一個審視現實的記錄者,以理性態度呈現對某個弱勢群體的關懷。影片的英文直譯名“人生如雪”,雪之冷冽,亦可融化,此處的留白或許指向了觀眾的溫度。
《燃夜》
叛逆的邊緣少年們,試圖尋找出口來宣泄青春里的無名憤怒。這些莫名之火無法消解在摩托車飛馳的一時快感中,無法消解在供奉關公像的神靈庇護中,也無法消解在打火手槍射出的“虛擬子彈”里。困頓少年們用玩火來尋求刺激,火花一觸即燃,燒毀了一輛路上行駛的日產汽車。戲劇化的是,少年闖禍后的恐懼被民眾抵制日貨的集體憤怒掩蓋。這把大火在夜里燃燒著,在2008奧運圣火傳遞的背景下,尤其醒目。燃火與圣火的呼應,民族主義的暴力傾向與“同一個世界”標語的呼應,都引發我們深層的思考。
時代在前行,個體身上無處安放的憤怒,將如何消解或者轉化,導演沒有給出答案,如同當下的我們難以看清的未來。我想,答案會在時間的平靜流逝里最終浮現,如同少年夢中的火與水,彼此對立而統一。
影片的結尾,少年試圖再次用點燃煙火宣泄,但他的打火機手槍啞火了。他踟躕了一會,將背包里所有的煙花都投入水中。
《穿過水壩》
這是一部特別的作品,我喜歡導演大膽的視角,以意識的自由穿越,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將作品提升到哲學思考。影片的主人公找到了父親留下的錄像帶,里面記錄了父親年輕時代的影像。主人公以錄像帶作為“穿越”載體,以虛擬和現實為素材,進行了自己的“再次創作”,試圖尋找時間與空間、過去與未來的某種神秘連接。
我在觀影過程中也在進行著某種天馬行空的“創作”,或許是收到了某種啟發,我在思考:錄像帶中年輕人口中談論的外星人,是不是就是正在觀看錄像帶的主人公?而主人公所在維度的外星人,是不是就是處在現實維度的正在看這部影片的我們?“穿過水壩”這個命題,以打通虛擬和現實的力量,給我帶來的無盡想象力,是這部影片獨特的觀影體驗。
《毒藥貓》
在女性力量覺醒的當下,這部作品將觸角延伸到西南邊陲地區,當地延續千年的父權社會體系似乎也受到了某種震蕩。在影片中,女性意識的逐漸蘇醒伴隨著古老的“毒藥貓”傳說,讓男性感到不安。以主人公泰為代表的“父權族群”,面對妻子的變化,陷入失去權力的恐懼。男人們認為這是“毒藥貓”在作祟,泰誓要用手中的獵槍消滅密林中的“毒藥貓”。當泰半開玩笑地將獵槍對準妻子時,隱喻了在男性意識中的“毒藥貓”正是女性的覺醒意識。泰的恐懼投射在夢中,但他終究也要回到現實。影片的結尾,當妻子獨自出門時,丈夫第一次露出無力感與茫然。
影片融入了懸疑驚悚的元素,講述的是與當下時代共鳴的命題。在女性浪潮席卷而來的今天,影片引發的關于兩性關系的思考,有著獨特且深刻的意義。
《睡不著啊》
“寢れないわ!”的意思是“我睡不著!”這展示了大腦在處理失眠問題時所采取的措施。憑借手繪的動畫風格和控制定格的方法,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許多我在東京長大時喜歡看的動畫電影。影片運用了充滿活力的色彩,給人一種迷幻的感覺,它準確地捕捉到了一個人在無法入睡時所感到的壓力。
我作為一個也有些失眠癥的人,對其中的一些隱喻感同身受。從想達到恰到好處的疲憊狀態以逃離現實、卻始終清醒著的窒息感,到可以在腦海里感受到心臟的跳動,結果被蟬這個意象準確地捕捉。這部電影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并以一種近乎夢幻的方式表現出來。個人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擁有許多我喜歡的動畫的特性。
《相談》
在《相談》中,從一開始我們就沉浸在太田的生活和他與前工廠經理中村之間的困境中。在太田被解雇而引發的一場糾紛中,被中村打傷的太田向警方尋求幫助以獲得賠償。在一位律師的幫助下,警方發現了令案件復雜化的監控錄像,并對事件的真相提出質疑,太田對正義的追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變。
作品的情節發展曲線很強,從太田的沖突到監控錄像的轉折,緊張氣氛不斷增強。監控錄像的段落作為高潮部分,改變了敘事和我們的視角。在創作方面,導演采用了冷色調,突出了太田所處環境的嚴峻,強化了影片的陰郁基調。特寫鏡頭揭示了他的情感掙扎。對話直接而克制,營造了一種現實主義氛圍,太田簡單的著裝凸顯了他樸素的背景。
總體而言,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始感和真實感。它讓觀眾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觀察太田的種種生活狀況。觀眾被突然扔進開頭,被強迫思考每一處細節并仔細分析每個角色的意義。不僅如此,因為中村直到最后才出現,觀眾還必須發揮想象力來理解他的角度。那處轉折的影響力更大,因為觀眾無法預見到這樣的情節。我喜歡這部作品和它所保持的神秘感,因為它沒有明確地介紹或解釋任何角色或情節,這讓我能夠獨立分析并震驚于情節的轉變。
