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楚之奇原創,謝絕抄襲與洗稿,違者必究。
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形式,愛情是文學的永恒主題。如果把文學比作連綿的群山,詩歌就是群山之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主張“文學革命”,陳獨秀、胡適和劉半農等文化先驅們提倡寫白話詩,胡適和劉半農等還帶頭創作白話詩。現代白話詩的創作,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形式。白話詩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詩歌的格律限制,使得詩歌更加自由和靈活,能夠更好地表達現代生活和思想。同時,白話詩的創作實踐,使詩歌更加接近普通民眾,有助于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也促進和推動了新文學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白話詩的創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不懂得詩歌需要形象思維,拋棄了中國古典詩“賦、比、興”的優良傳統,詩歌過于散文化,完全不講究詩歌的韻律,甚至有少數人竟錯誤地認為,只要將語句分行排列就是詩歌,導致白話詩出現日漸式微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是應當堅決糾正和批判的。
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試選了“五四運動”到現在的十首愛情佳作,同時作了簡單賞析。一孔之見,請諸位朋友批評。
1、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飄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么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里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9
月光戀愛著海洋
淺析:
這首詩是由劉半農在1920于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期間所作,是中國早期廣為流傳的重要詩篇。由于情景交融,音韻和諧,語言流暢,該詩在1926年被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譜成曲,廣為傳唱。劉半農在這首詩中首創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廣泛的贊譽。
詩中的“她”有人說是指一位女性,有人說是指祖國(英語中的“祖國”motherland一詞是陰性)。憑感覺,筆者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但不管怎樣,正是詩人的那種深摯的感情,啟發他為祖國的文字貢獻了一個重要的人稱代詞——“她”字,使得那些即使是在“此時此刻”的現實中處于賓位的中國女性,獲得了在語言形式上的明確的主體地位。
從詩歌的角度看,《教我如何不想她》毫無疑問是一首優秀之作。而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其意義似乎更加重要。一個“她”字,使一首詩永垂不朽。
2、汪靜之《伊的眼》
伊底眼
伊底眼是溫暖的太陽;
不然,何以伊一望著我,
我受了凍的心就熱了呢?
伊底眼是解結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著我,
我被鐐銬的靈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樂的鑰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著我,
我就住在樂園里了呢?
伊底眼變成憂愁的引火線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著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一九二二年六月四日)
注:伊(yī),指“他”或“她”。“五四運動”后的一些文學作品中,“伊”專指女性。
民國時期美女
淺析:
這首詩是“湖畔派”詩人汪靜之的代表作。
愛情詩中寫情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角度。有人寫秀美的外貌,有人寫悅耳的聲音。《伊底眼》則專寫眼睛,不過詩人寫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寫它閃動的睫毛,二不寫它晶瑩的目光。詩人運用四個生動別致的比喻,前三個比喻分別將情人的眼睛比作“溫暖的太陽”、“解結的剪刀”、“快樂的鑰匙”,它不但溫暖了“我”受凍的心,使“我被鐐銬的靈魂”得到自由,使“我”快樂得有如住進樂園。這三個比喻表現了愛情給熱戀中的青年帶來的歡樂。后一個比喻將情人的眼睛比作“憂愁的引火線”,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戀給“我”帶來的憂愁,且與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見出這憂愁的痛苦。詩篇由這些比喻展現了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復雜的內心活動。
3、徐志摩《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注:沙揚娜拉,日語“再見”的音譯。
水蓮花
日本女郎
淺析:
這首詩寫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詩歌以其簡練的筆法,表現了詩人對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戀。
這位日本女郎在與詩人分別之際,似有不少話想說而又羞于啟齒,于是含情脈脈地低頭鞠躬。那種欲言又止的舉動,表現了日本女郎的溫婉、莊重和依依不舍。
全詩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別女郎的形態和內心活動。短短五句,既有語言又有動作,更有纏綿的情意,寥寥數語,使女郎形象呼之欲出,顯示了詩人非凡的藝術功力。
4、戴望舒《雨巷》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丁香空結雨中愁
淺析:
這首詩創作于1927年,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
詩人用象征性的意象來傳達內心情感,且融會了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此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詩中描寫了主人公“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懷著一種縹緲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與芬芳,而她的內心卻結著憂愁、哀怨。他逢著了這樣的姑娘,然而轉瞬即逝,“像夢中飄過”,她的顏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悵”統統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舊“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依舊懷著希望,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此詩發表后,一時洛陽紙貴,詩人戴望舒因此而獲得“雨巷詩人”的美稱,成為詩壇的一段佳話。
5、鄭愁予《錯誤》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江南花海
江南春意
淺析:
這首詩寫于1954年,是中國臺灣現代著名詩人鄭愁予的代表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全詩清雋輕巧,兼具古典與現代詩韻,把一個美麗的江南女子苦苦盼望遠游情人歸來的心態描繪得細膩深刻,楚楚動人。詩中“美麗的錯誤”一詞以矛盾修飾法讓人驚嘆,因此而成為影響深遠的愛情術語而經常被人們引用和模仿。
6、何其芳《預言》
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于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那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癡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停下你長途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像火光一樣沉郁又高揚,
火光一樣將我的一生訴說。不要前行!
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紋,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見了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
請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腳知道每一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你可以不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的足音!
