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下半年,滕代遠病重入院,他的夫人林一,小兒子和工作人員輪流陪床,每每輪到小兒子久昕時,滕代遠便語重心長的叮囑道“有事兒我叫你,沒事你就去幫醫生和護士們干活,大小伙子每天別閑的呆坐著。”
1974年11月30日,滕代遠病危,所有的親人們都來看他,可已滕代遠竟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用顫抖的雙手接過紙筆,用盡全身力氣,寫下了兩個字。
在看完那兩個字后,全家人淚流滿面了。
他曾是紅軍創始人之一,部下出了了三個開國元帥,他曾是第一任鐵道部部長,沒有軍銜。他便是出生于苗族農家,從政治工作轉向經濟工作滕代遠。
滕代遠
滕代遠
1923年,他考入常德湖南省第二師范學校,便跟同學們成立麻陽新民社,在1925年他加入了國國民黨,卻于同年10月成為了共產黨黨員,并在此期間幾次領導進步學生運動,在1926年左右,他在長沙近郊擔任農民協會的委員長,并開始組織農民運動,組織農民武裝。
馬日事變后,他選擇了脫離國民黨,并成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成為一名投入到地下工作的共產黨黨員。
在1928年7月跟朱德,黃公略等人組織發動平江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方面軍,當時的滕代遠擔任黨代表,是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創始人之一。
在1930年5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他擔任政治委員,在1930年8月,紅一軍團跟紅三軍團在瀏陽縣會師,并成立了紅一方面軍,而滕代遠擔任副總政委,當時總司令是朱德,副總司令是彭德懷,總政委是毛澤東。
所以當時常常有朱毛彭滕之稱,后來成為開國元帥的羅榮桓,陳毅等在當時都是紅一方面軍的,都曾受到過滕代遠的指揮。
故,在1931年11月的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一大上,他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之一,后來他也陸續參加了紅軍第一次到第4次的反圍剿。
在1940年左右,滕代遠被任命為中山康大總校的副總校長,1942年也曾擔任八路軍的副總參謀長。
當時為了做好生產和節約運動,和楊立三根據毛主席所制定的發展經濟,保障供給,自力更生,公私兼顧,豐衣足食的方針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制定了具體的生產節約方案,在當時被稱為滕楊方案。
1945年還曾奉命在北平設立八路軍辦事處,在此段期間曾協助周恩來與馬歇爾和張治中的談判。在1946年才再次回到晉冀魯豫軍區,并參與內線作戰。
時間到了1948年11月,東北解放,天津淮海戰役開始,在當時為了鞏固解放軍的軍事作戰成果,為了實現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戰略決策,將當時的滕代遠任命為鐵道部部長,滕代遠也由此成為從軍事作戰較早的轉入到經濟作戰的同志之一。
成為第一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面臨的是怎樣的現狀呢?
面臨的現狀
當時,中國的鐵路陳舊落后,加上戰亂時期的破壞,這便導致滕代遠在接管時,那叫一個破爛不堪,隧道橋梁癱倒毀壞不說,部分路段和路基也變得蕩然無存。
所以周恩來在西柏坡約見了滕代遠,并叮囑他“做好鐵路工作,保障當前的軍事運輸和戰后的經濟恢復十分重要,你是軍隊轉做經濟工作的第一個部長,這十分關鍵,因為從抗戰轉向經濟工作,是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轉變,而你的任務極其艱巨……”
滕代遠在創建鐵路工作時是完全遵從了周總理的指示的,并且為了完成好這一艱巨的工作,曾以書名志,寫下辦好人民鐵道6個大字。
