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各野戰軍的第1縱隊往往都是一等一的主力,絕對都是過硬的部隊。華野葉飛的1縱與東野李天佑的1縱正是這樣的部隊。將這兩個優秀過硬的縱隊進行比較,有些近乎殘酷和不近人情。但從橫向研究軍史角度,從軍迷們好奇關注角度,作一個初步的研究探討也是不無裨益的。
先說葉飛縱隊。本來該縱抗戰結束后是準備派往東北的,后由于山東戰局需要才留了下來。葉飛縱隊保留了老新四軍部隊勇猛善戰,特別是善打運動戰的優良作風。在解放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先后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戰役,仗可謂是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打得好。宿北戰役,粟裕在戰役總結時對葉飛縱隊予以專門表揚。萊蕪戰役,粟裕更是直接表揚葉飛縱隊立了第一功。孟良崮戰役,葉飛縱隊承擔了戰場上最大的壓力,穿插分割整編74師與整編25師的聯系,同時需要對付整編74師、整編25師和整編第65師,為戰役的最后勝利立下了大功。
可以說,單從戰略防御階段作戰來對比,毫不夸張地說,葉飛縱隊不僅是華野打得最好的部隊,甚至稱之為是整個解放軍中打得最好的縱隊都不為過。
再談李天佑縱隊。李天佑縱隊和他本人,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是與四戰四平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二戰四平失利,導致整個東野(那時稱東北民主聯軍)大退卻,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才穩定下來。這也是整個東野東北時期的最低谷。經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把握戰局主動之后,打了三戰四平。這一仗李天佑具體負責攻城總指揮。但遺憾的是最后功虧一簣。好在四戰四平的時候,依然是李天佑,打得干凈利落,一掃以前失利之陰霾。
等到遼沈戰役大決戰時,李天佑縱隊在錦州戰役階段,做了總預備隊。本來塔山防線吃緊時準備派上去,但吳克華的四縱硬是頂了下來。后來在參加廖耀湘兵團的追擊戰中,李天佑縱隊打得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更耀眼的是一下子即把廖兵團指揮部敲掉的韓先楚的三縱隊,飛兵激渡把廖兵團回撤沈陽之路斷掉的黃永勝的六縱隊。
總的來講,李天佑縱隊因為在遼沈大決戰中擔任總預備隊的角色,致使其戰績戰果相對來講并不十分突出。后來的天津戰役,作為主攻的李天佑縱隊打得很好,挽回了不少聲譽。
再回過來說葉飛縱隊,也不是沒經過低谷。該縱在1947年“七月分兵”后的那一段作戰,打得極不理想。當時葉飛縱隊與陶勇縱隊為策應劉鄧大軍躍進,出兵魯南。連續的作戰、連續的行軍、連續的陰雨天,致使該縱隊減員達上萬人,遠比孟良崮戰役減員還要多。直至9月份打了沙土集戰役勝仗后,才真正止損恢復。后來的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1縱一如既往發揮了王牌主力縱隊的作用,立下了一個又一個功勞。
綜合分析看,盡管兩個野戰軍的一縱都是王牌主力,但橫向對比來看,帥克愿將這一票投給葉飛縱隊。葉飛縱隊在整個華野縱隊當中一直是頭牌主力縱隊。而在東野范圍內,劉震的第2縱隊和韓先楚的第3縱隊總體表現,并不遜色于李天佑的第1縱隊。延伸一點說,李天佑縱隊達到榮譽極點是改為38軍后,參加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獲得的“萬歲軍”稱號。當然,那時的軍長是梁興初。但不論如何,從根上算,38軍的勇猛善戰是李天佑打的底子,最先注入的是李天佑的勇猛與鐵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