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季的時候,為了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要貢獻的將領們,我軍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授銜。這次授銜一共產生了十名元帥、十名大將、55名上將、175名中將和798名少將。當時有一些人沒能參加這次授銜,而是在56年后被補授了軍銜,那么他們分別是誰呢?55年的時候為啥沒有給他們授銜呢?
開國上將王建安,56年被補授軍銜。王建安是湖北黃安人,18歲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擔任過紅4軍政委;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擔任過八路軍魯中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的最高職務是三野第7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擔任志愿軍第9兵團司令員。55年授銜的時候,王建安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正在休養,沒有在軍中任職,因此當時沒有授銜。一年后王建安身體康復,出任沈陽軍區副司令,被補授上將軍銜。
開國上將李聚奎,58年被補授軍銜。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22歲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擔任過紅一師師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擔任過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四野副參謀長。1955年7月,李聚奎調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大授銜的時候他因為已經不在部隊中任職沒有參加授銜。58年2月,李聚奎重回部隊工作,擔任總后勤部政委,被補授上將軍銜。
開國中將聶鶴亭,56年被補授軍銜。聶鶴亭是安徽阜南人,他的資歷非常老,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南昌起義時就是連長。后來的開國大將粟裕和許光達當時都是班、排級干部。紅軍時期聶鶴亭的最高職務是紅四軍參謀長;抗戰時期他的最高職務是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解放戰爭中他的最高職務是四野副參謀長。55年授銜前,聶鶴亭被評為中將軍銜,他認為偏低了,鬧了一些意見,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因此當時沒有被授銜。不久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56年被補授中將軍銜。
開國中將賀誠,58年被補授軍銜。賀誠是四川射洪人,畢業于北大醫學院,參加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過紅軍總衛生部部長;長征到達陜北后,賀誠奉命陪同王稼祥前往蘇聯療傷,直到抗戰勝利后才回國;解放戰爭時期賀誠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部長。大授銜前,賀誠因為被批“不重視中醫”被撤去了軍委衛生部部長的職務,因此55年沒有授銜。三年后賀誠出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被補授中將軍銜。
開國少將王鳳梧,57年被補授少將軍銜。王鳳梧是河南商城人,早年曾在馮玉祥的部隊中任職,1936年加入紅軍隊伍。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擔任過冀魯豫軍區第一軍分區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四野特種兵炮二師政委。大授銜時王鳳梧正擔任民航局副局長,由于不在軍中任職,因此當時沒有授銜。57年9月王鳳梧調任空軍高射炮指揮部副政委,被補授少將軍銜。
開國少將王赤軍,58年被補授少將軍銜。王赤軍是湖南平江人,13歲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擔任過紅17師政治部主任并跟隨紅六軍團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擔任過陜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一野第9師政委。大授銜時王赤軍正在交通部擔任政治處主任,由于不在軍中任職,因此沒有參加授銜。58年1月他調任通信兵副政治委,被補授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