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我軍進行了殘酷的“囚籠政策”,他們通過軍事封鎖、分割和蠶食,試圖將抗日根據地包圍起來,限制其發展,并最終消滅我軍的抗日武裝力量。
據不可考究統計,僅抗日戰爭前期,也就是1940年之前,我國軍民傷亡就在1300萬至2400萬之間,中間差距這么大。
是因為平民除了受戰亂影響,還有天災人禍,所以至今為止,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但總數絕對觸目驚心,且只少不多。
到1940年,日軍雖然仍然占據優勢,但已經無法像初期那樣迅速推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相持階段。
在這一時期,我軍開始逐漸適應戰爭環境,并開始在一些戰役中取得勝利。
當時最為經典且耳熟能詳的就是百團大戰,但縱觀那段時期的戰事,除了1937年我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到1938年一些地區,其實就已經與日軍打了個不相上下了。
其中,最讓人意外的且振奮人心,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的,就要數活捉了日本皇表弟、憲兵大佐赤本的包森所在的冀東抗日根據地。
在這之后,冀東軍分區還曾誤判日軍王牌部隊,并成功將其擊潰,當時發生的每一場戰爭,都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段傳奇。
冀東戰績之冠包森
抗日戰爭爆發后,我黨在山西、河北和察哈爾的交界地帶組織抗日武裝,11月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冀東處華北平原與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全面侵華后,這里成為抗日戰爭的前線之一。
最開始,我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國共合作與摩擦并行,所以,一些重要地區被日軍占領。
但我軍及時調整戰略,化整為零深入敵后發展地方武裝,對日軍進行有效的打擊。
其中戰績為全冀東之冠是包森帶領的一支部隊,包森出生于陜西一個農民家庭。
由于反動政府的苛捐雜稅和土匪民團的滋擾,他們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盡管家庭條件艱苦,包森的父輩仍然盡力供他讀書。
包森在讀高小和中學的時候,開始參加革命活動,畢業后就加入了我黨。
1933年國民黨特務利用叛徒的情報,對省委機關進行了突襲。
在這次突襲中,包森不幸被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他表現出了革命者的堅強意志。
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雖然合作與摩擦并行,但包森卻沾了兩黨合作的光獲釋。
從監獄出來后,不改其志,但他認識到,自身武力不行,就好比書生造反,三年不成,想要成功還是要有一定的武力支持。
所以在杭大學習期間,包森除了日常學習,也開始有意無意的去閱讀一些軍事書籍。
當時在杭大學習的還有許多上過戰場的將軍,包森便時常找他們請教。
在抗大學習結束后,包森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之前的革命生涯雖然因為一些意外夭折。
但現在抗日,他的勁頭更大,而且這次包森還點亮了軍事技能,文治武功的抗日生活就這么開始了。
1938年一年,包森帶領的部隊與日軍和偽軍在正面戰場上有過多次交鋒,他們一隊擊斃俘虜日軍、偽軍上百,繳獲的槍支彈藥無數,包森戰果頗豐。
1939包森最大的功勞就是設計活捉日本天皇表弟、憲兵大佐赤本,這一事件讓我軍軍心大振,也震動了日本朝野。
將錯就錯下的意外之喜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鞏固抗日力量,包森被派往冀東地區。
因對冀東地區十分熟悉,最后他選擇了在盤山作為我軍據點。
而之所以選擇在這里建立根據地,就是看中了它是一個地形復雜、易守難攻的地方。
在盤山根據地,包森指揮部隊進行了多次戰斗,如白草洼戰斗、遵化四十里鋪戰斗、東雙城戰斗等,取得了顯著戰果。
其中白草洼戰斗最讓人津津樂道,當時,包森帶領部隊到達盤山,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不限于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組織群眾參與抗日斗爭,發展當地經濟等等。
當時盤山地區作為華北的一個重要戰略點,駐有日軍的多個步兵中隊。
不遠的地方還駐扎有騎兵、炮兵等支援部隊,這些部隊通常由日本關東軍直接指揮。
包森帶著人在盤山,開展抗日工作,日軍不瞎當然也會有所行動,所以兩軍時不時的就會發生武裝沖突。
一天我軍偵察員在盤山東面的山口發現一支騎兵隊伍,偵察員靠肉眼估計這支隊伍不到百人,具體是日軍還是偽軍,因為距離太遠,不好確定。
當時由于戰爭物資的匱乏和工業生產的限制,我軍偵察手段較為原始,現在抗日劇中出現的望遠鏡。
在當時還屬于十分高級的觀察工具,在軍中的普及率非常低,包森的部隊就是沒有配備望遠鏡的部隊之一。
消息報到包森處后,他也不能判斷這支部隊到底是日軍還是偽軍。
日軍組建的偽軍兵源既有原中國軍隊的改編,也有招募和強征的民眾,他們的任務是維持治安和警備,其忠誠度和戰斗力都不太行。
不過,包森眼熱這支部隊的戰馬,他一直想組建一支騎兵,但無奈我軍裝備有限。
別說我軍,就是國軍和日軍,戰馬也是寶貴的軍事資產,這送上門來的戰馬白白放走了,肯定得后悔的睡不著。
于是包森和政委商量了一下,再根據之前的消息,覺的這支部隊是偽軍的可能性更大,便決定將他們拿下。
當然,包森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所以沒有和他們硬碰硬,而是選擇了利用地形伏擊,這樣即使錯估了敵軍戰斗力,我軍也不至于一敗涂地。
這場伏擊真的是一場硬仗,打了一天一夜,我軍終于將敵軍全殲。
包森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戰馬,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支部隊竟然還是日軍的正規軍,其武器裝備是按照王牌部隊配置的。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背景下,這場戰役并不像活捉日本天皇表弟那樣具有象征意義或知名度。
但在誤判敵情,敵人武器裝備還十分精良的情況下,我軍還能將其全殲,說明我軍士兵的戰斗意識已經不可小覷,往大了說,這就是我軍戰斗力提升的一個標志。
隨著戰爭的進行,我軍和日軍渡過相持階段,反敗為勝的局面之日可待。
結語
1942年,包森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遭遇了日軍的伏擊,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受重傷。
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包森雖然被轉移到安全地帶,但他的傷勢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犧牲時年僅3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