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方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和法國巴黎政治大學,曾任《財經》雜志、財新傳媒公共政策資深記者。專業培養兒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退役體操運動員吳柳芳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系列性感舞蹈,被認為涉嫌“擦邊”。她的師妹、前中國女子體操隊運動員管晨辰留言“告誡”她“不要給體操扣屎盆子”。兩人在留言區“拌嘴”引發關注后,吳柳芳的賬號被封禁七天。解封后粉絲數迅速暴漲。
在我們的社群,也有不少家長提議我們跟孩子們好好聊聊這件事。
這個話題的討論非常撕裂,公共輿論場上呈現了各種旗幟鮮明的觀點和文章,有堅定不移支持吳柳芳的平等就業權的,有對擦邊舞蹈、男性凝視做出嚴厲批判的。我們對這件事應該有怎樣的態度呢?
/點擊觀看視頻/
態度光譜
在C計劃的課堂上,我們曾給孩子們分享過這樣一張“態度光譜”。
/C計劃課程專屬用圖,版權歸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我們對一個人、一件事的態度,并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要么贊成,要么反對——而是有這樣的一個光譜存在。
光譜的最左邊,是對ta的贊同,從言語上的肯定,到身體力行支持當事人做某件事;
光譜的最右邊,則是對ta的否定,甚至認為當事人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打擊、懲罰。
在這個光譜上有個重要的分界線,那就是自由的邊界。
如果我們認為做某事是某人的自由,ta有做這件事的權利,那在邊界內,我們也可能持有不一樣的態度。從完全的贊同、支持,到我不贊同,但我可能可以理解ta為什么這樣做、對ta的選擇表達尊重,再到我不贊同某人的做法、ta的做法讓我覺得很不爽,但我知道這是ta的自由,再不爽我也得忍著,沒有權利干涉。
如果我們認為某個行為已經是在自由的邊界之外,根據這一行為的過錯、危害程度,可能是從口頭上的批評、譴責,到抵制、排斥,再到法律的干涉、懲戒,又有不同程度的干涉。
所以,回到吳柳芳跳擦邊舞這件事,我們首先需要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跳擦邊舞,是在自由的邊界之內還是邊界之外呢?
第一個問題:能不能跳擦邊舞?
自由的邊界是什么,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哲學命題。
有一個看似簡單的原則幫助我們判斷——傷害原則。
如果某個行為傷害了他人、傷害了公共利益,就逾越了個體自由的邊界。
那擦邊舞蹈,具體傷害了什么人的什么利益呢?
第一個我們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的回應,可能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那如果通過分級制度、數據管理的技術手段以及家長的教育監管,限制未成年人接觸這些信息,(盡管現實中很難完美做到,我們姑且先設定這樣一個前提)擦邊舞蹈還會傷害什么人的什么利益嗎?
第二個回應,可能是公序良俗。在一個把“性”在某個程度上視作禁忌的社會里,傳播與性有關的信息,會帶來不適與冒犯,認為這是一種墮落和誘惑。所以在中國社會,對于涉性信息,我們采取的管理制度不是分級管理,而是直接禁止,甚至會用刑法來規制。
法律明確了信息傳播的邊界,對淫穢色情信息做出了限定。而邊界的意義,就是劃定行為的底線。越過邊界的,不可以;邊界之內,可以做。而只要有邊界的存在,就會有在邊界附近試探的“擦邊”行為。我們今天禁止主播穿某些衣服,作出某些動作,將此作為新的邊界;那明天就又會人穿另一些衣服,做另一些動作來擦邊。不斷去禁止“擦邊”行為,則意味著自由的邊界在不斷收縮且充滿隨意性。所謂“鑒擦”,是非常主觀的觀點。你認為性感,我可能覺得保守;你覺得這個動作色情,我認為那個動作很正常。反對隨意擴大邊界,是在守護個體自由的邊界。
第三個回應,則可能是傷害當事人自己。擦邊行為充滿性暗示、性誘惑,是將女性的身體、人格物化,將女性作為滿足男性凝視的性感尤物。
那有一個人有自我傷害的自由嗎?一個女性有自我物化、自我矮化的自由嗎?這就是我們經常討論的,向下的自由是不是自由。
又有兩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一個角度是禁忌。女性的身體、尊嚴是神圣的、絕對不可被物化、被交換的嗎?第二個角度是自由意志。當一個女性“選擇”自我物化,是真的出于她的自由意志嗎?她有充分的信息、平等的機會和選擇的能力嗎?當這種“自愿”達到什么程度,才可被接受?
