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老人還都記得,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里,我國南方的多數森林里面,生活著一種名叫豺狗的兇猛野獸。它們一般成群出沒,雖然它們主要待在深山老林里,但偶爾也會出現在森林邊緣,甚至是田埂地頭上。
但是70年代末之后,這種野獸就開始變得十分少見了。這些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在不少的地方,都有豺狗相關的記錄。
野馬南山驚現豺影,一身棕紅毛發十分惹眼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近日在整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驚喜地發現,一臺架設在祁連山野馬南山一處山坡上的紅外相機,竟前后拍攝到了8種非常珍稀的野生動物,包括了雪豹、猞猁、巖羊、棕熊、白唇鹿等。
其中一身棕紅色毛發的豺狗十分惹眼,只見它趴臥在半山坡的草地上,背對著鏡頭。接著伸了個懶腰,抖了抖毛發,起身走了兩步,咧了咧嘴,就再次躺下休息了。
豺狗是民間的俗稱,它的學名就叫豺,當然也有一些地方喜歡稱它們為紅毛狗、紅豺等。豺是一種犬科動物,體型跟普通家犬差不多大,比灰狼要小一些。它們的腦袋比較寬,但嘴部卻較為狹窄,略帶三分狐相,所以看上去比狗、狼都要狡黠許多。
豺身上的毛發主要為紅棕色,但尾巴和嘴巴是黑色,腹部為米白色。一條尾巴的毛發十分蓬松,看上去倒是跟狐尾很像。
豺狗喜群居生活,本領多樣且靈活
狼和犬都是營群居生活的,豺也不例外,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豺比狼更合群。它們所形成的群體社會結構十分復雜、靈活且相對奇特。通常情況下,一個普通的豺群成員數量會在5-12只個體,由一只年長且實力較強的雌性作為首領,但豺群里的主要戰斗力,卻多為雄性。
我們都知道,老虎幼崽長大之后,是雌性在出生地附近建立自己的地盤,雄性則遠離出生地擴散至更遠的地方。但豺卻是反過來的,雌性后代遠離出生地擴散出去,再加入其他豺群,或者吸引成員組建自己的豺群。
現存的犬科動物里面,恐怕沒有什么動物的本領有豺那么多的了。它們行動敏捷,擅長跳躍;熟悉水性,擅長游泳;身形靈活,擅長攀巖。豺群里面日常最喜歡玩的一種游戲就是高高跳起,然后用身體撞向伙伴。
沒錯,豺是一種很愛玩的動物,它們在沒有捕食的期間,經常嬉戲玩耍。在過去,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偶爾是能夠看見一群豺在山林邊緣追逐打鬧的。
豺狗兇殘成性,一群就敢圍攻老虎
別看紅外監測相機鏡頭里的那只豺看上去十分有趣,跟家犬差不多,但實際上要說曾經的山林里面最兇殘的動物是什么?那一定是豺狗,而不是虎豹。
記得小時候,村里的小孩子不聽話,大人們總是用“豺狗來了”嚇唬他們,這招屢試不爽,可見豺的兇殘已經是深入人心了。豺的確是一種兇殘狠辣的捕食者,這點在它們狩獵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
豺很擅長狩獵野豬,它們會先瘋狂追擊野豬,利用圍追堵截的招數將野豬圍而殲之。不同于虎豹直接對獵物鎖喉,豺是成員們一擁而上,從四面八方撕咬拉扯,最后才是由豺王完成鎖喉。所以一場狩獵活動下來,獵物會變得鮮血淋漓。
而且豺在進食的時候,也是很兇殘,一群豺會瘋狂撕咬哄搶獵物。一頭野豬,不用幾分鐘的功夫,就會被它們大卸八塊,然后留下一地殘骸。
豺的兇殘還在于它們敢挑戰老虎,在印度,有傳聞豺群圍攻孟加拉虎的事跡,雙方為了爭奪獵物而大打出手。孟加拉虎實力比較強,在爭斗中咬死了十幾只豺,但豺并未因此而退縮,反倒是越戰越勇。
最終豺在數量優勢下,將老虎耗得筋疲力盡,找準了機會,將兇猛的孟加拉虎活活咬死了。這也難怪在我國,會將豺排在“豺狼虎豹”四大猛獸之首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