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張文舟是彭德懷的左膀右臂,也是他的愛將之一。西北野戰軍成立的時候,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張文舟是參謀長。當時西野的總兵力只有兩萬余人,而對手胡宗南卻有數十萬精銳中央軍。雙方在兵力和武器裝備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和敵人死打硬拼顯然是不行的。
張文舟是科班出身的參謀長,軍事素養和參謀水平都很高。他結合陜北的地形特點和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決定以“蘑菇”戰術應對胡宗南的進攻。利用敵人急于和我軍決戰的心理,以精干的小部隊偽裝成主力,牽著敵人的鼻子在黃土高原的溝溝坎坎中打轉轉,將敵人拖疲拖垮。等敵人精疲力盡的時候,主力再突然殺出,選擇一路敵軍加以殲滅。
這個戰術打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短短一個多月內,西北野戰軍就接連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三場戰役的勝利,消滅敵軍14000多人,并活捉了被胡宗南稱為有“雄才大略”的整編167旅旅長李昆。同時還繳獲了一萬多袋面粉、4萬多套軍服和大量的槍械彈藥。這對于物資補充極為困難的西北野戰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獲。
這三場戰役中,張文舟展現出的謀略給彭德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他又協助彭德懷組織實施了隴東、三邊、沙家店、黃龍和延清等戰役戰斗,接連取勝。沙家店戰役中更是重創了胡宗南手下頭號悍將鐘松,極大提振了部隊的士氣。1948年2月下旬,西北野戰軍發起宜川戰役。
宜川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守敵的兵力卻有限,彭德懷和張文舟等人商議后,決定圍城打援,進一步消滅胡宗南的有生力量。1948年2月22日,許光達的3縱和羅元發的6縱奉命向宜川發起猛攻,掃清外圍據點后將宜川包圍,敵人一面頑抗一面向胡宗南求援。為了給宜川解圍,胡宗南派出了手下另一名大將時任整編第29軍軍長的劉戡。
當時劉戡要增援宜川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由洛川經瓦子街到宜川。這是條大路,便于大部隊行動,距離又近,但瓦子街以東有一段道路十分狹窄,容易遭到伏擊;第二條路是從洛川出發,經黃陵和黃龍等地后到達宜川。這條路的增援距離是第一條路的兩倍;最后一條路是走進士廟一帶的山路。
劉戡究竟會走哪條路誰也說不準,而西北野戰軍的兵力又有限,不可能在這三條道路上都布下伏兵。張文舟對胡宗南很有研究,認為在救兵如救火的情況下,他極有可能命令劉戡走瓦子街這一條路。彭德懷的判斷也和張文舟相同,于是西北野戰軍在瓦子街布下了重兵。同時也做出了劉戡萬一走另外兩條路的預案。
果不出張文舟和彭德懷所料,劉戡還真就走了瓦子街這條路,結果一頭撞進了我軍的伏擊圈,被消滅了29000多人,劉戡也兵敗自殺。宜川大捷之后,西北戰場上的局勢被徹底扭轉,胡宗南雖然兵力還占據優勢,但已由進攻轉入了防御。戰后彭德懷專門對張文舟提出了表揚。
兩個多月后,西野發起了西府隴東戰役,直取胡宗南的后方物資補充基地寶雞。為了阻擋敵人可能出動的援軍,彭德懷命令羅元發的6縱在長武和彬縣一帶阻擋馬繼援;王世泰的4縱在岐山一帶阻擋裴昌會兵團。結果6縱沒能擋住馬繼援騎兵的沖擊,丟掉了長武和彬縣。羅元發將戰況用電臺向彭德懷做了匯報,得到同意后率部向寶雞前進,準備和主力靠攏。
此時4縱方面一直沒有消息,按理來說寶雞有大量的軍需物資,胡宗南不可能不派兵增援。出于穩妥考慮,在4縱沒有報告的情況下,張文舟作為參謀長應該主動給王世泰去電,詢問一下戰況。但當時一縱和二縱剛剛占領寶雞,繳獲了足夠西野全軍使用兩年以上的軍需物資。張文舟忙于組織部隊換裝,沒有及時詢問4縱的戰況,只是主觀認為既然王世泰沒有匯報,那肯定就是守住了。
不料這次張文舟的判斷卻出現了嚴重的偏差,4縱根本就沒能擋住裴昌會兵團的沖擊。在有電臺的情況下,沒有給上級報告,也沒有通知友鄰部隊,不打招呼就擅自撤退了。結果一縱和二縱差點被裴昌會兵團堵在寶雞城內,此時青馬騎兵也不斷逼近,西野處在了極為不利的地步,只得放棄寶雞撤退。途中多次和敵人激戰,付出了15000余人的傷亡代價才回到了解放區。
西府隴東戰役失利后,彭德懷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評,4縱司令員也受到了嚴厲批評,時任4縱警備第3旅旅長的黃羅斌被調離野戰部隊,來到地方部隊任職;時任警備第3旅5團團長的郭應春被撤職,降為普通戰士。參謀長張文舟未能及時掌握4縱的戰況和動向,對戰役的失利也負有不小的責任,由西野參謀長降為4縱參謀長。
1949年年初,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張文舟出任一野第二兵團參謀長,跟隨部隊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斗,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張文舟出任裝甲兵參謀長,并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擔任過志愿軍代參謀長,1952年被定為正軍級,1955年調任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系主任。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張文舟在擬授中將名單當中。紅軍時期他擔任過軍參謀長,八路軍時期擔任過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西野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裝甲兵參謀長和志愿軍代參謀長,加上他陜北紅軍出身的加成,張文舟完全夠得上中將的標準。
當時彭德懷負責一野系統中將的評定,他對自己和部下都要求極嚴,他的親侄子彭起超在大授銜的時候就硬被他壓低了一級軍銜,彭起超當時想不通,后來才理解了伯父。當彭德懷看到張文舟在擬授中將名單中后,認為他對西府隴東戰役的失利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加入紅軍隊伍的時間也比較晚,授中將有點高,就把他從擬授中將的名單中去掉了。最終張文舟被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四大野戰軍7名參謀長當中唯一的一名少將。1986年,張文舟將軍病逝,享年74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