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耳機的換能原理常見的就是那些,動圈、動鐵、靜電、平板等等,而主要這四種,各自又有自己的物理層面自帶的屬性式的優缺點。我個人是認為,不同的換能原理,售價可能有高低差別,但絕沒有哪個換能原理天生就高人一等或低于他人,只要恰當的調教設計,理論上都能找到專屬于自己的精彩呈現。
今天聊的這款就是我覺得,基于目前我個人對于平板單元耳塞這個品類,接觸下來各種型號后,相對而言,最為恰當的設計出聲,也即如標題而言。我個人覺得,目前聽下來,Typ622比較符合我對平板振膜優缺點的優質調教認知,即將高靈敏度、瞬態反應,細節表現,層次表達的優勢充分發揮保留,同時針對性處理好天生自帶的下盤表現問題,如低頻松散,打擊力度不夠,動態處理,難驅動等。
略過開箱,本體初上手一眼外觀感覺這個面板的黑金配色,鍍金棱角窗蓋,金屬螺絲機械風格,像極了是跟某家手表頂奢聯名的產品,再鑲個鉆就更對味。再仔細端詳,耳機插口,與Acoustune同款,那我就不奇怪了,這個外觀設計,也確實是他們家的風格,個人感覺挺酷炫,畢竟我還玩不起表,拿它過過干癮得了。
特別一提,這個面板還是藍寶石水晶的材質,這么一說就更像手表了,建議下次在里面裝個指針。內有縫隙留作聲學調壓使用,不止是裝飾品,搭配鋁制機身,高精度CNC切割加噴砂處理,出音口采用橢圓設計減少聲音損失,保證堅固耐用和為優質好聲呈現打好基礎。佩戴部分跟Acoustune一樣,屬于是看上去夸張,戴起來舒服的那種,基于亞洲耳形和大數據加持設計,久戴不累,無異物感。
配件就是耳套一盒,沒給你準備太多不同款式,經了解,似乎自帶這個小黑套確實就是最優解,有別的高端玩家換過不同的耳套,最后的結論也是如此。線材耳機端使用Pentaconn Ear連接器,特色接口比mmcx更靠譜穩定,四芯銅鍍銀材質的線直接給配了兩條,尾插分別是4.4mm和3.5mm,不同規格供君自選。
聲音的物理組成部分,Typ622的平板單元使用了自家研制的Ortho推挽式微平面磁力驅動器,似乎工藝比較繁瑣,并沒有具體尺寸數據,還是一貫的神秘,主打一個現有市面不滿意,不采購純自己動手搓就完事了,不過這次定價倒是沒有太夸張,6K左右的位置,我覺得還是相當站得住腳的,因為聲音非常有特色。
聲音體驗的部分,如上文所言,平板振膜微型化做耳塞,放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光我接觸過的也不少,有些是素質很高,有些甚至混動,也有比較翻車的,更別提佩戴刑具之類的先鋒實驗作品。回想起來,總覺得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實現很好發揮平板振膜的優勢的同時,還能把將硬幣的反面,即在開頭說的平板振膜存在的固有問題,妙手回春,注意我說的是妙手回春,不是規避問題,而是把問題解決,或者轉化成特色。而Typ622是做到了這點,甚至對于平板振膜的所謂劣勢也進行了巧妙優化,作答“怎樣才能好聽?”這題,交了高分答卷。
具體來說,首先關于平板振膜耳機驅動搭配的問題,Typ622處理的就很好,不需要你一定要上臺機,甚至也不用很貴價的播放器,即使小尾巴接手機,也能有不錯的聲音完整性呈現,而且,不出惡聲。實測在平衡線模式下,接駁2K檔小尾巴,在信息量和驅動力充沛的前提下,Typ622開聲給我留下最大的印象是大無邊界的宏偉聲場刻畫,而且整體的氛圍感十足,臨場感做的很有特色,在素質的層面,大的聲場并沒有影響其中樂器的解析結象,清晰清楚,密度扎實,不虛不小,比較真實。在音樂風格的適配方面,可稱雜食,無論是時下流行的歐美節奏布魯斯,還是各種西班牙語的鼓點舞曲,都能很好的表現低頻部分,做到氛圍烘托相當不錯,且量感夠用,打擊感比較扎實的下盤表現。當然我個人認為,用它純聽流行歌有點浪費,其實聽聽大編制交響,在動態氣勢和靈敏細節呈現方面,也是非常出彩的。譬如號稱唱針殺手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找個打擊樂部有真大炮加入的版本,漫長的十幾分鐘聽下來,完全不枯燥,前后情緒起伏對比有層次,無論是戰爭前的平和,還是間隙的哥薩克小曲的苦中作樂,都是非常柔美自然的。而氣勢磅礴的章節,亦可排山倒海撲面而來,特別是炮聲起,震撼沉浸,能感受到那種特別的俄式宏偉。當然,變調馬賽日常乳法時,對銅管樂的柔潤處理,在飽滿金屬味與無毛刺感兼顧的處理方式下,加之特別的高靈敏度瞬態表現回放,就顯得極為滑稽,聽出一種騎兵狗狗祟祟鬼子進村的感覺,非常生動有趣。
