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期間,杜聿明算是國軍里面指揮比較在線的高級將領,早期在東北和華東都給我軍造成過不少的麻煩。
不過,哪怕杜聿明軍事能力再怎么強,再怎么能打,在淮海戰役中,他依然被老蔣多次挖坑,最終在從徐州逃跑的過程中,在陳官莊被我軍包圍并俘虜,并被送到功德林中改造。
而說到這,可能很多人會問,如果杜聿明僥幸在淮海逃脫,并跟隨老蔣到了臺灣,會不會被再次得到重用,并升任為陸軍上將呢?
本期,大家不妨就帶著這個疑問,跟雨田君一起來分析一下,杜聿明去臺灣之后,能否升任為上將?
杜聿明(劇照)
杜聿明有成為上將的資格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國軍系統里面,杜聿明是有資格成為陸軍上將的。
首先從杜聿明的履歷來看。
杜聿明是黃埔一期出身,老蔣對于黃埔一期學生的偏愛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只要是一期出身,不是臨陣脫逃被斃,或者能力太差,基本上都能混一個少將退役,所以一期出身可謂是“天子門生”,上限和下限都不會太低。
而杜聿明作為黃埔一期里面的佼佼者,在履歷上也是非常的豪華。
意氣風發的杜聿明
1937年,到了抗戰開始后,杜聿明先是被任命為國軍最王牌的機械化200師師長,隨后晉升為第5軍副軍長和軍長,著名的昆侖關戰役中,他率領第5軍重創日軍最精銳的王牌第5師團,并擊斃21旅團旅團長中村俊雄取得昆侖關大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杜聿明以遠征軍副總指揮的身份進入到緬甸作戰,他的第五軍在同古、斯瓦河谷阻擊戰中多次阻擋日軍的攻勢,整個第一次遠征作戰中遠征軍殲敵80%以上都是來自他的第5軍,雖然也有敗走野人山的慘重損失,但總的來說第一次遠征作戰,杜聿明是立功的,起碼從老蔣的角度上來說是如此。
遠征軍時期的杜聿明
1943年,這是杜聿明彎道開啟超車的元年。
在昆明養病的杜聿明被任命為國軍第5集團軍總司令官,在抗戰時期擔任集團軍總司令官已經是黃埔一期生的極限,在他之前也不過胡宗南、 關麟征、宋希濂、李默庵和王敬久等人少數幾人。到了1945年,杜聿明更是在新組建的國軍陸軍總司令部中擔任昆明警備司令,這個職務和當時國軍四大方面軍司令(盧漢、張發奎、湯恩伯和)是平級關系,可以說杜聿明已經步入黃埔一期將領TOP10的行列之中。
國軍陸軍總司令部,可以看出杜聿明的咖位很高
解放戰爭爆發之后,杜聿明先是因為“五華山抓龍”有功被老蔣升任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略高于戰區副總級別),在東北戰場屢屢給我軍造險,一度打的難解難分,巔峰手下更是擁有9個精銳的美械和半美械軍。
到了1948年大決戰時期,更是擔任國軍東北剿總和徐州剿總副總,兼錦州和徐州兩個前進指揮所主任,兩個剿總司令部,有一半的部隊是他負責指揮。其在解放戰爭后期的地位,已經超過湯恩伯等人,在黃埔學生中,黃杰、關麟征和宋希濂等人更是被他甩在后面。
毫不夸張的說,在1948年也就胡宗南能穩壓杜聿明,其他人則是遠不如他,這一點也從他在功德林的地位得到佐證。
解放戰爭期間,杜聿明一大眾的頭銜(劇照)
那么,再回到之前那個假設中,為什么說杜聿明是有資格成為上將呢?
正如上面所說,黃杰、關麟征和宋希濂等人在戰爭后期不如杜聿明,但這三人卻無一例外,都是國軍“上將級”人物。
宋希濂是在1949年12月被我軍在“席卷大西南”作戰中被俘虜的。
解放戰爭期間被杜聿明蓋過風頭的國軍名將們
而當時宋希濂的職務是什么呢?
