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晚間,在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第一梯隊的三個團乘船出發,向金門駛去。船隊即將搶灘登陸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島上守軍一名排長在查哨的時候,誤觸了地雷。巨大的爆炸聲將守軍從睡夢中驚醒,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島上守軍看到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船隊,李良榮當即命令炮兵開火。
邢永生的244團沖在最前面,在敵軍綿密的炮火中遭到了不小的傷亡。他當機立斷,命令戰士們下船,蹚水向灘頭沖鋒。不久后251團和253團也搶灘成功,隨即向縱深穿插。島上守軍不善夜戰,又不清楚我軍登島的部隊到底有多少,因此一線陣地很快就被我登島部隊突破,邢永生等人率部繼續猛攻,向金門峰腰部的敵軍陣地沖去。
此時天光已經放亮,敵人出動了飛機和軍艦前來助戰。我軍用來運送第一梯隊登陸的300條船因為落潮擱淺在了海灘上,還沒等到漲潮就被敵機全部炸毀。預備登島的第二梯隊由于無船可用,只能站在岸邊干著急。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第一批登島的三個團在和敵人血戰了兩天三夜后失利,9000余人大部英勇犧牲,余部被俘。
此時解放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國軍在大西南地區雖然還有數十萬兵力,但大都是經過我軍多次打擊的殘兵敗將,斗志全無,負責指揮的胡宗南更是坐飛機直接跑到了臺灣。蔣介石的另外一個親信大將湯恩伯則在廈門戰役中被葉飛痛擊,毫無還手之力。國軍從上到下都被失敗和沮喪的氣氛包圍,人人自危。
就在此時,傳來的金門戰況給他們打了一針強心劑。蔣介石為了進一步鼓舞士氣,拼了命地宣傳,畢竟這是國軍在解放戰爭期間為數不多的勝利之一。那么在金門戰役中,胡璉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呢?受國民黨宣傳的影響,一些人認為胡璉從頭至尾指揮了金門戰役,是國軍獲勝的頭號功臣。
還有一些人為了突出胡璉的“英勇”,說什么胡璉在金門戰役中帶頭沖鋒,為了激勵士氣,還喊出了“諸君忘了雙堆集恥辱乎?”的口號。實際上,這些都是胡說八道。胡璉在金門戰役中的作用十分有限,遠不如籍籍無名的李良榮。李良榮的資歷比胡璉老很多,他是黃埔一期畢業,和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等人是同期同學。
但在后來的發展上,李良榮卻被這些同期校友遠遠甩在了身后,在戰場上的表現十分平庸,職務升遷也極為緩慢??谷諔馉幦姹l后,李良榮終于升上了師長,但在蘭封戰役中表現不佳,又被撤職,一度在新兵訓練處混日子。這一期時期,他黃埔一期的同學都在抗日戰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許多人還成了抗日名將,只有他籍籍無名。
不過李良榮畢竟是黃埔一期畢業,還在蔣介石的侍從室任過職,因此到抗戰勝利的時候,還是坐上了28軍軍長的位置。解放戰爭爆發后,28軍改稱整編第28師,李良榮出任師長,率部跟隨范漢杰前往膠東和許世友作戰。范漢杰對李良榮寄予厚望,結果他的表現遠不及雜牌將領出身的黃百韜。
由于在戰場上的表現過于平庸,因此李良榮一直沒有什么名氣,如果不是金門戰役,估計可能許多人都不會知道他的名字。解放戰爭末期,李良榮升任22兵團司令,率部駐防金門。當時國軍的許多部隊都是被我軍消滅后重建的,番號雖然很大,但兵力卻有限,李良榮的第22兵團同樣如此。
