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存在感很強,不過,很多人對于國民黨的黨史了解的卻很粗略。其實小編最近倒是覺得,如果深挖民國史的話,國民黨的黨史卻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在國民黨的歷史上,存在一個西山會議派,那么,這個西山會議派到底是個啥?
1、胡漢民被邊緣化
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春季,國民黨當家人孫先生去世。孫先生去世后,國民黨內部很快就誰來當新的當家人問題產生爭議。
孫先生去世于北京,但是他的地盤卻在南方。因此孫先生在北京辦事兒時候,他的工作由胡漢民來代理。所以孫先生去世后,胡漢民覺得自己應該接替孫先生的地位,成為新的當家人。而同時,汪精衛也覺得自己也具備當老大的資格,所以汪精衛聯絡了一群人(包括廖仲愷、朱培德等軍界和財政方面的大佬),打算和胡漢民爭奪權力。
孫先生的事業在當時很大程度需要莫斯科方面的支持,因此莫斯科方面的態度很重要。在莫斯科方面的授意下,汪精衛得以成為新的當家人,反倒是胡漢民被邊緣化,擔任了外交部長——當時國民黨方面已經考慮到了北伐北洋軍閥的問題,所以在民國十四年夏季,在廣州另起爐灶,設立了新的中央和政府各部。不過,那會兒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是北京的北洋軍閥,因此廣州這邊的外交部,其實就是一個擺設,沒實際上的業務。
2、西山會議派的成立
胡漢民被邊緣化以后,汪精衛的地位也并不穩固,于是汪精衛開始通過手里的權力對其他對自己不利的勢力,或者說并非一個山頭的勢力進行了打壓和排擠,于是部分國民黨大佬——比如鄒魯、林森等人,決定組成一個同盟,一起對付老汪控制下的中央。于是,這些大佬們于民國十四年冬季左右,在北京西山召開了會議,而這,就是西山會議派的來歷。
西山會議派反對國民黨聯合蘇俄的政策,并且西山會議派還在上海宣布成立新的國民黨中央。而隨著1927年,國民黨的北伐取得了一定勝利以后,國民黨也同時并存三個中央:汪精衛當家的武漢中央,老蔣當家的南京中央,以及剛才說過的西山會議派搞出來的上海中央。
孫先生去世以后,其實國民黨內確實不具備真正有威望當掌門的人。前文說過,莫斯科方面的授意,汪精衛得以成為廣東國民政府的長官。而汪精衛當時的盤算也是依靠蘇俄的支持上位。
汪精衛上臺不久,廖仲愷遭遇刺殺。廖仲愷被害以后,汪精衛等人趁機對國民黨進行了一定的清洗。這導致很多國民黨右派被清除了權力中心。當然,對于這些國民黨右派來說,對于失去權力這個現實,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國民黨的右派大佬開始搞事情。
所以,1925年9月20日,林森等人開始和戴季陶、謝特等人在上海開會研究,準備在這一年十月,聚集一些國民黨右派大佬、骨干,在北京召開會議,而會場則在北京香山碧云寺。
在北京碧云寺會場,這部分國民黨骨干聲稱他們才是國民黨正統,之后在上海,他們又宣布重新建立中央,和廣州的國民黨中央分庭抗禮。一時間,國民黨同時有北京和廣州兩個中央。而北京的國民黨中央也宣布了一系列的決議,這其中包括開除汪精衛黨籍這些內容。
不過,和廣州的國民黨中央掌握一定的政權和軍事權相比,北京的國民黨中央能做的,也僅僅是嘴炮而已——畢竟能量有限。不過,西山會議派所操控的國民黨,客觀上也確實存在一些地方黨部的支持,這導致了在江蘇、浙江乃至東京、巴黎,都同時存在兩個國民黨黨部,只不過一個是西山會議派領導下的,另一個是廣州的國民黨中央領導下的。而且兩派國民黨不斷沖突。
3、西山會議派的終結
起初老蔣對西山會議派持有反對意見。不過,隨著1927年,老蔣掌握國民黨的軍事權以后,老蔣和西山會議派就開始合作起來,尤其是四一二以后,老蔣和西山會議派開始趨于合流——當時老蔣在南京宣布成立新的國民黨的中央黨部,上海的中央(西山會議派)和南京的中央很多方面達成一致,但是在領導權方面,卻很難形成共識:畢竟,南京和上海都不希望大權旁落。
此外在當時,還有汪精衛的武漢中央。所以三派關于統一國民黨的問題,依舊開始了爭議。最初是老蔣因為軍事斗爭不利而被迫辭職。而南京國民政府的大權也暫時被西山會議派把持了一部分。
當然老蔣對于這個現實是十分不認同的。于是開始伙同陳果夫制造事端。并趁機攻訐西山會議派當政不利。西山會議派無力扭轉局面,且西山會議派從始至終不掌握軍事權,所以,西山會議派在老蔣一系列操縱之下,最終處于解體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