是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職位僅次于長官白崇禧(一級上將),在被俘前還擔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都知道國軍綏靖公署是戰區長官相掛鉤,被看當時宋希濂沒有晉升中將,但真的晚幾個月,老蔣還可能真的以職務晉升其為上將。
同樣遭遇的還有關麟征。
關麟征當時是黃埔校長,有一段時間還兼任過寧滬杭警備司令部司令(以前是湯恩伯),在李宗仁上臺之后,反復橫跳的關麟征還被李宗仁內閣任命為陸軍總司令,不過卻被老蔣以“國防部手諭丟失”為由阻止,在1949年8月,李宗仁跑到廣州后還第二次任命其為陸軍總司令(軍銜是上將),但卻被關麟征以當時國軍敗局已定為由拒絕。而以當時杜聿明解放戰爭時期在國軍的地位,不說超過關麟征,持平總是可以(表現杜聿明更活躍)。
因此,宋希濂和關麟征二人都快成為上將,跟隨老蔣入臺的杜聿明晉升上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退一步來說,不是還有一個黃杰么
黃杰雖然忠勇有余,做人也是八面玲瓏,但戰績是真的拉胯,在解放戰爭中,更是最高也就擔任國防部中將次長、湖南綏靖區總司令(沒有綏靖公署高)和兵團司令官,比宋希濂都不如,更不要說杜聿明了,但愣是靠著在越南將幾萬國軍敗兵拉回臺灣,在1952年還被升任為陸軍中將。
人家杜聿明的下限總要比黃杰高吧,因此杜聿明擔任陸軍上將是有資格,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黃杰中將
杜聿明在臺灣的日子會很難
跟隨老蔣入臺,杜聿明能晉升上將,那么很多人可能會大膽的預測,在當時殘兵敗將居多的臺灣國軍內部,擅長練兵以及軍事能力在水準級之上杜聿明,能否混的風生水起。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不僅如此杜聿明哪怕是上將,他在臺灣的日子也會很艱難。
在馬上頗有上將味道的杜聿明
為何這么說呢?
第一,就是杜聿明并非老蔣的嫡系班子成員
如果深讀杜聿明的一生,我們會發現他是天崩開局。
早年在黃埔被趕出來去到陜軍,因為自己哥哥和弟弟都加入我軍(老婆短暫加入我軍),導致他一直仕途迷茫,隨后在重新回歸中央軍的前幾年歲月里,一直窮混潦倒。好不容易遇到徐庭瑤和張治中的提攜到25師擔任旅長和副師長,還和同鄉關麟征關系處理的很差,在日常還被后者霸凌。
抗戰開始后,他的第5軍軍長差點還被俞濟時搶了。但最后他還是靠著自己的戰功崛起,昆侖關和入緬作戰讓他得到老蔣的信賴,在解放戰爭時期也表現亮眼,逐漸成為老蔣的倚靠。
故而,老蔣對杜聿明談不上有多喜歡,重用他主要是看中其能力多一點,但這個用無非就是讓其當一個救火隊長,俗話說就是馬前卒,在東北和華東皆是如此。
杜聿明跟老蔣去到臺灣,固然是因為能力以及國軍無人可用,老蔣會用一個“上將”來籠絡他,順便籠絡一下人心。但老蔣對杜聿明的使用方法肯定還是不會變,將他推向反攻的前線的澎湖、浙東一帶繼續壓榨他的價值,而在這些地方本身就不會爆發大規模的陸戰,反攻更談不上。久而久之杜聿明自然失去他在老蔣這邊唯一的價值——“軍事能力”。
沒有軍事能力做背書,杜聿明在老蔣心中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黃埔一期生。
論會來事和忠誠度,杜聿明差黃杰、胡宗南和劉安祺等人幾條街,又怎能得到老蔣的重用呢?
第二,則是杜聿明的為人處事
杜聿明的性格是典型的西北人性格,為人寡言但做事踏實,因此在國軍內部雖然有一幫子人,如鄭洞國、廖耀湘和邱清泉等人圍在他身邊,但始終未能形成一個軍事集團,這一點他和胡宗南比差遠了。沒有軍事集團,而且他身邊的一眾好哥們也在遼沈和淮海或被俘,或投誠,導致了他哪怕去到臺灣也是一個沒有基本盤的孤家寡人。
可以想象,在臺灣的杜聿明除了高吉人等幾個嫡系之外,也無人可用。
可在國軍內部,沒有實力自然就被別人給吞并,白崇禧能力強吧,在臺灣還不是只能當一個寓公。當時在臺的國軍軍界是陳城的土木系在把控,胡璉等人能被提拔固然有能力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他是陳城的人。
而杜聿明和陳誠的關系其實很一般,甚至在戰爭時期還有過幾次利益沖突。
一次就是在云南時期,在第5集團軍總司令官的博弈中,身為何應欽派系的杜聿明就受到來陳誠和胡宗南的沖擊,甚至還找出杜聿明叔叔杜斌丞曾是楊虎城將軍的幕僚這個“黑料”去曝光他,但好在何應欽壓制下來才保住了這個職務。另一次就是在解放戰爭的東北戰場,杜聿明和熊式輝的這個組合被東野打的節節敗退,老蔣不得已讓陳誠去東北全權接管。在接管的過程中,陳誠也一直在貶低杜聿明,中間還鬧了些許的不愉快。
這也決定了在臺灣,以陳誠非我派系必須打壓的做事風格來看,基本盤在解放戰爭中丟失的他很難在陳誠的打壓下能發展自己的勢力,更別說大干一場了。
在臺灣的陳誠比何應欽權利還要大,杜聿明也是惹不起
從上述這兩點上看,假使杜聿明真的能從淮海戰役中逃脫,哪怕跟隨老蔣一起轉進臺灣,其雖然能晉升為上將,但缺乏利用價值且基本盤都丟沒了的杜聿明,很難在老蔣和陳誠手下繼續當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