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中國志愿軍硬是憑著一股子韌勁,在沒啥空軍支援的情況下,直接在第二次戰役里干掉了3.6萬敵軍。這事兒不僅讓美國佬懵了圈,連蘇聯老大斯大林都給震住了。他一琢磨,趕緊下令:“蘇聯空軍,馬上給我入朝!”
要說這事兒,得先從朝鮮戰爭的開頭講起。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突然炸了鍋,朝鮮人民軍跟韓國軍隊在三八線附近干上了。朝鮮這邊一開始勢頭猛得很,幾天就拿下了韓國首都漢城(也就是現在的首爾),一路往南推,把韓國打得節節敗退。可這時候,美國坐不住了,覺得這事兒不能這么看著,趕緊拉上聯合國搞了個“聯合國軍”,跳進來幫韓國翻盤。
到了9月,美國人玩了個狠的,在仁川登陸,直接把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給掐了。朝鮮軍隊沒辦法,只能往北撤。10月初,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眼瞅著就要打到中朝邊境了。中國這邊一看,這仗都燒到家門口了,再不出手可不行。于是,經過一番商量,中央決定派志愿軍入朝,既是保家衛國,也是幫朝鮮一把。
志愿軍剛進朝鮮的時候,日子可不好過。美國空軍牛得不行,天天在天上扔炸彈,志愿軍的補給線和陣地被炸得稀巴爛。中國自己的空軍那會兒剛搭起架子,飛機少得可憐,性能也跟美軍差一大截,根本沒法硬碰硬。沒辦法,中國只能找蘇聯幫忙,希望他們能出動空軍,給志愿軍撐撐腰。
志愿軍第二次戰役:3.6萬敵軍的“噩夢”
1950年10月25日,志愿軍正式跟聯合國軍交上手,這仗打得叫一個硬氣。尤其是第二次戰役,從11月25日打到12月24日,志愿軍直接把美軍和聯合國軍揍得找不著北。這次戰役主要在朝鮮西線,清川江一帶,志愿軍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硬生生把敵人往南趕了幾百公里。
這次仗有多狠?志愿軍一共殲滅了3.6萬敵軍,其中美軍占了大頭,光美軍第2師就損失了上萬人。這還不算,志愿軍還繳獲了一堆裝備,坦克、汽車、大炮啥都有。美軍這邊完全沒想到,志愿軍沒啥重武器,更別提空軍支援了,居然還能打出這么大的戰果。當時美軍司令沃克都慌了,后來干脆在撤退路上出了車禍,命都沒保住。
為啥志愿軍能這么猛?一是靠人多,二是靠戰術靈活。志愿軍打的是“分割包圍”,把美軍分成一塊一塊的,再集中兵力一個個吃掉。加上那會兒天冷得要命,志愿軍硬是扛著零下幾十度的天氣,翻山越嶺,把美軍堵在路上跑不了。這3.6萬的戰績,直接把戰爭的局勢給扭轉了,聯合國軍被趕回了三八線以南,連漢城都丟了。
這消息傳出去,美國人傻眼了,斯大林也坐不住了。他本來還以為中國志愿軍沒啥大能耐,結果這一仗下來,他才發現,中國這幫人真不是鬧著玩的。
蘇聯空軍:從東北起飛到朝鮮上空
蘇聯空軍其實早在中國東北晃悠了。朝鮮戰爭一開打,蘇聯就派了些飛機過來,主要是守著鴨綠江大橋和中國領空,防著美軍飛機亂來。不過那會兒,蘇聯還沒正式下場跟美軍干仗,斯大林一直挺小心,不想跟美國直接杠上,怕把事兒鬧太大。
但志愿軍第二次戰役的戰績一出來,斯大林的思路變了。1950年11月1日,蘇聯空軍正式亮相手,在鴨綠江上空跟美軍干了一架。這次空戰,蘇聯的米格-15戰機出馬,直接把美軍的F-80和F-84揍得滿地找牙,一下就擊落了好幾架美機。這米格-15可是當時的好貨,速度快,火力猛,美軍飛機壓根不是對手。
蘇聯空軍這一加入,志愿軍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以前美軍飛機隨便炸,志愿軍只能挨著;現在蘇聯飛機在天上盯著,美軍投彈都不敢太囂張了。蘇聯空軍主要干兩件事:一是跟美軍搶制空權,二是在后方護著志愿軍的補給線。鴨綠江大橋這地方,之前老被美軍炸,現在有了蘇聯飛機罩著,總算能喘口氣了。
