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當時陜北一帶的紅軍主力共有7萬多人,完全可以編成幾個軍。但蔣介石為了限制八路軍的發展,只給了三個師的番號,每個師轄兩旅四團,定員15000人。由于編制有限,許多高級干部不得不降級使用。軍長降為旅長,師長降為團長,普遍都被降了兩級。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營團級干部無法安置。我們所說的安置,是指沒有辦法給他們在野戰部隊找一個合適的職務,如果讓他們當一個班長或一名普通的戰士,那肯定是可以安置的,但這就屬于大材小用了,也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毛主席想了一個好辦法,讓這些紅軍時期的營團級干部以游擊教官的身份前往敵后拉隊伍,創建抗日根據地。
雖然這個任務很艱巨,但也是一個很好的獨當一面的機會。在眾多被派往敵后的游擊教官當中,孟慶山的表現最為亮眼。他是河北蠡縣人,由于家境貧困,沒有機會讀書,為了謀生,12歲就到地主家里當了放牛娃。每天吃苦受累,還經常受到地主婆的打罵,而工錢卻少得可憐。
18歲的時候,孟慶山來到天津,在一家紗廠當了一名勤雜工。不久后遇到馮玉祥的部隊招兵,孟慶山就報了名。憑借著勇敢善戰,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連長。中原大戰結束后,馮玉祥戰敗下野,部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并被派到江西前線和紅軍作戰。
26路軍的將士們不愿意被蔣介石當槍使,在趙博生和董振堂等人的帶領下在寧都起義,加入了紅軍隊伍。孟慶山也參加了這次起義,加入紅軍部隊后,他先是進入紅軍學校學習,畢業后擔任教導第四團團長。在戰場上,孟慶山的表現十分勇猛,多次負傷。樂安戰斗中,敵人的子彈從他的腰間穿過,距腰椎僅有兩厘米。
第四次反“圍剿”中,孟慶山再次身負重傷,胳膊和腿肚子被炸彈的碎片擊中,鮮血直流。但他仍拒絕下戰場,讓衛生員簡單包扎了一下,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直到戰斗結束后才被送到后方醫治,在醫院里躺了好幾個月才康復。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孟慶山跟隨部隊參加了長征,靠著頑強的毅力走過了雪山草地,勝利到達陜北。
在陜北,孟慶山進入徐海東的紅15軍團任職,擔任團參謀長,并跟隨部隊參加了東征和西征戰役。不久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陜北一帶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由于編制有限,孟慶山未能進入三大主力師任職,而是被派到了冀中拉隊伍。出發前,毛主席還特別接見了孟慶山,給了許多勉勵。
當時河北許多地方已經淪陷,從延安往冀中,途中要穿過好幾道日寇的封鎖線。孟慶山不敢走大道,專撿偏僻的小路走,而且通常等夜幕降臨后才行動。靠著謹慎和機警,他終于在1937年8月5日這一天到達了保定的白洋淀。之后在當地地下黨的支持下,孟慶山開辦了多期游擊戰術培訓班,學員們除了當地的青壯年之外,還有不少急于抗日報國的學生。
孟慶山當過團長,身經百戰,口才也很好,不僅把游擊戰的理論知識講的十分透徹,而且還穿插了許多實戰的例子,完美地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員們對他都很佩服。以這批受訓的骨干為基礎,孟慶山拉起了一個團的武裝。之后他率領部隊采用伏擊戰的方式多次打擊日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
在國民黨正規軍節節敗退的時候,孟慶山卻能以劣勢兵力和武器與在日寇的交戰中獲勝,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也因此成了冀中一帶有名的抗日英雄,前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還有不少抗日武裝要求收編。只用了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孟慶山手下就擁有了12路大軍,總兵力將近7萬人。
當時單論統兵數量的話,八路軍的師長和旅長們誰手中的兵力也沒有孟慶山多。八路軍成立之初,未能進入三大主力師任職,對孟慶山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不料陰差陽錯之下,他卻成了統兵最多的八路將領。1938年年初,日寇3000多人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占領了河間。
孟慶山決定趁敵人立足未穩之際發起進攻。當時他手中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武器裝備卻很差,只有兩門迫擊炮和幾挺重機槍。河間的城墻很高,手榴彈根本扔不上去,架云梯強攻的話勢必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后,孟慶山決定把爆竹捆在一起,然后把手榴彈綁在下面,靠著爆竹的力量把手榴彈帶進城里。
第二天孟慶山請來了幾位師傅進行試驗,結果很成功,手榴彈能斜飛300多米落地爆炸,孟慶山對自己發明的這個新武器十分滿意,并命名為“起花炮”。在之后的幾天里,孟慶山讓人制造了大量的“起花炮”。1938年4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孟慶山率部向河間發起進攻,成千上萬發“起花炮”發出嗚嗚的呼嘯聲,拖著長長的火尾巴飛向城中。
日寇被這種新式武器炸的暈頭轉向,紛紛找地方躲避,孟慶山趁機命令戰士們架起云梯,登上城頭后打開了城門,之后大部隊沖進城內和日寇展開了肉搏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血戰,日寇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后狼狽逃竄。孟慶山一戰收復河間,名聲傳遍了整個冀中地區。
一個月后,孟慶山的隊伍和呂正操的人民自衛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同時成立冀中軍區,呂正操為司令,孟慶山為副司令。之后他和呂正操攜手,率部多次和日偽軍作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勝利后,孟慶山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常年征戰加上工作勞累,1948年年初,他舊傷復發,不得不離開部隊休養。
上級為了他的健康考慮,讓他留在地方任職,擔任冀中人民武裝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后,孟慶山擔任過石家莊軍分區司令和河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紅軍時期,孟慶山擔任過團長;八路軍時期,擔任過河北游擊軍總司令,手下有12路大軍,總兵力將近7萬人;冀中軍區成立后,他擔任副司令。
55年大授銜的時候,擔任過冀中軍區司令的呂正操和楊成武都是上將。呂正操沒有紅軍時期的經歷,楊成武在長征到達陜北前一直都是團政委。以此做參考的話,孟慶山至少是中將起步,但解放戰爭末期的時候,他因為身體原因離開了野戰部隊,新中國成立后的職務也不是很高,如果授中將的話多少有點勉強。
為此組織上專門派人征求他的意見,孟慶山表示:“授什么銜我都沒意見,幾十年出生入死,有許多戰友都倒下了,沒看到勝利這一天,我一個放牛的孩子,有今天很知足了,我身體一直不好,文化也不高,一切聽從組織上安排。”最后經過綜合考量后,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并獲得了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