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最早為什么是用肉做的?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圈誕生了醬油?醬油為何能出現在每家每戶的餐桌上?12月2日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聯合出品,海天味業支持拍攝,芒果伯璟、伯璟文化制作的8集紀錄片《醬油是什么》,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正式開播。紀錄片第一集從歷史、科學、美食等不同板塊探尋醬油的前世今生,力證醬油文化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繁榮于中國。
浸入歷史長河,溯源跨越山海的“醬油文化”
時光回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貴族餐桌上一碟碟精致的肉醬——“醓醢”,這便是醬油的前身。
從紀錄片看來,那時候吃醬是一件頗具儀式感的事情。先是孔子把“學會蘸醬”作為一種禮儀規范,寫進《禮記》里;再是賈思勰把最古老的制醬工藝寫進《齊民要術》中;秦朝統一了“醬”的寫法后,把“醬”的制作工藝融進偏旁部首中,使身處各地的中國人,只要認識“醬”這個字,就獲得制作“醬”的方法。“醬”在當時中國人餐桌上地位可見一斑。
在講究儀式感的同時,人們也不斷改進著醬的制作技藝。豆醬為何取代了肉醬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這得自己去紀錄片中尋找答案。不過確定的是,醬油文化起源在中國!醬油文化延續至今,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變遷,更成為連接古今、跨越山海的味覺紐帶。
融入科學之道,科普微觀世界中的“醬油秘密”
古人是如何巧妙地發現醬油讓食物變鮮的奧秘?古法釀造技術和現代工業釀造技術有什么差異?“醬油是什么”的答案,藏在自然與科學的相處之道中。
第一集中,醬油科學知識AI人,將帶你進入一個神秘而廣闊的微生物“宇宙”視角。在醬油生產過程中,微生物如何將大豆和小麥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并賦予醬油獨特風味,在片中以瑰麗而奇幻的動態視覺呈現出來。
紀錄片也將人與微生物的關系做出了一個頗具深意的定義——“馴化與被馴化”。從微生物視角來看,發酵是其獲取能量和養分的生命活動;從人類視角看,發酵則是馴化微生物、改變食物口感和創造風味的古老魔法,雙重視角下的闡述豐富了紀錄片視角的深度和廣度。除此之外,從美味到腐敗僅一步之遙,人類巧妙地掌握著這種微妙分寸,這樣的視角也讓人感覺新奇。
翻炒人間煙火,回味尋常記憶里的“醬油味道”
要追問“醬油是什么”,那一定離不開當下中國人的餐桌。紀錄片《醬油是什么》以中國東西南北飲食差異為切口,邀請飲食文化學者、醬油收藏家霍權,去到北京、長沙、佛山等八座城市,探究不同地區、不同菜系在醬油使用上的差異,洞察人間煙火中的和而不同。
霍權的第一站,來到了歷史悠久的北京。那么在北京人心里,究竟是炸醬面占上風還是醬油汆面更勝一籌?需要跟隨鏡頭,回到霍權兒時晃蕩著醬油瓶打醬油的胡同里,與兒時的他打個“照面”。
或許正是因為無數個體記憶交匯,北京菜融合了全國各地風味,呈現出開放包容的新姿態,亦如醬油千百年來與不同的烹飪技法結合,融入各類食材,展現萬千風味。
12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紀錄片《醬油是什么》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共同品味醇厚醬香醞釀出的中國味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