當時該兵團下轄第5軍和第25軍兩個軍,第5軍是邱清泉的嫡系,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第25軍是黃百韜一手帶出來的,戰斗力也十分強悍?;春鹨壑校@兩支部隊都被我軍消滅,邱清泉和黃百韜也雙雙斃命。李良榮手下的第5軍和第25軍都是重建的部隊,兵力加起來只有兩萬多人。
因此葉飛對解放金門是很樂觀的,并把任務交給了軍長、政委和參謀長都不在軍中的第28軍。副軍長肖鋒接到任務后就開始下大力找船,整個金門戰役的備戰過程中沒有采取有效的偽裝和佯動措施。李良榮再籍籍無名也看出了我軍是要進攻金門了,他知道我軍征集到的幾乎都是木帆船,這種船的航行速度受潮水漲落的影響很大。
李良榮對金門水域的潮汐變化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1949年10月末的時候有大潮,適合木帆船登陸。因此他判斷我軍要進攻金門的話,必定會選擇在10月末的時候發起攻擊。為此李良榮做了充分的準備,不僅在金門的峰腰部修建了牢固的防御工事,還在10月24日這天上午進行了反登陸演習。
演習結束后,李良榮認為自己手中的兵力不太夠用,就向湯恩伯反映,要求增兵。當時胡璉的第12兵團正在金門一帶游弋,蔣介石就命令該兵團增援金門。當天下午,第12兵團共5個團的部隊在18軍軍長高魁元的帶領下登陸金門,島上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極大增強。
第10兵團雖然得到了情報,但誤認為敵人增援金門的只有一個團,因此兵團首長沒有改變決心,仍命令肖鋒按原計劃發起金門戰役。10月24夜間,金門戰役按時打響,島上守軍不善夜戰,我登島的三個團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一度攻到了金門峰腰部的敵軍陣地前。
此時天色已亮,敵人的飛機和軍艦前來助戰,島上守軍在李良榮和高魁元的指揮下開始反擊。我登島部隊缺乏重武器,在敵人坦克的沖擊下遭受了不小的傷亡。而且登島部隊沒有師級干部同行,三個團沒有統一的指揮,各自為戰,很快就陷入了被動局面。戰至25日黃昏,第一批登島的三個團還能戰斗的人員加起來已經不足兩個營。
肖鋒得知情況后十分著急,但手中卻無船可用,只得請求兵團調船。后來好不容易來了一條機動船和幾條木帆船,246團團長孫云秀帶領4個連乘船登島,和第一梯隊會合后,能戰斗的部隊也不足一個團。此時島上守軍已經接近三個軍的兵力,還有飛機、坦克和重炮助戰,登島部隊的失利已在所難免。
胡璉直到此時還沒有登上金門島。10月24日夜間,他和羅卓英在基隆登上了一艘運糧船向金門進發。25日黃昏的時候,抵達料羅灣。由于風浪太大,輪船不敢夜航靠岸。胡璉回憶說:“泊停海中,時聞炮聲,卻不知岸上已發生戰事。”到26日上午十時,船開到大小金門之間的水頭靠岸。胡璉在碼頭見到來迎接他們的湯恩伯等人,才知道解放軍昨日登陸,并且激戰整日。
羅卓英詢問金門戰況,湯恩伯回答說:“戰事已接近尾聲”。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我登島部隊在經過連番激戰后傷亡很大,還能作戰的人員已經不足兩個營。在勝負已定的情況下,根本就用不上胡璉了,但他為了搶功,竟然跑到前線,要親自指揮。在李良榮看來,胡璉此舉是十分可恥的。
高魁元當然明白胡璉的用意,就把指揮權交了出來。隨后胡璉親自指揮三個軍的部隊,以坦克為先導,對還在古寧頭堅守的我軍兩個營發起了進攻。盡管戰士們進行了英勇的還擊,但由于兵力相差太過懸殊,最終失利。金門戰役,胡璉所起的作用遠不如李良榮。
但由于他在國軍將領中的名氣遠大于李良榮,又是陳誠和蔣介石的嫡系愛將,因此國軍在宣傳的時候,把功勞全都歸在了胡璉身上。李良榮對此十分不滿,發了一些牢騷,很快他就被調回臺灣,擔任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心中郁悶的李良榮很快移居到馬來西亞生活,后來死于一場蹊蹺的車禍中,終年60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