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華醫學會在線上召開了2024年對外交流工作研討會暨國際交流專委會全體會議。研討會的主題為“全球視野 中國使命”,邀請了多位在國際醫學組織任職的專家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旨在增強中華醫學會向國際科技組織推送人才的能力,助力我國更好地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研討會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港澳臺事務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國際交流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喬杰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兼國際交流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兼同濟醫院黨委書記王偉教授主持。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喬杰院士在題為“積極推動國際組織任職 深度參與全球衛生治理”的發言中指出,“鞏固醫家交誼、聯絡華洋醫界”是中華醫學會的辦會宗旨之一。國際交流專委會著力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未來,希望各分會加強統籌謀劃,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開展多元化、多層次、體系化的對外醫學科技人文交流,共同助力建設醫學科技人文交流、人才匯聚和人心相通的“三高地”。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局長、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副秘書長王珂在題為“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的發言中表示,中華醫學會作為民間科技社團在國際上彰顯了中國科學家在衛生健康領域取得的成就;要創新性地講好醫學界的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聽見中國聲音;要積極參與國際志愿服務,讓中國醫生充分發揮作用;要廣泛參與重大的國際活動,努力構建開放包容、共同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國際交流專委會委員、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賈偉平院士在題為“分會專家在專業性國際醫學組織任職經驗分享”的發言中闡述了她擔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八屆主任委員期間,分會通過組織“一帶一路”國際糖尿病論壇;參與國際會議;參與WHO以及國際學協會的專家共識和指南的制定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了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有關情況。
國際交流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姚克教授以“我需要世界 讓世界需要我”為題作發言。他從開展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國際交流;“軟硬兼施”,從實力到影響力的轉化;借助多維度合作,打造中國眼科“金名片”;尊重文化差異、展現大國禮儀等多個維度展現了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的國際交流情況。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謝立平教授以“國際泌尿外科學會任職粗淺體會”為題作發言。他以擔任國際泌尿外科學會主席的感悟為出發點,談到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話語權的日益凸顯得益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攀升。他表示,在國際交流中,應始終保持文化自信;在國際會議與活動中要做到理性開會、感性交流;要熟悉國際學術組織的規章制度。
國際交流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三屆主任委員黃宇光教授以“世界麻醉醫師協會任職及參會經驗分享”為題作報告。黃宇光教授從個人的從醫經歷以及在國際學協會擔任職務的一件件事例講起,他表示走向國際專業舞臺首先要將國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其次要精進業務;再次要對國際交流懷有熱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世界醫學會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柳華文教授作了題為“健康領域對外交流的新情況、新特點”的發言。他表示,我國堅持與時俱進的全面發展觀,推動了人權事業的發展。柳華文教授以禁止酷刑、強制醫療等為例,提出我國要形成對外話語就要讀懂國際法,關注國際法中的熱點問題。
中華醫學會原副秘書長姜永茂介紹了中華醫學會相關外事規定。
圓桌論壇中,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國際組織處二級調研員馮凱與參會專家就如何提升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高水平對外開展合作和對外開放的能力等展開了討論。
會議同期召開了國際交流專委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2025年度專科分會出訪計劃》《2025年度國際組織會費清單》《青年醫生網絡推薦人選》,聽取了《分會對外交流調研問卷結果》。
來自70個專科分會的主任委員、候任主任委員、秘書長、青年委員等近200人參與了此次會議。
(文/任嘉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