啊,你終于如預言中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淺析:
《預言》是詩人19歲(1931年)時寫下的對自己愛而不能得的初戀的“預言”。
詩人把自己心儀已久的戀人比作“女神”,并選擇了“麋鹿”,用它走過樹葉、苔徑時的足音,暗示自己在期待戀人來臨時的敏感和緊張心情。“嘆息似的足音”和“細碎的蹄聲”,在這里顯得是那么細膩、溫柔和小心,將一個剛剛涉足愛情之海的青年人的微妙心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他的那份純真,不免要引起人的愛憐了。
7、聞捷《蘋果樹下》
蘋果樹下
蘋果樹下那個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著水渠走來了,年輕的心在胸中跳著。
她的心為什么跳呵?
為什么跳得失去節拍?……
春天,姑娘在果園勞作,
歌聲輕輕從她耳邊飄過,
枝頭的花苞還沒有開放,
小伙子就盼望著它早結果。奇怪的念頭姑娘不懂得,
她說:別用歌聲打擾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園度過,
一邊勞動一邊把姑娘盯著,
果子才結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著趕快去采摘。
滿腔的心思姑娘猜不著,
她說:別像影子一樣纏著我。
淡紅的果子壓彎綠枝
秋天是一個成熟的季節,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著,
是不是掛念那樹好蘋果?
這些事小伙子應該明白,
她說:有句話你怎么不說?
……
蘋果樹下那個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著草坪過來了,
她的笑容里藏著什么?
……
說出那句真心的話吧!
種下的愛情已該收獲。
淺析:
《蘋果樹下》是現代詩人聞捷近代創作的一首新詩,發表在1955年《人民文學》第3期。
這首詩巧妙地將蘋果作為一個象征體,使景物與人物的心靈相交融愛情與勞動相聯系,從而細致地刻畫了青年男女在熱戀中的心理狀態,生動地反映了新社會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個側面。《蘋果樹下》是詩人聞捷獻給新時代青年的一首飽含著清麗、熱烈和執著的情歌,而并非是詠物寫景詩。全詩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勞動人民的愛情生活,因而又是一首“生活的贊歌”。
8、林子《給他》
給他
只要你要,我愛,我就全給
給你---我的靈魂、我的身體。
常春藤般柔軟的手臂,
百合花般純潔的嘴唇,
都在等待著你……
愛,膨脹了它的主人的心;
溫柔的渴望,
像海潮尋找著沙灘,
要把你淹沒……
如果里面沒有映出你的存在,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就像沒有星星的晚上,
幽靜的池塘也黯然無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
帶去珍重的許諾和苦苦的思念,
它憂傷地回來了----你的窗戶已經睡熟。
戀愛中的青年男女
怒放的百合花
淺析:
《給他》是女詩人林子寫的一組愛情詩,共十一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組詩寫于1958年,但由于歷史原因,直到1980年才得以發表在《詩刊》當年第一期。
這是一篇少女的內心獨白,“只要你要,我愛,我就全給,給你---我的靈魂、我的身體”,何等樸素純潔,何等真誠大膽!這是少女的愛情誓言,簡潔有力,表現了斷然下定的決心。
女詩人用優美的常春藤和百合花形象比喻手臂和嘴唇,把“我的身體”具體化。經過聯想的點化,使這兩句詩新意頓出,奇趣橫生,勾勒了一個張開雙臂,翕動嘴唇的天使般美麗的少女形象。
全詩最后一句“它憂傷地回來了----你的窗戶已經睡熟”使灼熱的情感、美艷的形象為之驟然一變,而透露出一絲因愛情受挫而憂傷的悽婉色彩。
9、紀弦《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輕最輕的聲音,
輕輕地喚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寫你的名字。
畫你的名字。
而夢見的是你的發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燈,如鉆石,你的名字。
如繽紛的火花,如閃電,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燒,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樹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樹上。
當這植物長成了參天的古木時,
呵呵,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來。
大起來了,你的名字。
亮起來了,你的名字。
于是,輕輕輕輕輕輕地喚你的名字。
1952年作于臺北
美麗的鉆石
淺析:
這首詩具有意象與旋律之美。詩人創造性地以戀人的“名字”作為全詩的中心意象,以戀人的名字借代戀人本身,對戀人“你的名字”的鐘愛和贊美,正是對戀人本身的鐘愛和追求,這也使全詩增加了一層含蓄的意味。詩中妙用復沓、疊詞、疊句等藝術手法,既充分顯示出戀人名字對抒情主人公極端重要的意義,也構成了音韻的回環和旋律的優美,使全詩讀起來音調和諧,圓潤流暢。
全詩大量運用排比,一唱三嘆,一氣呵成,有回腸蕩氣之勢。
10、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
一棵開花的樹(油桐花)
油桐花
淺析:
這首詩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全詩以開花的樹作比,寫愛情卻沒有一個“愛”字,頗具前人所說“不著一字,盡顯風流”的特點。
詩歌開篇刻畫了主人公曲微深婉的內心,表達出她對愛情的美好期盼;詩的第二節將少女癡癡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為長在必經之路旁的一棵開花的樹;詩的最后表達了這位少女一片癡心卻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
全詩兼具畫面美、聲韻美、真情美和意象美,可謂愛情詩中的上乘之作。
親愛的朋友,您喜愛和欣賞的中國現代愛情詩有哪些呢?
期待您的回復與交流,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