上面這部分基于平衡線的聽感,是我覺得它值回票價的部分,主要是說,素質的層面,有很好的發揮平板振膜那種絲毫畢現的解析,以及瞬態靈敏的優勢,同時下盤也沒什么拉胯拖后腿的情況,更沒有難搭配,難驅動,不易出好聲的問題。不過若只是做到這些,那也只能說是我聽過的眾多類似產品中,一個比較優秀的高素質存在,真正令我覺得非常滿意的,反而是大家可能覺得表現一般的單端線下的表現,在更換單端接口輸出之后,還是相同的小尾巴,聲音變小,銳度下降,凝聚稍遜,沖勁減少,這些都是正常的平衡與單端之間的聲音差異。但當你調整到合適音量后,再細聽,你會發現這是一種巧妙利用平板振膜下盤原有“劣勢”巧妙設計的一種氛圍感刻畫,甚至說氛圍感都會令人聯想到音染這種低級的調音手段,更恰當的形容我覺得可以說是“脫塞感”,像極了音箱出來的混響十足的聲音,是一種完整的多維度的恰當混響后的“最終聲音”,有別于耳塞這種隨身入耳的產品形態常聆聽到的“原始聲音”,即在一眾追求聽的真切,接近源頭,分析元素,絲毫畢現的耳塞里面,跑出一個基礎素質過關,不加失真,即可混響的更強調整體性的聲音表達,還是相當具備新鮮感的。為便于理解我說“原始聲音”與“最終聲音”這兩個偏個人向的定義,你也可以類比理解為近錄音與遠錄音,或趴在琴上聽,與坐在看臺上聽,之間的聲音差異。基于我個人的使用音箱經歷,那種不來自音箱本身,而是整個房間參與混響得來的“最終聲音”才正是我個人覺得音箱的獨特魅力,而這卻在一個耳塞上得以體驗,確實有些驚喜。
若再具體一點描述,我認為這種混響的感覺,應該是來自下盤的豐富殘響,加上快速瞬態,以及恰當量感,與可能稍遜的下潛,再配合氣勢足夠的動態,這些綜合匹配而來的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當然前提是下盤的細節解析要清楚,如果細節是糊的,那就是失真涂抹了,那又淪為回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同時,需要注意的另一點是,在做到上述的下盤氛圍十足的同時,Typ622的上盤是沒有問題的,不是常見的捧一踩一式的水床調音,Typ622的上盤充分發揮了平板振膜的優秀特質,向上有延伸,亮度適中,泛音充沛,通透自然,柔和細膩。總的來說,我覺得Typ622用了我不知道的什么技術或者設計,反正最終呈現是把我刻板印象里的平板耳機的缺點部分,不只是規避,更是變廢為寶,以一個恰當的綜合處理結果,把曾拖后腿的問題,變成了令我驚喜的聲音。當然,你也可以大筆一揮給它判個刑,就是HUFI嘛,吹什么吹!但即便我們不去爭論何謂“脫塞感”,不考慮巧妙混響,單就實際的聆聽表現,若你用單端的Typ622去聆聽馬友友的大提琴,特別是巴赫大無,你絕對會顱內高潮,那個大提琴的箱體共鳴溫暖自然的擴散開來,是那么的清晰、靈敏、真實,真的十分動人。此外,你還可用它聆聽趙鵬的歌,人生低音炮的嗓音,厚度與共鳴感,也是極致呈現,甚至我覺得要超過我印象里,被奉為“趙鵬神器”的木振膜耳塞,那個殘響的擴散,還是太拘束,沒有Typ622這么濃郁自然,奔放地撲面而來,包裹著你沉浸其中。
最后總結,毫無疑問Typ622是非常非常非常有特色的耳塞,聲音的具體表現我已經在上面盡可能客觀的清楚表述,所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對號入座即可。簡而言之就是一條單端情況下確保特色,展示廠牌調音思路和對材料或換能原理的精巧運用,秀操作的“叫好”,與“叫座”的平衡線下值回票價的素質解析表現,雜食廣聽的兼容并包,以及便于搭配的簡便實用,還有最重要的一耳朵就能聽出來是平板單元的細節解析優勢發揮的巧妙結合,是不論買不買,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都值得聽一下嘗試一下打個卡的有趣東西,安利一波,推薦試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