當我們回到吳柳芳的例子時,討論的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女性有沒有跳擦邊舞的權利,還有一個前國家隊的體操運動員有沒有跳擦邊舞的權利。當一個曾經代表國家榮譽的運動員去跳擦邊舞,還會帶來一些什么額外的傷害嗎?這樣的行為會侮辱體操這種運動的尊嚴?如她師妹所說,這是在“給體操扣屎盆子”——那體操這種運動,是否具有某種應該被保護的神圣性?以及,這種做法會侮辱國家的尊嚴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的。
/圖源網絡/
第二個問題:該不該跳擦邊舞?
第二個問題,即便我們認為跳擦邊舞,或者一個前體操運動員跳擦邊舞,是在自由邊界之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就支持一個人或者支持吳柳芳去跳擦邊舞。
正如我剛才所說,在自由邊界內,同樣存在著不同的立場和態度。我們這時討論的不是“能不能”——她能,她有這樣的權利;而是她“該不該”——這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對于一個女性而言,跳擦邊舞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在權衡利弊的框架下去思考,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和壞處?
壞處我們剛才提到,這是一種自我的物化和矮化,是一種對男性凝視的滿足;相應的,也會帶來非議和壓力。
好處呢?帶來流量和收入。
好處和壞處孰輕孰重?
網上很多人討論這件事時,會發出一系列質問:難道擦邊是個好東西嗎?你(你會容忍你的妻子)會去跳擦邊舞嗎?你會讓你女兒去做這種事嗎?
不會。大多數人都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我也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有的人會。吳柳芳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
不知:她是不知道跳擦邊舞是一種對自我物化、會遭人白眼、受到非議?那這樣的不知,與她的家庭、教育、社會背景有什么關系嗎?
不能:她知道,但是她“不得不”這樣做,只能這樣獲得收入、別無選擇?從她退役到現在,她究竟經歷了什么?舉國體制下,給她“安排”學業、“安排”工作,她是不是就不會陷入到某種困境,或者陷入到某種困境都是咎由自取?
不愿:還是說,她知道,也有選擇,但她就樂意這樣做。她享受被凝視、被追捧的感覺?她喜歡用這種方式“讓大家開心,給大家帶來快樂”?在她看來,賺錢是最重要的,物化、矮化都是虛偽的道德說教?這又和她的性格特質 (內因) 、家庭、學校教育等等有什么關系呢?
洞悉她選擇背后的原因,而非過快地作出道德判斷。
當我們用這樣的框架和孩子深入討論、思考,我們會發現,一則小小的社會新聞,其實是一個幫助我們探討很多經典政治哲學議題的切口。
我們的立場、態度,可能是復合的、復雜的。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那么多人力挺吳柳芳?
那這時再回到現實中的輿論場上,卻會發現有那么多人力挺吳柳芳,她的粉絲數量急速暴漲——那這是為什么?大家關注吳柳芳,就是想看她繼續跳擦邊舞嗎?
一個從四歲就開始苦練體操,職業巔峰期卻因為傷病意外而退役,職場發展因為種種因素不斷受挫、就業困難,找到直播賽道又被曾經的師妹冷嘲熱諷、被平臺封號狙擊……人們為什么會和這樣的一個女孩充分共情?對吳柳芳的力挺和支持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社會情緒呢?
/圖源網絡/
第四個問題:你會怎么辦?
最后,我們也不妨和孩子們再討論一個問題:
現在,吳柳芳的號解封了,一夜之間,有了上百萬的粉絲,有了媒體的關注。
如果你是吳柳芳,現在你會怎么做?
如果你是簽下吳柳芳的mcn公司老板,你會怎么做?
讓孩子們帶入到這些場景下繼續思考,可以讓他們想到更多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讓他們想象,當自己真的面對人生困境和人生選擇的時候,究竟該做些什么。
C計劃思辨閱讀課(適合1~8年級學生,點擊了解更多)帶孩子讀130+本經典書,探討1000+思辨話題,代入書本場景預演學習生活大小抉擇,啟發成長、形成價值觀。
C計劃思辨新聞課(適合9年級以上學生 點擊了解更多)由資深媒體人、C計劃聯合創始人藍方老師研發授課,緊跟時事熱點,議題深度分析,訓練高階思維和寫作。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關注C計劃
與你分享理性的的聲音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辨直播課, 以批判性思維和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
點擊這里查看購買,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