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又在開會了,會議指出:
“2025年,我們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會議內容有這么幾個關鍵詞: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擴大國內需求;
穩住樓市股市;
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
從宏觀層面來看,這次的會議,確實是力度大,態度絕,但具體執行方案沒有給出,根據慣例要等到明年3月。
在以往的經驗中,這個是必要的流程線條,完全沒毛病。但是在當下的經濟層面,幾乎是相當于“新聞造城”“口號經濟”的存在。
因為,當下經濟,等不起了。
我相信今年很多朋友,都感覺經濟不太樂觀,特別是前兩年還沒有感受到經濟沖擊的貨幣,在今年第三季度也感受到了。
要知道,11月的餐飲數據,比10月跌幅有30%。
按照網友的說法:
“經濟不好傳導到我身上了。”
上過班的都知道,開會本質上并不能解決問題,開會本質上是“統一思想”,從大國治理的角度,開會有絕對的必要性。但如今的經濟環境,每個層級每個行業都迫切的希望領導層面能給出實在且落地的經濟策略。
每次等待,結果都是“口號”。
有人說,中國14億人口,內需去哪里了?
前兩天,儲殷說了這么一句話:我不需要你的勞動力,但我需要你的購買力。
這句話雖然粗暴,卻反映了如今我們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我們通過“制造強國”贏得了世界財富,卻沒有將“世界財富”讓渡給個人。
我們本來可以選擇讓財富均衡化的給到個人,降低個人勞動時間,增加就業分母。但我們硬是從勞動力出去區分個“三六九等”,讓勞動力為勞動剩余進行“內卷”。
這也導致內需消費的問題:
通過內卷獲得更多勞動剩余的勞動力,把勞動剩余交給了股市和樓市,失去的消費的動力。而在內卷失敗沒有獲得勞動剩余的勞動力,直接失去了消費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也不愿意讓渡更多的財富給到勞動剩余的分配。
就業和消費的結構性失衡,也就來了。
講到這里,解決本輪經濟問題的答案也不復雜:
核心點,就是讓沒能力消費的人敢消費,說白了就是擴大基礎保障;然后就是讓有能力消費的人擴大消費,說白了就是增加高質量商品。
財富分配,出了大問題。
最直接的就是給全民發錢,但是全民發錢少了中間環節,也讓利益相關人員成為全民發錢最大的阻擾。
再者就是類似棚改計劃的定向人群發錢,但根據歷史解決,這只能帶動一部分富起來,還是無法解決全民富裕的問題。
所以,我們提出了所謂的新質生產力。
說白了,還是新生產力接替舊生產力,新錢替代老錢,新勢力干掉傳統勢力。
能否讓老百姓富起來,目前看,還是一個選擇題。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防止失聯,關注備用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