數據上,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里挺能打。整個戰爭下來,他們擊落了1106架美軍飛機,自己損失了335架,戰損比差不多1比3。這成績放當時,絕對算得上硬核。美軍飛行員后來都管那片空域叫“米格走廊”,意思是去了那兒就得小心點,不然準被蘇聯飛機收拾。
蘇聯空軍這一出手,不光是幫了志愿軍,也是在給美國放話:你別以為就你們有空軍,咱也不好惹。這么一來,美國也不敢太放肆,戰爭沒再往更大范圍燒。
斯大林咋想的:從猶豫到下狠手
斯大林這人,腦子轉得快,但也謹慎得很。朝鮮戰爭剛開始,他其實不想摻和太深。畢竟跟美國直接干起來,后果不好說,他可不想把蘇聯拖進世界大戰。戰爭頭幾個月,他也就是給朝鮮點武器裝備,派點顧問啥的,自己沒怎么下場。
中國這邊呢,10月初決定出兵后,馬上找蘇聯要支援。毛主席親自給斯大林發電報,說志愿軍要打勝仗,沒空軍可不行,希望蘇聯能派飛機幫忙。斯大林回話倒挺客氣,說愿意支援,但空軍得準備準備,兩個月后才能動。這意思很明白,他還想再看看風向。
可志愿軍第二次戰役一打完,斯大林徹底改主意了。殲敵3.6萬這數字擺在那兒,誰看了不得咋舌?斯大林心想,中國這幫人沒空軍都能這么猛,要是再加上蘇聯飛機,那還不得把美國人打得滿地跑?他算明白了,中國已經是他對抗美國的一張王牌,不能不使勁幫。
于是,11月1日,蘇聯空軍直接上了。斯大林這回沒拖泥帶水,下了死命令:空軍必須馬上入朝,配合志愿軍作戰。這決策來得快,下手也狠,蘇聯飛機一到戰場,立馬就跟美軍干上了。
斯大林這步棋,不光是幫中國,也是給自己加碼。他知道,美國要是把朝鮮半島全占了,下一步可能就盯著蘇聯遠東了。所以,支援志愿軍,既是保盟友,也是保自己。這么一想,他這“震驚之余急令”的背后,其實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盤。
這一仗的影響有多大
蘇聯空軍入朝,朝鮮戰爭的走向真就不一樣了。先說戰場上,美軍的空中優勢被削了好大一塊。以前他們隨便炸,現在得掂量掂量,飛出去會不會回不來。志愿軍的補給線保住了,前線的仗也好打多了。第二次戰役后,聯合國軍再也沒能翻過三八線,戰爭就這么僵住了。
再往大了說,蘇聯這一下場,美國也看明白了,這仗不是跟朝鮮或者中國單打獨斗,而是跟中蘇一塊兒干上了。美國本來還想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結果蘇聯空軍一露面,這心思就歇了。戰爭沒再升級,冷戰格局也穩住了。
對中國空軍來說,蘇聯這波支援還帶了個意外收獲。蘇聯不光自己打,還幫著中國練飛行員。米格-15這玩意兒,中國飛行員以前沒摸過,蘇聯教官手把手帶,教了不少空戰技術。后來中國空軍能自己上天打仗,根子就扎在這時候。
中蘇關系上,這事兒也算個高光時刻。蘇聯出了力,中國得了實惠,兩邊關系那幾年鐵得不行。不過再往后,中蘇也有了矛盾,但那就是后話了。
志愿軍第二次戰役殲敵3.6萬,斯大林急令空軍入朝,這段歷史放今天看,還是挺帶勁的。志愿軍那股子拼勁,硬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蘇聯空軍一出手,又給戰爭加了把火。這不光是軍事上的事兒,更是中蘇兩國在冷戰里的一次硬碰硬。
說白了,這仗打出了中國的底氣,也讓世界看看,咱不是好欺負的。斯大林那時候的震驚,其實也挺接地氣,誰看了志愿軍的戰績不得愣一下?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蘇聯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