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成 劉慧 羅富元 王艷)12月5日,一場紅安紅色歌謠音樂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光谷音樂廳舉行,慷慨激昂的歌聲響徹整個音樂廳。本次音樂會的舉行標志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紅安紅色歌謠新時代傳唱人才培訓”項目圓滿落幕。
紅安紅色歌謠,是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由紅軍、根據地農民、工人、文人創作的革命歌謠。“紅安紅色歌謠新時代傳唱人才培訓”項目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以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學科研平臺為依托,在全國范圍內遴選30名優秀藝術從業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專業培訓。
匯聚民大 傳唱紅安紅韻
紅安紅色歌謠是新時代加強中國革命史研究、促進紅色文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資源。“紅安紅色歌謠新時代傳唱人才培訓”項目正是對這一寶貴資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該項目的成功推進,也體現了國家藝術基金對藝術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對紅色文化傳承的有力支持。
11月6日上午,培訓班在中南民族大學光谷音樂廳舉行開班儀式。來自全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和30名學員齊聚于此,共同為紅安紅色歌謠的傳唱貢獻力量。
“作為來自紅安的參訓學員,能夠參與到這樣意義非凡的培訓項目中,我深感榮幸和責任重大。”來自紅安的培訓學員肖澤宇自豪地說。
培訓以豐富多樣的專家授課和實踐流程為主體,課程涵蓋《紅安歌謠的藝術特色》《紅安歌謠與地域文化》《紅安歌謠主題意蘊及審美特征》《紅安歌謠在當代的可用價值與流傳》等文藝理論,歌謠演唱中的裝飾音、音樂色彩與演唱方法等演唱技巧及歌謠演唱中的肢體語言、舞臺呈現表演訓練等專題,全方位提升學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經過在培訓班對紅色歌謠的歷史、文化及其時代價值的學習,我領悟到這些歌謠不僅是簡單的音樂作品,更是一部部生動的革命史教材。我也意識到傳唱這些歌謠,實際上是在向聽眾傳遞歌謠背后深刻的內涵。”培訓班學員薛海分享道。
在這里,學員不僅可以通過音樂理論課程、觀摩實踐課程、創作實踐課程等課程學習紅安紅色歌謠的演唱技巧,還可以通過田野調查訓練、實地采風、音樂會等形式,深入了解了紅安地區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
“在《紅安紅色歌謠表演及演唱》專題課程上,來自武漢歌舞劇院王丹萍教授從每一句歌詞的情感表達到演唱時的氣息運用、音調把握,都為我們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與示范,讓我收獲頗豐。”薛海回憶道。
這是一個可供學員廣闊交流的平臺。項目授課老師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專業背景,在業內廣受贊譽。在這里,學員們既可以與業內專家交流心得,又可以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切磋技藝,共同推動紅色歌謠的傳承與發展。
“課堂上,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李秀英教授對于音樂藝術追求極致、準確的標準深深打動了我,她對我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更加明確了方向。”培訓班學員李雪菲激動地說。
踏尋紅安 汲取紅色力量
湖北紅安,是我國第一個“將軍縣”,這里孕育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紅色歌謠。紅安紅色歌謠既吸收了當地民歌的特質,反映了革命斗爭生活,又是黨的革命創新形式,展現了紅安人民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充滿智慧的革命戰爭智慧。只有走進紅安,才能深刻了解這片土地發生的歷史,從而汲取更多的創作靈感。
11月15日至22日,項目負責人劉慧教授帶領培訓班學員及工作人員35人前往紅安縣開展為期8天的研學活動。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11月16日上午,劉慧帶領項目全體學員在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紀念碑前演唱《黃安謠》,拉開了本次研學的序幕。
在紅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紅安繡活、紅安大布、紅安蕩腔鑼鼓、紅安皮影戲、紅安善書等10余名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讓學員們領略到紅安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見到了很多民間藝人和文藝愛好者,他們淳樸的藝術風格令我難忘。”培訓班學員陳威說。
參觀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了解紅安的歷史;探尋董必武、王近山、李先念等革命先烈故居,感受烈士的足跡;在長勝街、八一村等地進行采風,觸摸歷史的痕跡……8天時間里,學員們深入紅安街頭巷尾,在田間地頭找感覺、獲靈感。
“在這8天里,我們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開闊了眼界,又汲取了力量,收獲滿滿。”培訓班學院董瑩瑩說。
唱響旋律 煥發紅安紅色歌謠新光彩
12月5日晚,在中南民大光谷音樂廳,一場紅歌音樂會為本次培訓上交了一份“答卷”。
“我們能有機會在這次結項音樂會把自己對于紅安紅色文化的感悟以音樂的形式在舞臺上傳遞出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陳威感慨道。
《黃安謠》《八月桂花遍地開》《紅安紅》《紅韻中國夢》……15個節目,或突出了紅安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或體現了紅色歌曲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臺下觀眾隨著跟隨音樂節奏拍打節拍,熱情叫好。
“我們都是新時代紅安紅色歌謠傳唱人!”音樂會尾聲,學員們站在舞臺中央,信念堅定。
“很高興欣賞到了一場高質量的音樂會。我深切地明白什么是紅色精神,什么是紅色力量。”這場音樂會令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3級本科生胡安寧心潮澎湃。
經過一個月的集中培訓,學員們從初識紅安歌謠到深入理解其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征。今晚,他們用歌聲傳遞革命精神,用表演詮釋民族情懷。
“這一個月的培訓讓我在專業素養、文化認知與精神境界上都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我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新時代紅安紅色歌謠傳唱人的重大責任,要讓紅安紅色歌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與魅力。”李雪菲說。
“展望未來,只要我們心懷敬仰、堅定信念,就一定能夠將紅色歌謠唱響新時代,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愿紅安紅色歌謠在新時代繼續綻放光彩,愿紅色精神永遠照耀在我們前行的前行的道路!”劉慧說。(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