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大事記上,“抗美援朝”無疑占據了相當長的篇幅。在我國軍隊加入這場戰爭之后,可以看出,整場戰爭我國軍隊是為主力,朝鮮人民軍也由中國的指揮官帶領作戰。那么,抗美援朝的時候,朝鮮人民軍在干什么呢?他們的戰斗力怎么樣、跟中國志愿軍相比又是如何?
綜合了整場戰場的表現來看,歷時三年的“抗美援朝”,初期的時候,朝鮮人民軍戰斗力最強;自“大田戰役”后,美軍仁川登陸,再到我國志愿軍結束了第二次戰役,朝鮮人民軍無論是從戰斗力還是從軍隊士氣來看,從最初的巔峰降落至谷底。“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朝鮮人民軍從巔峰到低谷,顯然不是一蹴而就,此中自然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也有著種種原因。
我們知道,朝鮮半島足足有幾十年的時間是被日本殖民統治著,自然有些人于日軍當中服役過,也受到了日軍的影響。最大表現就體現在朝鮮人民軍的等級制度森嚴,下級需要無條件地服從上級命令,這種作風、這種風氣在朝鮮戰爭當中所凝聚出來的力量便是不怕死不畏死,絕對服從命令。因為也曾受到日本的軍事統治,所以,許多朝鮮孩子也加入到了日軍當中,成為了其中的一分子。
朝鮮人民軍除了受到日軍的影響,還受到了蘇軍的影響。蘇軍的打仗方式,對軍事方面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是典型的“火炮主義”,打仗每每沖鋒在隊伍最前面,作戰十分勇猛:利用重武器先行打出猛烈的炮火攻擊,再讓步兵和坦克部隊、空軍配合作戰,從而取得戰爭勝利。
然而,這種行軍方式,雖然在一些戰役當中能出奇效,短處也十分明顯,戰術刻板變通性不強,容易被人打消耗戰。
縱觀整個朝鮮戰爭,我們可以發現,戰役的轉折點在于美軍仁川登陸。可以說,在仁川登陸以前,朝鮮可以說是“無往不利”,朝鮮人民軍將蘇軍的行軍打仗方式發揮到了極致,一度將美軍、韓軍打得抱頭鼠竄,戰斗力極其強悍。然而,仁川登陸之后,整個局勢便扭轉開來,朝鮮人民軍被打得節節敗退,乃至大潰敗。
眼見著本國軍隊無力支持下去,朝鮮便向蘇聯和中國求助,我國迅速做出應對反應,組織了志愿軍前往朝鮮進行援助。
在我國組織志愿軍前往朝鮮的這段時間里,即便局面不穩,戰斗力大幅度下降,朝鮮人民軍仍然做出了十分漂亮的戰績。截止到這,人民軍的戰斗力仍然很是可以,但是,為何在后期降到低谷了呢?比起我國志愿軍越打越勇,兩者又相差在哪兒?
眾所周知,打仗和打架有著最明顯的區別:如果說一個人對一個人這叫作單挑,一個人對幾個人叫力挫群雄,那么,幾千個人對幾萬甚至數十萬,那就不叫打架,而是打仗。打架可以只憑著武力制服對方,打仗卻不行,兵法玄妙,講究戰術和兵力配合以打出對敵方的致命一擊,而非市井巷弄中的流氓相斗。所以,對于軍隊來說,一個優秀冷靜的指揮官極其重要,這是整個隊伍的重心,更是贏得勝利的關鍵。
指揮究竟有多關鍵?朝鮮戰爭的爆發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南朝鮮軍隊在對抗北朝鮮軍隊時失敗,被對方三天拿下漢城,原本他們死守漢江大橋或許還能有翻盤的機會,但是,南朝鮮軍隊卻下令炸毀大橋,同時下令棄守。這一炸,直接炸斷了整個軍隊的士氣,也直接炸毀了整場戰爭局勢,讓整個戰爭瞬間崩潰。
而當時,我國的指揮官正是“百團大戰”的總指揮彭德懷彭總,他帶領志愿軍支援朝鮮,先是對敵人整體有大致了解,再細致地分析對方的優缺點,最后,最大化地利用現有條件對對方展開強有力的反擊。
除了指揮,一支現代化標準化的軍隊也是奪取戰爭勝利的必備要素。前文已經說到,朝鮮人民軍里有著日軍的軍事統治影響,還有蘇聯軍隊的軍事思維影響,所以,這支隊伍優點突出,缺點也十分突出,如果用圖表表示,數據肯定分外地直觀。朝鮮人民軍打仗,吃的便是配置,若是后勤供應充足及時、地形有利、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他們甚至能夠媲美二戰時期的德國機械步兵。
然而,我們再一想:這些條件都是順風,屬于錦上添花,哪個軍隊掌握這些條件還是打了敗仗,那真是要學習日本的傳統文化,“切腹自盡”。在各方面都對自家軍隊不利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靈活調整戰術,攻打敵人,即便沒有打贏,也要讓敵方贏得困難,這才是真正的戰斗力。
我國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作戰后,講究的戰術就是一個“三三制”,即:三個人組成三角形,每個人間隔算好的位置進行分布。這個站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給了美軍一個狠狠地打擊,與此同時,也將自身的軍隊戰斗力損失降到了最小,在給予敵方猛烈打擊的時候也讓自己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所以,“三三制”是一個根據當時局面特別發明的戰術,也真正做到了有效擊打和有效抗擊打。
綜合來看,如果是單純地武力碾壓,“火炮攻擊”,憑借著重武器和蘇聯軍事思維,朝鮮人民軍可以做到最好,但是,一旦局勢不利,戰術往往只有那幾套的朝鮮人民軍則會吃很大的虧,他們無法機動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而我國卻彌補了這一短處,整個軍隊各分小隊,隊與隊之間配合極好,戰術也是因地制宜,各種行軍方式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我軍與朝鮮軍從戰斗力上相比,很難有一個明確的高低,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在抗擊敵人時能夠優劣互補。
如此一來,朝鮮人民軍和中國志愿軍的戰術素養可以從對比處體現,無可否認,二者的戰斗力都很強,但是比較起來,仍然是我國志愿者更勝一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