在1949年1月,在任命正式下達后,滕代遠就曾去石家莊會見當時的武競天,兩人之前便曾經合作過,當時在滕代遠擔任中央軍委的參謀長時,武競天曾擔任組織部秘書長,如今兩個人再次合作,致力于鐵道事業,還武競天陪同滕代遠視察了石家莊鐵道,形成了關于鐵道工作的初步意見。
在1949年1月28日左右,鐵道第一次會議召開,朱德登上主席臺后,笑著指著滕代遠說“中央給你們派來了個將軍大老板,他曾指揮千軍萬馬痛擊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如今他將指揮百萬鐵路大軍,過山修路遇水架橋,援解放軍過大江。”
滕代遠也據此發出了豪言壯語“解放軍打到哪里,我們的鐵路就要修到哪里。”
1949年2月20日,鐵道部正式掛牌辦公了,當時中心工作任務便是支援解放軍,確保解放軍過長江,解放全中國。
解放戰爭勝利后,滕代遠也繼續從事鐵道工作,為國家建設增磚添瓦。
在1949年3月份,滕代遠曾會見李克農,研究布置如何讓毛主席從高碑店乘火車進入北平的事宜,做了了一整套周全的方案。
后來國家經濟經濟建設逐漸步入正軌,鐵道建設也日新月異,可騰太遠卻始終保持著過去的戰爭年代下連隊的工作作風,經常去基層檢查工作,滕代遠說“群眾的意見就像一面鏡子,它能反映出我們工作干部身上的問題,告訴我們就下一步究竟該怎么做。”
所以,滕代遠這一位鐵道部長總是身穿鐵道制服。而且經常去幼兒園職工食堂等這些地方視察
一旦外出檢查工作,他都要在火車上吃住,成為了一位住火車上的將軍,下屬向他匯報工作,他拿著筆一個個記下,匯報完畢,他便瞭望著火車外面鐵道線的情況,并仔細的在筆記本上記錄。
途徑泰安,他不去曲阜孔廟,數10次去杭州開會,他不去西湖攬景,去重慶開會,堅持不住賓館,非要住火車上,他說“我們是搞鐵路的人,兩根鐵軌就是我的崗,我在我的崗位上,在火車上才睡得踏實,離開在這里我就不是鐵道部部長了。”
滕代遠還意識到科技教育也是鐵道建設的支柱,所以曾承報中央批準成立中國交通大學,還推薦茅以升擔任交通大學的校長。
滕代遠工作細致,一直雷厲風行,這不僅體現在他的工作作風上,也體現在他的為人處事作風上。
紅色家風
他的兒子久翔想讓父親幫自己在北京找個工作,覺得自己父親都是鐵道部部長了,找工作肯定是小菜一碟、
誰料,父親聽完后立馬板起了臉,厲正言辭的說“這不行,孩子,你還是馬上回麻陽去,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我才不能給你在北平找工作,不能給親屬謀私利,更何況,你走了,家鄉的老人和孩子怎么辦?這不是給政府添麻煩嗎?”
1960年,滕代遠母親病故,滕代遠想回去為母親治喪,然終因工作繁忙而遺憾,只能寄回了200元,并寫信寄給家人,其主旨為喪事儉辦。
在1964年左右,夏夜的一個傍晚,滕代遠在北戴河療養,他跟妻子林一在海灘上散步,兩個人談話間聊到了兒子久明,說三兒子久明學習肯用功,未來是一個好苗子。
就在這時秘書趁機提出了“久明考大學的事,他曾對我說過他想考哈爾濱工程學院,怕萬一考不好不被錄取。要不您給劉院長寫一封信?”
原來劉院長曾是滕代遠曾經的下屬,一旦滕代遠寫信,對方可能也不好推辭。滕代遠在聽完秘書的話后,當即便板起了臉“上大學不能靠父母的關系,考得上最好,考不上也沒什么,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很多嘛,打工種田當兵都可以。”后來久明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爾濱工程學院,此是后話。
1974年11月滕代遠病危,親人們都來看他,可滕代遠卻已說不出話了,他費力的指了指了桌上的鉛筆,在紙筆遞到手中時,艱難的寫下了服務二字,這是他對子女最后的寄語,也是他最終的遺囑。
滕代遠是第一個軍事工作轉為經濟工作的人,曾以驚人的速度修復國民黨破壞的八千余里公路鐵路干線,全國通車里程達21000余里,雖因鐵道工作而無法授軍銜,可一貢獻是永不磨滅的,他臨終前所艱難寫下的服務二字,也一直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