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沒穿蘇聯軍裝的蘇聯人”:那年朝鮮戰場上,誰在云端打仗?
抗美援朝那幾年,誰都知道中國志愿軍扛起了槍,跨過了鴨綠江,但有件事,很多年都沒人提,也不讓提。
不是沒人知道,是知道的人都閉了嘴。
真說出來,麻煩太大。
那時候,中國剛站穩腳跟,家底薄得能看見地板磚。
全國上下連鐵鍋都要收上前線熔了做大炮。
可就是這么個時候,有人硬是往朝鮮送了七萬空軍,不穿自己軍裝,也不打自己旗號,干了仨年多,連名字都沒留一個。
穿著志愿軍的衣服,開著米格-15,在鴨綠江以北的天上跟美國人纏斗,誰啊?蘇聯人。
這不是傳說。
這是后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場認的賬。
東西方冷戰打得厲害,這事早些年一字不提,幾十年后才慢慢露出點邊角。
1950年10月,朝鮮戰線變了天。
美軍從仁川登陸,朝鮮軍隊節節敗退。
當時的朝鮮領導人趕緊找中國求援,說白了就是扛不住了。
毛澤東一聽,心里也不是沒猶豫。
咱們那會兒剛建國,工廠剛動起來,百姓剛吃上飯,真要跟美國干一仗,后果沒人敢打包票。
可這仗不打也不行。
美國人一過三八線,眼看著就要踩到咱家門口。
東北的安東、丹東那些地方,已經聽得見飛機的轟鳴聲了。
毛澤東拍了板:“打!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可真上戰場才發現,大問題不是地上的,是天上的。
美軍飛機天天在空中轉悠,白天炸補給線,晚上偵察動靜,志愿軍沒制空權,前線后勤全是漏洞。
那時候中國空軍剛起步,有飛機但不多,飛行員更是稀缺資源,訓練還沒跟上節奏。
這個時候,蘇聯人出手了。
不是高調的出兵,是偷偷摸摸的援助。
怎么個偷偷摸摸法?他們不穿蘇聯軍裝,飛機刷上中國志愿軍的標志,飛行員不許講俄語,通訊全靠臨時學的中文詞匯。
看上去像中國人,其實都是蘇聯飛行員。
蘇聯人不是不想露臉,是怕鬧大。
那時候冷戰火藥味重,誰都不敢輕易撕破臉。
斯大林的算盤是:既幫中國,又不直接跟美國對著干。
他們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搞了個“米格走廊”——在鴨綠江到清川江之間劃出一片空域,專門用來跟美軍飛機打狗斗。
誰敢闖進來,不管你是B-29還是F-86,統統干下來。
有一陣子,美軍飛行員連夜都睡不好覺,白天一上天就得提著命飛。
美軍空軍參謀長在內部報告里說:“中國的空軍突然像變了一個樣。”可他哪里知道,飛機后座坐的根本不是中國人。
1951年初,有一回蘇聯飛行員在一天之內連著干下三架美軍戰機,戰績直接打爆美國空軍的心理防線。
可這些功勞,蘇聯人不能講,中國人也不能說。
所有的戰報上寫的都是“中國志愿軍空軍殲敵若干架”,背后的蘇聯飛行員名字一個都沒提。
這事兒一直藏了四十多年。
直到90年代,葉利欽公開承認:當年蘇聯確實派了空軍去朝鮮,確實穿著中國軍裝,確實打了仨年。
這七萬人,不光有飛行員,還有地勤、雷達、后勤維修、指揮系統全套。
雖然他們沒直接把蘇聯國旗插到朝鮮,但他們的作用一點不比地面部隊小。
蘇聯空軍在朝鮮干了三年,打了幾千場空戰,擊落了近千架敵機,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現在旅順那邊的蘇軍烈士陵園里,埋著202個蘇聯飛行員的墓碑。
沒有照片,也沒有雕像,碑上寫著俄文名字,靜靜躺著,像從來沒來過這世界。
中國志愿軍是這場戰爭的主力,是血肉之軀硬扛下來的。
蘇聯空軍,是藏在云層里的那支手,雖然低調,但少了他們,戰爭的節奏可能完全變樣。
蘇聯那時候為什么不承認?怕刺激美國,也怕國內有人問:為啥我們子弟兵要去別人的戰場送命?美國也沒說破,因為他們也不想把戰事升級。
說到底,雙方都有顧慮,都在控制火候。
美軍飛行員早就猜到了,但他們也知道,這事不能往明面上擺。
真要是對上蘇聯,那就不是朝鮮戰爭了,那是世界大戰。
這場天上的戰爭,被壓了四十年才浮出水面。
那些飛行員回國后也不能講,很多人退休了才敢告訴兒女:我當年在朝鮮飛過,開的是米格,穿的是中國軍裝。
他們的勛章,不在胸前,在歷史的縫隙里。
《朝鮮戰爭實錄》 中央文獻出版社
《斯大林與朝鮮戰爭》 俄羅斯國家檔案館解密材料
南陽政法《志愿軍,其實不是唯一幫助朝鮮的部隊,有一國家累積出兵超7萬》
《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韓講話記錄》 韓俄聯合通訊社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