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起,一場佳作紛呈的青年藝術大展在四川美術館1號至4號展廳亮相。這就是四川省美術家協會與四川美術館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展覽將持續至8月10日。
據悉,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自1980年創辦以來,便以發現、扶持、凝聚、儲備四川美術新力量為重要使命,眾多懷揣藝術理想的青年創作者從這里起步,逐漸成長為全省美術創作的中堅力量。
本屆展覽延續了以往的熱度,征稿期間共收到1052件參評作品,經評委嚴格的初評與復評,最終遴選出200件參展作品,其中優秀作品51件、入選作品149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粉水彩、綜合材料、漆畫等多個類別。
版畫《新生》
其中有一件版畫作品格外特別——來自青年版畫藝術家劉童成的《新生》。據策展人鄔林介紹,這件作品是藝術家通過AI輔助完成的,也是本次展覽中唯一一件由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藝術家將“AI”兩個字母做成像畫家印章一樣的紅色字塊,放在了畫面上方最醒目的位置。
鄔林表示,雖然人工智能不斷深入人類創作領域,但藝術的本質依然是能否給人帶來共鳴與感動,“我們不回避這一現狀,優秀的作品也可以包容。”
策展人鄔林在展覽現場
比如本次展選了《新生》,既是對青年藝術家創新的鼓勵,更因為作品本身有其新穎特色與藝術價值。鄔林說,“其應有的版畫藝術語言特點是具備的,融入了未來感和科技感,構圖也有新意,具備足夠的藝術張力。”
鄔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于專業人士來說,一件作品中有沒有AI或是繪圖軟件參與,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真正想要在創作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前行的青年藝術家,自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郭仕立《逸居》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比較欣賞繪畫性較強的作品。”鄔林說,并指給大家看一幅名叫《逸居》的油畫。“有些藝術作品的制作性較強,有些則是繪畫性較強。這件作品屬于后者,采用的就是直接畫法,畫得很好。”
畫面描繪了一處家居角落:白色百葉窗,綠色天堂鳥,還有盛著清涼飲料的玻璃大水罐。樸素而日常的物件,在作者的畫筆下組合在一起,有種格外清爽的美感,令人想要走進畫面,在那把椅子上坐下。
雕塑《人民教師》
此外,鄔林還特別指出:本次展出的雕塑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質量普遍很高。從作品的立意到雕塑家的手藝,均有值得稱道之處——羅濤的《輜道千嶂平》,將一位紅軍戰士的形象在木雕上栩栩如生展現出來;馬俊的《人民教師》完美復現了張桂梅老師的神情模樣;王乾的《摘星星》,則將航天員乘坐的返回艙和騎著馬的老奶奶放在一團團似綿羊的云朵中,讓現實與想象在藝術的巧思中融為一體。
《輜道千嶂平》
紅星新聞記者還在水彩水粉與綜合材料的展廳中看到一件名為《三體》的作品,以綜合材料+連環畫的形式,將劉慈欣《三體》中幾個著名的場面都表現了出來,十分精彩。如果你是科幻迷或《三體》粉絲的話,值得去現場打個卡。
劉紅《三體》
據悉,7月27日下午,主辦方還將在四川美術館公教活動室特邀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館長曾楊擔任導師,舉辦一場別具一格的公教活動,現場探討大漆與金屬、塑料、織物、復合材料等現代元素的創造性“碰撞”。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蔣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