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福州司令皮定均將軍在前往軍事演習的途中不幸遇難。皮定均將軍的突然去世導致福州軍區司令員職位空缺了一年多。
最終,鄧小平派誰來接任這個職位?
“皮有功,少晉中”
皮定均是我軍的一位高級指揮員,戰功赫赫。徐向前曾贊揚他:“多謀善戰,英勇虎將。”李先念也稱贊他:“智勇兼優,光明磊落。”
皮定均最著名的戰役就是中原突圍。
當時,國民黨集中炮火攻擊中原地區的共產黨軍隊。為保全大局,中央決定讓一小部分軍隊作為“煙霧彈”迷惑敵人,從而保存更多的實力。然而,這一小部分軍隊的處境和任務都非常艱難,生死難料。
皮定均深知當前局勢,明白這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他置生死于度外,但如何用少量兵力牽制住幾十萬敵軍,才是最大的難題。作為一名成熟且出色的指揮官,皮定均聰慧活躍,常常出奇制勝。
在這次戰役中,皮定均沒有采用常規方法,而是憑借他的足智多謀和勇猛機智,硬生生地牽制住了敵軍三天三夜。不僅出色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還將本來打算犧牲的小部分部隊幾乎全部帶了回來。在與幾十萬敵軍激戰三天三夜后,還能有這么多戰士歸來,實屬不易。
1955年解放軍首次評銜時,按資歷和戰功,皮定均只能被授予少將軍銜。
然而,當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批示道:“皮有功,少晉中。”正因為這道批示,本應授少將的皮定均,最終被提升為中將,這在解放軍數千名開國將領中是唯一的例子。
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新中國成立后,皮定均先后出任蘭州軍區司令和福州軍區司令。在任期間,他兢兢業業,為軍隊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令人痛心的是,這位曾多次穿梭于炮火之中安然無恙的將軍,卻在奔赴軍事演習的途中,告別了他所熱愛的事業。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像往常一樣起床、洗漱、散步,他的長子皮國宏小心翼翼地陪伴在旁,知道父親剛經歷了眼部手術,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如往常。突然,路旁的廣播中傳出哀樂聲,朱德逝世的消息傳到了皮定均的耳中。
皮定均心頭一震,身體不由自主地往一邊倒去,幸好皮國宏及時扶住了他。
“年初,總理走了,今天朱老總也走了!”
皮定均哀嘆,臉上滿是悲傷。
皮定均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因為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必須立刻投入到即將開始的軍事演習工作中去。
幾天后,福州將進行一場師級規模的軍事演習,各大軍區的軍事領導也會前來指導。皮定均非常清楚這場演習的重要性。皮國宏看著父親,決定一同前往。
前一天,福州軍區空軍接到命令,皮定均將于第二天前往東山島檢查登陸演習。他將從福州乘飛機到達漳州,再換乘米-8直升機前往東山演習場。
然而,次日一早,空軍指揮所發現氣象條件變差,原計劃無法順利實施。
盡管如此,由于皮定均所乘飛機性能較好,而且按照規定,層云底高度只要有300米就可以起飛。加上皮定均不想耽誤時間,經過反復研究和討論后,漳州機場決定放飛。
上午10點40分,皮定均帶著秘書、參謀長、警衛員和兒子登上了米-8型810號直升機,目的地是東山島。飛行員按照規定,每隔10多分鐘就與地面聯系一次。
米-8以每小時240公里的速度飛行。11點12分時,飛行員報告天氣惡劣,雨非常大。當地面詢問飛行位置時,飛行員無法準確報告飛機位置。
就在這時,飛機與地面的聯系突然中斷,地面雷達也無法追蹤到飛機的位置。機場調度員不斷呼喊,但飛機始終沒有回應。航線圖顯示飛機最后的位置在漳浦縣灶山,時間為上午11點15分。
據目擊飛機撞山的民兵講述,親眼看到飛機撞向山上一塊巖石,翻滾后解體、爆炸、起火,機上13人全部遇難。
中央得知這一消息后,迅速成立了皮定均治喪委員會,7月10日安排皮定均的遺體在福州火化,享年62歲。
7月13日,皮定均的追悼會在福州舉行,楊成武、梁必業等三人代表中央和三總部參加了追悼會,毛主席敬送花圈表示哀悼。徐向前親自為他題詞:“多謀善斷,英勇虎將。”
楊勇盯上福州軍區司令位置
皮定均的意外去世讓眾人陷入深深的悲痛,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皮定均的去世過于突然,他的工作還沒有接替人選,福州軍區司令一職因此空缺了一年。
1977年,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到北京開會,他的任職動向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葉劍英親自找楊勇談話,說:“擔任廣州軍區政委的韋國清要來北京工作,我希望你能到廣州接替他的職務。”楊勇拒絕了。
中央副主席汪東興也親自征求楊勇的意見,問他想到哪里去。楊勇回答:“我想去福州軍區。”
幾天后,汪東興再次詢問楊勇的意見,楊勇仍然回答福州軍區。
汪東興追問:“你為什么不愿意去廣州軍區?”