《小說家》
《小說家》講述了年輕工人徐進的故事,他發現了一支舊筆,這引發了他對寫作的癡迷。孤獨且對寫作入迷的徐進徹夜進行小說創作,然而當他完成時卻面臨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將他的小說分享給全世界。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他開始了一段不懈的旅程。
隨著徐進對寫作的癡迷程度不斷加深,故事情節也逐漸緊張起來,在高潮段落,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來傳播他的作品,這個情節引導觀眾反思野心的本質。
導演采用了冷色調強調徐進日常生活的壓抑感,這與他創作空間中的暖色調形成鮮明對比。
在我看來,《小說家》真實地描繪了啟發與癡迷之間的界限。徐進的轉變微妙而具有說服力,將觀眾帶入他與世隔絕的世界。他能夠把作品帶給別人的這個高光場景特別感人,捕捉到了他不屈不撓的抱負。這種克制的敘事方式讓觀眾能夠充分參與到徐進的掙扎中來,讓作品成為一場令人回味的、對藝術家野心的探索。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令人深省且難忘的作品,引發了人們對創作過程和追求激情的成本的反思。
《寶孜達》
《寶孜達》講述了小男孩Kran的故事,他因為貪玩,不小心丟了一只對人們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的羊。他與表姐一同開始了一場不走運的旅途,兩人一起尋找丟失的羊,卻發現它受傷并瀕臨死亡。按照習俗,羊在死前必須由男性把羊血完全放干,否則它的靈魂會被視為不潔的。Kran極不情愿執行這樣的習俗。最終,表姐自己去尋求獸醫的幫助,但如果她沒有及時回來,Kran將不得不獨自面對責任。
故事情節將Kran的旅程與責任、文化傳統和成長等主題交織在一起。Kran和他的表姐交流很少,但他們的互動帶來了一種情感上的深度,也捕捉到了童年的純真,與“成年”執著的預期形成鮮明對比。
視覺而言,《寶孜達》以其令人驚嘆的攝影技術脫穎而出,它捕捉到了粗狂又孤獨的風景。與我最喜歡的電影導演 Wes Anderson一樣,作品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完美的靜態圖片,保持著對稱和平衡,所有元素都遵循三分法。只有一個場景運用手持式拍攝,捕捉Kran被留下照看羊時的緊張與不安,完美展現了一種對照。
這是一部探索責任、文化價值和成熟過程的好作品。憑借諸多引人入勝的視覺元素展示了電影美學,引導觀眾進入Kran的世界。
《下風處》
《下風處》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個受到工業擴張威脅的沿海小漁村。在這樣的背景下,影片聚焦于一位年邁的活動家黃,他是煉油廠擴建的最后一個堅定的反對者,當他的社區開始考慮煉油廠承諾的經濟利益和財政救濟時,他獨自站在那里。
故事講述了黃的抗爭歷程,他抗議石油工廠的擴張,因為這不僅影響了他自己的健康,也影響了村里人的健康。作品的高潮是在一次村民會議上,黃激動地告訴社群,要考慮長期的不良影響而不是眼前的經濟利益。這一關鍵場景體現了村民的內心沖突,加劇了影片的中心困境。
作品的攝影手法幫助展示了黃的人物弧光,因為許多地點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循環使用的。比如油廠大門口,以黃本人的抗議作為開始,到村民們的抗議,再到黃和村民們的聯合,最后又以村民們和黃產生矛盾甚至分崩離析才結束。作品捕捉到了故事的敘事弧線,從餐館到醫院再到黃家,每一個場景都經歷了同樣的變化。
作品的色調以柔和的大地色調為主,灰色、棕色和深藍色,反映了漁村的自然美,同時巧妙地暗示了正在擴張的工業收購。景觀的綠色基調和煉油廠的冷色調形成的對比,也在視覺上放大了村民的內心斗爭。
通過不斷變化的場景和美麗的色彩,作品反映了黃的反抗過程和村民們的內心斗爭,突出了社群在工業化進程中面對的復雜抉擇。黃的努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觀眾反思這些問題的持久影響。
掃描二維碼進行活動預約
NOWNESS Paper 冬季刊“正發生IN MOTION”與第6屆天才計劃一同發生,我們用進行時的口吻,邀請每位創作者成為時代的第一目擊者,積極觀察、體驗、介入正發生的一切。你也可以在天才計劃現場找到這本雜志,它提供了理解天才計劃的多元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