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線旅程,麥琳和李行亮再次聊到離婚問題。
按照前一晚的溝通,李行亮愿意分四分之三的財產和兒子的撫養權給麥琳,他只要女兒的撫養權。
麥琳對此表示不理解:“孩子是我生的,你跟我搶什么呢?”
李行亮說:“你情緒太不穩定了,而且你也理解不了她。”
此時麥琳再次講出那句讓人非常不解的話:“我為什么需要理解她呢?”
爭執中,李行亮情緒突然崩潰,他一邊大哭,一邊說女兒跟他是一樣的人,他家里沒人了,其他人跟他都不一樣,只有女兒跟他是一樣的。
李行亮這一哭,顯然把麥琳也嚇到了,她馬上轉過頭看著他,用手輕拍他胸口,安撫他,叫他先好好開車。
這一幕,真的看得好無力。
我一直覺得,他們兩個人之間,沒有真正的壞人。
我甚至覺得,只要李行亮在麥琳情緒剛起來的時候,及時給予回應,他們兩個其實可以回到過去。
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發現,隔在他們中間的,不僅僅是麥琳情緒需求太大的問題了,他們之間還有很多隱匿的問題是沒有暴露出來的。
首先,麥琳的自我認知是嚴重不足的,甚至不足到連是非都不會分的地步。
回頭看她前面的表現,會發現她在做很多讓人感覺不舒服的事情時,她自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妥的!
這一點從她備采時的反應就能看出來。
比如執意買熏雞,事后又嘲諷葛夕和劉爽管錢不力這件事 ,所有人都覺得她的行為非常不妥,可她自己直到晚上備采的時候都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這樣的人,她怎么可能理解李行亮那種隱忍的性格呢?
有句話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都完全不懂李行亮,又怎么會心疼他呢?
其次,李行亮的是非標準太強烈了,如果總是讓他改標準,他會痛苦死的。
麥琳希望他能在她說1+1=10的時候也能站在她這邊,可這對李行亮來說是不可能的,他知道應該站,但他不想站,非要他站,他得瘋掉。
所以,一個連基本的是非觀念都不清晰,一個又特別清晰,他們就很難在一件事上真正達成共識,只能由一方妥協來暫時回避掉。
最后,他們兩個其實都是有創傷的人。
如果兩個人的創傷相似,那還能抱團取暖,可偏偏他們不是。
麥琳的創傷在于從小不被重視,所以內心缺愛,渴望有人能夠給她無條件的愛,她所有扭曲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證明她值得被愛。
而李行亮的創傷在于,他的父母給了他太過沉重的愛,導致他內心有很深的虧欠感,但因為這虧欠感實在太深了,深到他無法償還,所以就會導致他一邊想償還,一邊回避。
喬治·戴德說:“在人際交往當中,你接觸的不是人,而是他們的防御機制。”
真的就是這樣,麥琳和李行亮各自的創傷,注定了他們的關系必須這樣拉扯、互相折磨。
李行亮不是不知道他滿足不了麥琳的需求,只是恰好麥琳的需求喚醒了他內在的虧欠感,他想要彌補,但現實的痛又讓他想回避,于是就成了一邊想靠近,一邊想回避。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都感覺好累。
而且他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麥琳她不覺得她自己有問題。
這才是最致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