楊勇解釋道:“我不想占別人的位置,也不想去總部占別人的位置。”
楊勇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戰將,是為打仗而生的虎將。從縱隊司令員到兵團司令員,從中原逐鹿到千里躍進大別山,楊勇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深受鄧小平的器重。
1955年9月,解放軍首次大授銜,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在軍界作為高級將領的地位也被確立下來。
虎將鎮守邊關,就足以震懾臺灣海峽。然而,最終,楊勇既沒有就任廣州軍區政委,也沒有如愿當上福州軍區司令員。
福州軍區重要,但總參謀部更為關鍵。鄧小平深知楊勇的能力,想把他留在身邊。鄧小平當時身兼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以及其他多項職務,事務繁忙,難以兼顧所有工作,因此希望楊勇能挑起總參謀部的重擔。
1977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通知:“楊勇為中央軍委委員、列席常委。”
9月,在鄧小平的建議下,楊勇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黨委第三書記,協助兼任總參謀長、總參黨委第一書記的鄧小平主持總參日常工作。
鄧小平點將楊成武
楊勇當了副總參謀長,誰去福州軍區呢?
皮定均將軍的殉職是突發事件,讓許多人始料未及。在這種情況下,福州軍區人心難免不穩。如果此時派一位資歷淺的將領,或從副司令中提拔一個人,可能會引起不服氣的現象。
福州軍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肩負著保衛領海安全的重要使命。當時臺灣尚未統一,需要一個特殊的人去鎮守。因此,在福州軍區司令人選上,鄧小平決定采取“空降”的手段。
1977年12月,經過再三思考,鄧小平決定讓楊成武兼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楊成武接到命令后,起初非常震驚,連忙表示自己并非最佳人選,希望鄧小平三思。
鄧小平聽后笑著對楊成武說,這次派他坐鎮福州,是中央的意見,不是他一個人做出的決定:
“‘三楊’中,你最能打仗,今后我主抓經濟,你主抓軍事。現在,就要用一下你的大名,你去兼任福州軍區的司令員,這樣對臺灣、對美國,都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楊成武接下任命后,鄧小平拍了拍他的胳膊,告訴他福州軍區的工作至關重要,責任重大。楊成武用堅定的話語回應:“一定不辜負黨中央和您對我的重托。”
楊成武的威名與楊勇不相上下。從紅軍時期開始,楊成武表現出色,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解放軍中著名的“三楊”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成武是福建人,曾參與過炮轟金門,比楊勇更熟悉臺海情況。因此,他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比楊勇更為合適。鄧小平希望楊成武能穩定局勢,并干出一番成績。
楊成武接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后,首先進行了軍事改革,強調訓練和培養年輕干部,為部隊注入新的活力。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和臺灣地區都采取了謹慎態度,不敢輕舉妄動。
楊成武曾開玩笑說:“我到了福州沿海,美臺對我是‘寬容’的,給了我充足的整頓時間,省了我不少心。”這番幽默和大將風范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在他的守護下,東南沿海地區享受到了和諧與安寧。
楊成武同時兼任總參黨委的第二書記,年過六旬,他經常在北京和福州之間奔波。有人問及他是否覺得過于辛苦,他嚴肅地回答道:“在哪里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怎么會怕苦怕累,就算到了80歲,我也能飛得動。”
1980年,楊成武在聶榮臻的推薦下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推動了國家文史資料的研究和保存工作,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成武一生為人民服務,直到2004年2月14日去世,享年90歲。他臨終前不忘囑咐大家要聽黨的話,堅持為人民服務。
在國家命運關鍵時刻,像皮定均和楊成武這樣有能力且忠誠的人才至關重要。他們的領導和奉獻,守護著人民,服務著人民。共和國的成就離不開上一代革命先驅的努力和犧牲,這是我們后人不可忘記的歷史責任。讓我們向這些老一輩革命者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