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能賣50多萬的比亞迪,其客戶群體已經很難給出精準畫像了。超過18%的市場占有率,意味著比亞迪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懂車的在買比亞迪,不懂車的跟風也在買比亞迪,從銷量上來看,喜歡比亞迪的人的確越來越多,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甚至是不同國家。
不過車主和粉絲還是有區別的,比亞迪的品牌之下,的確存在“迪粉”這樣一個群體,真正了解比亞迪,喜歡比亞迪,和比亞迪共同成長。幾乎每次比亞迪的發布會現場,都會留有一個“迪粉專區”,現在更是成立了專屬粉絲俱樂部:BYD CLUB。并不定期舉辦BYD CLUB D-TALK,為迪粉搭建一個開放與包容的交流場域,讓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朋友們能夠在此相互啟發、邂逅靈感。
12月7日,第二期BYD CLUB D-TALK在上海舉辦,本人有幸受邀參加。不同領域人群跨行業交流,分享自己的個人經歷,讓人沉浸其中,開闊視野,仿佛可以經歷一段不同的人生。
比如說天文科學傳播者,天體物理學博士劉博洋,分享了天文領域觀測星空時所遇到的麻煩——越來越多的近地衛星已經開始對天文觀測形成了干擾,以至于很多觀測結論和學術成果都收到影響。某一次閃光,可能是幾百、幾千光年外的一次超新星爆炸,也可能只是某個近地衛星所反射的太陽光。這種干擾通過技術手段很難完全排除,造成的不確定性讓天文觀測受到很大影響。不過天文科學領域也在和NASA等機構進行著博弈協商,想要實現兩者的利益均衡,共生共榮。通過劉博洋博士的分享,讓我也打開了新的視角,對一個全新領域有了初步了解。
還有第二位分享者樂蓋曦,一個法國女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來到上海,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去了解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因為偶然的機會,選擇了學中文,也因為這次偶然,讓她找到了心中所愛,甚至是人生方向。現在的樂蓋曦已經是上海國際旅游形象公益推廣人,在上海開辦了自己的文化傳播公司。
第三位分享者雷電超充,同樣不遠萬里從德國回來參加D-TALK,在德國工作、生活近20年的他,本身是一位德國科研機構工作者,業余時間經營自媒體,不遺余力的在德國推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算是成功打入敵人內部。通過他的分享,我了解到,比亞迪在德國竟然享有如此高的評價。在國內只不過定位為家用代步車的元PLUS(參數丨圖片),在許多德國人眼里則是科技的代名詞。
最后出場的是比亞迪的李云飛,這次他則是通過自身出發,講了一些在上海同濟大學學習而后進入比亞迪的一些經歷。有人說李云飛是汽車行業最好干的營銷總監,因為有比亞迪強大的技術實力作為背書,幾乎不需要怎么宣傳,大家也會認可。實際上酒香也怕巷子深,品牌營銷部門在背后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說一部部宣傳紀錄片,一次次媒體發布會。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全產業鏈的比亞迪就連品牌部門也是如此,聽李云飛的分享,原來那些制作精良的宣傳片并沒有假廣告公司之手,都是比亞迪自己制作的。
開著比亞迪的車,走著不同的路,不同領域,不同職業的人因為BYD CLUB D-TALK在此時此地交匯,一次靈感碰撞之下,我在這個交匯口看到了幾位分享者的一段經歷,一段人生,仿佛自己的生命也增加了幾許厚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