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海安物流基地忙碌進行集裝箱裝運作業。據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南京物流中心統計,今年前11個月,海安海鐵聯運共發運2704列,108123車,同比增長36.5%,再創新高。
海鐵班列是一種特殊的運輸方式,它先將貨物通過海運運至沿海港口,然后再利用鐵路將貨物運至內陸地區。近年來,我國海鐵聯運班列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從最初的試運行階段,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常態化、規模化運營。這一運輸方式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貨物的快速、高效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順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鐵路部門和港口企業的通力合作下,通過制定專屬運輸方案、安排空車調配計劃、作業人員現場指導、提前落實配送運力等多種手段,鐵海聯運中的標準差異、信息壁壘、最后一公里等“痛點”被逐漸打通,公、鐵、海等多種運輸方式逐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鐵海聯運逐漸變得“叫好又叫座”。放眼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選擇鐵海聯運,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大力推進本地企業與鐵路及周邊港口的多方合作,鐵海聯運真正成為了促進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加速器”和“直通車”。
這一運輸方式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地形對物流運輸的束縛,更為內陸城市與海港之間構建了一條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這使得內陸地區的企業能夠更方便地獲取海外市場資源和信息,進一步拓展了其業務發展空間。同時,海鐵班列也為海港城市帶來了更多的貨源和物流需求,為港口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鐵聯運班列穩定增長,讓“中國制造”更好地走向世界。不論是為客戶制定全程運輸方案,還是采取運價下浮措施、降低運輸成本,亦或是開辟“綠色通道”,制定“快裝快卸,快速辦理”等,多項有力保障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加入這條國際貿易大通道中來,不斷提升通道產業集聚能力,不斷集聚“中國力量”并將這股“力量”化為強勁活力輸往世界各地。
依靠“一帶一路”和鐵海聯運,越來越多不靠海、不沿邊的腹地城市降低了與國際社會接軌的資金成本和時空距離,走上了發展快車道,逐步實現從“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的轉型升級。隨著對外開放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有理由相信,后勁十足的海鐵聯運一定能夠帶動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文/劉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