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了將近三年,前后共有十場左右戰役。在這些戰役中,如果論起哪場戰役最為經典、最有意義、最有影響,相信很多人會將這一票投給第二次戰役。我們看,無論是影視和文學題材,在選取抗美援朝題材時,二次戰役往往都是首選。包括這次的國慶檔電影《志愿軍》亦不例外。
之所以二次戰役稱之為最為經典,因為無論是西線38軍力殲韓7師后戰役大迂回,113師14小時奇跡奔襲70余公里,以鐵血打出的“萬歲軍”名頭,還是東線9兵團鏖戰長津湖,生繳美軍北極熊團旗,令美王牌陸戰1師喋血,這些可謂都是中華民族戰爭史上豐碑式的華章與絕唱。
這種經典還在于,第二次戰役不僅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不僅在于消滅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量的有生力量,最主要的是將戰線一舉推至“三八線”。盡管以后雙方又經過多場的戰役較量,并且時有反復和進退,但“三八線”這個總的基軸式的分界線并沒有多大的變化。
我們看,第三次戰役我一度曾打到“三七線”,但第四次戰役美軍主動打反擊又回到“三八線”。第五次戰役我又曾打過“三八線”,但后又撤回至“三八線”。后來著名的上甘領戰役和抗美援朝最后一戰金城戰役,也都是在“三八線”前后展開遂行的。有鑒于此,第二次戰役奠定的“三八線”這一基軸線,由于成為雙方對峙的分界線,并總體上保持著長期的相對穩定,這可以說基本上給抗美援朝戰爭走向徹底定格定位。從這點上說,第二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定格之戰,是不無道理的。這也是第二次戰役獨具的歷史經典與戰略意義,也是其他各個戰役所不能比擬的。
不過,在看到第二次戰役偉大與輝煌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留下的兩大遺憾。很多軍迷們總是持有這樣的疑問,西線不是將美9軍等10多萬人圍住了嗎,怎么最終才殲敵兩萬多人呢?東線不是將美陸戰1師等幾萬人圍住了嗎,怎么最終才殲敵不到2萬人呢?這一點,所有的文學影視題材僅只反映了怎么圍住,并沒有反映怎么讓美軍逃掉。包括電影《志愿軍》也是體現到將美軍兜住后便結尾。實際上這要從二次戰役存在的兩大遺憾說起。
西線的一大遺憾主要情況是,按照彭德懷的戰役設想,為了兜住美軍,他采用了雙層戰役迂回包圍的戰略戰術。我們通常看到的38軍113師三所里戰役穿插迂回,是構筑的第一層戰役包圍圈。考慮到美軍綜合火力優勢,彭老總還設置了第二層的戰役穿插包圍圈,主要是在38軍的南面數十公里處,由42軍遂行向順川、肅川一線實施遠距離大范圍的戰役穿插。這樣,一來是等于與38軍構筑兩道防線雙層保險,把38軍控制的三所里一線南逃之敵的退路徹底封死;二來是進一步向西猛插直至肅川,把美軍另一個戰役退逃之路安州到平壤的線路封死,兩個戰役逃跑的通道如都被封住,美軍的后果可想而知了。為此,彭德懷在戰役期間曾連續電令指出:“能否乘敵撤退混亂中消滅敵人主力,關鍵在第42軍能否先機占領肅川斷敵退路。”
然而,42軍的戰役穿插卻出了問題。與38軍派出113師打頭陣實施戰役穿插一樣,42軍則派出了125師打頭陣向順川方向實施穿插。得手后,再與后續的124師、126師穿插至肅川。結果是125師在新倉里與美騎兵第1師的一個團遭遇,最初雙方雖也經歷了激戰,但在后續打與不打,怎么打等問題上,師指揮員有些反復,致使最終失去了向西穿插至順川、肅川的戰役機會。三所里戰役通道被38軍牢牢封住,但另一個戰役通道安州至平壤的戰役通道,卻因42軍沒能穿插到肅川一線而失去了。
多年后,42軍軍長吳瑞林在回憶中還不無遺憾地說道:“我們要是能穿插到位,也是萬歲軍了!”否則,我們試想一下,當時美軍實施大潰退,全無斗志,西線志愿軍雖不能全殲美1軍、美9軍等聯合國軍部隊,但至少殲敵數量在兩萬余人的基礎上,再翻個一番都不是什么問題。
東線的一大遺憾主要是:與西線113師、125師的戰役穿插如出一轍,東線激戰正酣之時,戰役至為關鍵的便是能否拿下要點下碣隅里。該要點是長津湖東西兩岸南向的匯聚點,也是美王牌陸戰一師的師指揮所所在地,即有簡易的機場,又有著大量的戰備物資。本來,宋時輪一直是用20軍58師主力圍殲該要點之敵的。后來,根據戰役發展需要,決定26軍由長津以北的文岳里地區南下,接替第20軍攻擊下碣隅里的任務。而26軍決定派88師打頭陣進行戰役穿插,到位后接續58師封住下碣隅里這一戰役要點。
然而,88師也出了大問題,這一問題甚至比西線的125師還要嚴重得多。戰役穿插要的是時間。然而,88師恰恰首先在時間的先機上出了問題。本來是夜里就得出發,但師長考慮到夜間風雪太大,怕戰士疲勞和掉隊迷路,決定第二天再出發。這一耽誤就是十多個小時,直到第二天下午3點才出發。再加上走錯路、迷路,以及敵情處置不當等等,最終遠比規定時間晚得多才到達下碣隅里,失去了與58師順利接防的戰役機會,致使沒能把美軍退逃的唯一戰役通道封住,這使得我痛失了全殲美陸戰一師的絕好戰機。
關鍵還不只于此,88師在戰役穿插過程中,遭敵空襲損失極為慘重。沒有像113師那樣戰死在陣地上,而是被空襲炸死炸傷很多,這怎么說也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和教訓。試想,88師如果順利穿插到位,如果下碣隅里這一戰役要點和通道被我牢牢控制住,軍心已大為渙散的王牌陸戰一師還能那樣逃脫嗎,至少也會向西線的美2師那樣,傷亡被殲至少會有一半以上。
戰爭經驗是在總結反思中不斷累積的。帥克結合《志愿軍》的熱映,對第二次戰役的經典做了進一步的總結詮釋,同時也以唯物史觀的態度,對第二次戰役的遺憾進行了反思。初衷便是使我們后輩軍人更加領略那一代最可愛人的偉大。偉大中略有不足和遺憾才是正常的,它對第二次戰役的經典不會產生任何消極影響。這一點,抗美援朝戰爭史說得好,它稱二次戰役“是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帥克覺得,這一評價是極為恰當、極為中肯、極為貼切的。#上頭條看鑒國慶檔##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帥克評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