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了朋友們,《中國人口報》寫了一篇評論文章,《高校要發揮婚戀教育主陣地作用》——這個標題可以簡單理解成,給大學生催婚催生,或者說從大學開始就給大家腦子里灌婚姻生育意識,雖然很早之前就在說,但這一下估計會摁下快進按鈕。
除了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之外,還要把人口教育推向中小學——看得出來是真著急了,不過我還是喜歡我讀初中高中那會兒那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早戀毀人毀學毀一生的桀驁不馴的樣子。
這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教育,希望你考試拉升升學率的時候,你就是考試機器,就是早戀毀人一生,除了讀書其它都是洪水猛獸,除了做題其它都是不務正業。
十幾年的教育當然有慣性,大家到大學繼續這一套,現在看到結婚率跌成這樣,又著急了,婚戀又成主要問題了,又不能只顧著埋頭做題了,這其實不是教書育人,這是訓化機器呢。
不過著急我是能理解的,你們猜2024年前三季度結婚率情況如何?不到500萬對登記結婚,而十年前2014年,這個數字是1300萬對,這十年把結婚率打成這個樣子,即使相比去年,同比也下跌了16.6%。
結婚率跌必然帶來生育率跌,生育率跌首當其中的問題就是未來誰給現在這批人養老交錢?現在這批人買的房未來誰來接盤?總之牽扯到很多問題。
結婚率跌成這個鬼樣子,三成的原因得歸結為中小學教育對戀愛和婚姻的妖魔化,我想起我讀高中的時候,早戀一旦被學校發現,那是要全年級通報批評的,全班那都是不夠的,像《夏洛特煩惱》里寫情書那種環節,大概率是要拉到老師辦公室公開批評再全年級廣播通報的。
當然我不是說早戀就是好的,但這么一通報,戀愛這個詞被妖魔化是肯定的,大家基本上默認為早戀等于人廢了、等于沒出息、等于壞學生、等于學校不穩定分子、等于拖后腿、等于考不上大學,甚至等于流產什么亂七八糟的。
不過這也是必然的,因為目的非常鮮明,就是讓大家沉下心做題考試,而高中生又到那個年紀了,什么都能堵的住生長發育是堵不住的,荷爾蒙分泌是堵不住的,只能靠妖魔化,最后只能扭曲。
所以也可以想象得到,為了拉升結婚率和生育率而設計的積極婚戀教育會是什么樣子,大概率也會是扭曲的,趁著大學生們涉世未深,給「戀愛」、「結婚」、「生孩子」這些詞瘋狂灌香水,大家同樣會默認為結婚生子等于成功、等于有出息、等于有擔當、等于好學生、等于有責任感、等于榜樣、等于圓滿、等于天倫之樂,等于一切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美好詞語。
至于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碰到的問題,要么被略過要不被一筆帶過,我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上課時大屏幕上出現的PPT對比圖,左邊是生了三孩的家庭如何如何幸福,老了之后孩子如何如何盡孝心給自己養老,右邊是沒生孩子如何如何凄慘,老了之后如何如何自己孤獨離開世界。
而等他們進入社會之后,才能發現真實的一面,除非自己原生家庭好,或者運氣好,否則這么幾個孩子大概率還得老了之后自己再打個工幫忙還房貸什么的,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
梨視頻20年的時候做得一期視頻我至今印象深刻,說一位父親在深圳打工幫孩子還房貸,50多歲了,每個月能賺一萬多,但只敢花一千,過年買車票坐30個小時的硬座回家。當然了,現在這樣的報道少了,說明進步很快。
總之,給大學生上婚戀教育是大勢所趨,雖然我們都知道結婚生育率這么低的主要原因,但考慮到主要原因短時間內沒法解決,那只能挑一些邊邊角角的來解決了,其中把準備進入婚姻進程的大學生們教育好,是可以立馬做的事兒,弄不好效果立竿見影。
不過我建議大學生們在聽課的時候,也不要過于上頭,有些游戲規則是設計給特定人群玩的,你屬于這個人群你就好好玩。
但不屬于這個群體的人,要學會看透游戲規則的BUG,然后給自己搭建起一套適合自己的游戲規則,人活著是也就是來世界體驗一趟,別人拿你當機器,但自己不能拿自己當機器,聽一套做一套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END-2024年12月9日-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
*歡迎左側一鍵轉發至朋友圈,同時右側在看與點贊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