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一直養豬,每年都能掙點微薄的收入,但也僅僅是收入而已。如果真要精打細算,把無產階級的勞動價值算進去,那農戶養豬恐怕就是個虧本的買賣了。
我們家的豬圈挺大,一次能養四五頭豬。豬養多了,清理排泄物就成了麻煩事。我小時候常常為了伺候這些豬累得滿頭大汗,但一想到年底還能殺頭年豬吃肉,心里就有了盼頭,干勁十足。
家豬大多數時候都是安分守己的,吃了睡,睡了長,再加上我和家人們隨時待命,為它們清理豬圈、準備食物,讓它們的小日子過得井井有條。
然而,并非所有家豬都那么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待宰。在我的記憶中,有那么幾頭豬格外不服管教。明明我這個養豬人不嫌棄它的骯臟低賤,為它收拾糞便、端上吃食,它卻忘恩負義,毀壞豬欄,跑出來亂拱。更夸張的是,它有時候膽子大得出奇,竟然敢跑到山上,似乎打算一去不回。記得有一次,兩頭豬跑了出去,我和父親找了整整一個通宵才把它們趕回豬圈。
這些不安分的豬,也不是隨時都想著逃跑。它們的不安分,往往有原因。我們家的廚房離豬圈比較近,有些嗅覺靈敏又不老實的豬,聞到飯菜的香味后,就開始躁動不安,可能是好奇這種香味到底是什么美味,想嘗一嘗。我偶爾會因為心軟,偷偷夾點好菜喂它們,卻每次都被我媽罵。她總是教訓我:“你讓它們嘗了腥,知道了咸淡,就不會再甘心吃糟糠了。到時候,它們一個個躁動起來,想跑出去,你不得累死?”每次聽完我媽的諄諄教誨,我都會對她肅然起敬。她那種醍醐灌頂般的開導,總能讓我深信不疑,當時的我甚至覺得她的話就是宇宙的真理。
那些不安分的豬,命運通常都比其它的豬悲慘。如果它們已經長得差不多肥壯,養豬的人一般都會先把它們賣掉,因為它們容易帶壞整個豬群。不安分的豬不僅讓養豬人費心費力,還因為總是亂跑亂動,消耗了能量,導致長膘緩慢。這個道理,讓我上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懂得了,人類選擇與進化的聯系——原來馴化就是這么演變出來的結果。
養豬是為了吃肉,想吃肉就得付出代價。要讓豬安心待在豬圈里,養豬人必須誠懇地為它們服務,把臟活累活干到位,讓豬心里感恩,從而安分守己。但與此同時,對那些想逃離豬圈的不安分者,也必須采取果斷措施——要么把它們打服,要么隔離開來,甚至直接宰殺止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