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NOWNESS天才計劃發起、香奈兒特別支持的閉幕論壇“無國界創作”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舉行。
本次論壇由《單讀》主編、NOWNESS Paper客座編輯總監吳琦主持,導演、編劇、制片人文晏,電影制片人謝萌,獨立動畫導演、藝術家雷磊,第六屆青蔥計劃五強學員郭容非受邀出席。
左起:吳琦,文晏,謝萌,雷磊,郭容非
什么是無國界創作?今年,香奈兒所支持的藝術文化項目在世界的更多地方大放異彩,助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突破國界,與多元文化產生交融。今年,香奈兒以展覽“目:中國鏡像”與蓬皮杜中心開啟合作,并拓展至對蓬皮杜中心藝術品收藏的資助。在香奈兒的支持下,15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新生代創作者的21件作品將被納入永久館藏,其中包括7位女性藝術家。這將成為對蓬皮杜中心自1976年以來收藏的約150件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重要補充。中國創作者在國際上的活躍也恰好反映出中國女性藝術家在世界展現出的新面貌,接納差異,亦保持清醒共識。這是思考“無國界創作”的出發點之一。
至于抵達無國界的途中,如何面對具體的困惑?在跨文化語境多重張力的拉扯下,創作者應該守住的是什么?主持人吳琦和嘉賓們一起討論了這些問題。
左起:吳琦,文晏,謝萌
文晏是本屆NOWNESS天才計劃的終審評審,她首先對論壇前一天的終審之夜進行了些許“劇透”:“我這次特別有新鮮感。這次的作品多樣、立體,給評審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整個過程非常愉快,因為我看到了年輕創作者的活力,生命力。作品質量非常好,很多我都想選。”
而對文晏來說,作品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越過影像語言的成熟度、作品的完成度,最終,她所尋找和珍視的是那一點點不同。哪怕它不是完美的,卻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刺激觀看者的神經和想象。
《嘉年華》文晏
如何理解“無國界創作?”文晏認為,對于創作者來說,影像語言天然就是無國界的。所謂創作者的身份,既是地域的,也是時間的。一百年前,說到影像,人們下意識想到西方的作品。如今,這個敘述語境在發生變化,我們要去修訂關于創作的論述,重新理解何謂創作的“圣經”。
“創作不是考大學,不是說要答出個高分來。它是你一生的探索,一生的熱愛。如果你熱愛的東西重要,困難就不重要。如果困難大過了熱愛,你就應該選擇做別的。”
文晏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創作者擁有海外受訓背景,大家在成長中接受的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故鄉已經無法決定我們是怎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不管走到哪里、站在哪里,身為創作者,需要時時思考:我是誰?我想講什么?我怎么看待這個世界?模仿不是答案,即便有些年輕人選擇從模仿大師開始,但一定要跨越模仿。作者的獨特性就是別人喜歡你的原因,也是無國界創作的核心。
兩年前,謝萌曾在第4屆NOWNESS天才計劃中擔任終審評審,這是他與NOWNESS天才計劃的第三年。
說起“無國界創作”,謝萌最先想到的是他最近參與制作的兩部作品。一部是葡萄牙導演米格爾·戈麥斯的《壯游》。作品改編自毛姆的小說,講述一個英國駐東南亞外交官周游亞洲的故事。不同的文化、語言環境貫穿其中。另外一部是阿根廷的導演愛德華多·威廉姆斯的《人類之巔3》,在秘魯、斯里蘭卡和中國臺灣完成。作品中,可以看到高雄的火車站門口,來自秘魯的女人在和當地人聊天。國別、語言、身份,在這兩部作品中都成了某種創作材料。
《壯游》謝萌制片
“創作者的首作、比較年輕的創作,很多是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的,比如我們經常看到講父母、家庭關系的作品。與此同時,是不是可以更無國別、更開放一點?”謝萌期待看到更多創作者能突破自身的生活經驗講故事。
“創作,除了要有足夠的智慧來完成內容,同時也是個經濟問題。”作為制片人,謝萌對中國創作者在抵達“無國界”之路上面臨的困難深有體會。因此,知曉路徑和具體的操作非常重要。
現在,國際上的節展非常關注來自中國的作品和中國市場。謝萌的建議是,面對這些機會,除了在想法上要開放,往往需要有合作伙伴,創作者自己也要知道經濟賬是怎么一回事,知道有哪些可能性。而創作者帶著作品參與不同的節展或駐地項目,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可以找到同路人,找到一起創作下去的機會。
今年,雷磊的作品《休息一下》入圍了NOWNESS天才計劃競賽單元。他說,在天才計劃現場,他與其他創作者之間產生了珍貴的交流。
“我們最近幾年都躲在屏幕后面,開會都在線上。人的性格會因此改變,變得自戀、封閉,不太容易共情,不太容易感受他人的情緒。我們特別缺少公共空間。而在天才計劃,大家帶著自己的作品來交流,共同討論話題,產生奇妙的發酵,非常奢侈。”
《休息一下》雷磊
“最好的創作氛圍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共同反思。”雷磊說,幾天的交流中,許多年輕創作者都在艱難中堅持表達自我,同時通過交流找到創作的動力。他認為,與他人討論能打破孤立狀態,避免陷入自怨自艾或盲目驕傲,與此同時,知道有很多人都在為了共同的熱愛努力,讓他不再孤獨。
談及當下技術與資源的變遷,他認為創作方式更加多樣,從谷歌地圖到3D建模,創作者的表達手段已超越傳統拍攝方式。“但挑戰在于找到自我,而非模仿。創作者的使命不只是說‘所有人必須聽我的’,而是擁有共情與開放的心態,回應多元世界的聲音。”
對于謝萌提到的“創作經濟賬”,雷磊以自己的作品《動物方言》為例,分享了零成本制作的方式。這部作品是在加州教書時依靠有限資源完成的,剪輯、聲音等環節都是獨立完成。“洛杉磯有許多實驗創作者,他們以零成本制作為傳統,并以此為傲。我發現,只要熱愛并投入其中,即便沒有資金,依然可以實現真誠的表達。”他認為,零成本并非障礙,反而能激發創作者的創造力和堅持。
雷磊還分享了駐地創作的啟發與意義。無論是柏林天才訓練營還是Locarno的閉幕湖游,他都感受到“無國界的浪漫”:“所有年輕創作者,拿著音響和酒,脫掉上衣跳進湖里游泳。天很黑,水面像一片漆黑的星空。那是個很浪漫的夢境,沒有膚色、語言、文化的隔閡,大家同在一片湖泊。后面的創作中,每次想起這個場景都會給我很多力量。”
《動物方言》雷磊
郭容非是第六屆青蔥計劃五強學員。去年,香奈兒品牌形象大使Tilda Swinton作為青蔥計劃首位國際大師,走入北京電影學院。在香奈兒的支持下,NOWNESS記錄了郭容非與Tilda Swinton這場跨越代際的對談。
“面對這樣的國際演員,我當時問她,你想和什么樣的創作者合作?她回答,她不在乎這個創作者來自哪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文化背景,她甚至不在乎對方是否能和她用同一種語言交流。她只在乎這個人身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有沒有作者性。”
作為一名創作者,郭容非時常會想起在國外參加創投或駐地項目時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對她來說,創作是愛好,是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不是這樣,我可能沒辦法認識到某一個北歐的聲音制作者,某一個南美的音樂人。作品成為了一個媒介,讓我交不同的朋友,去不同的地方,喝不同地方的酒,這是無國界創作者的‘特權’。”
《成為導演之前》郭容非和Tilda Swinton的對話
“英語是無國界創作的敲門磚。”郭容非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實在的建議。在海外交流時,語言能力可能會成為一道隱形門檻,“如果你在展覽上碰到一個大佬,他很喜歡你的作品,你很想跟他交流,這個時候也必須想辦法跨越語言的障礙。”
在無國界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會遇到哪些困惑?談及這個問題,郭容非想起讀書時期明顯會感覺到國內和國外喜歡的中國作品是各有一套標準的。“選題時也想過我并不關心,只是聽上去像是能夠拿獎的題材。但在拍攝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并沒有真的喜歡和想要表達那個東西。后來換成了更輕盈一點的選題,我的導師說這個更像是你的東西。那次我的困惑就消散掉了,我覺得創作者要做什么樣的東西,自己是要最清楚的。”
《額溫槍女孩》郭容非
創作無國界,我們一直在路上。抵達之前,既要積蓄足夠的智慧和勇氣,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同行。自NOWNESS天才計劃誕生以來,面向“全球華人征集”就已經是最重要的標簽之一。歷經6年,我們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以他們的視?切入了不同的文化生活。
“無國界創作”不僅指代了近幾年來華語作品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也揭示了近年來的作品愈發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華語創作者去尋求更多元的途徑實現更新的創作以及進步;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去往陌生之地,去尋找新的故事、新的視?以及新的表達。多年來,NOWNESS天才計劃和香奈兒正在做的,便是通過創作,促成無國界的友誼。
堅持創作吧,屬于你世界的地圖,只存在于由你講述的故事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