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陳永軍
作品名稱:自作詩《走進梵凈山》
作品書體:行書
作品尺寸:六尺(180cm x 105cm)
創作時間:2024年4月
作品釋文:故園舟車涉黔境,雲峰嵯峨染畫郭。瑞氣紫霧梵淨山,杜鵑如丹遠婆娑。濯濯初夏揚素波,茫茫雲海風乍作。晨辭築城細雨路,墨客詩心已滂沱。於往孤身兩蕭瑟,今生誰嘆一過客。淨瓶薄暮空山月,靈石飛泉入黛墨。
作品鈐印:永軍私璽、道居、放意
作者簡介:陳永軍,字道居,號朝陽閣,1974年生于浙江臨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委會委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優秀基層書法家,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百強,華南農業大學、廣東交通學院客座教授。
陳永軍書法創作感悟:
梵凈山,得名于“梵天凈土”,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境內,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海拔高達2572米,山勢雄偉,峰巒疊嶂,被譽為“貴州屋脊”。梵凈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梵凈山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梵凈山,同時還是革命圣地。當年,紅軍四進梵凈山,在此行軍、作戰,許多戰士把自己的熱血和生命留在了這片土地上。英雄無名,山河不忘。雖然這些為國捐軀的“最可愛的人”,有的名字已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他們的動人故事,成為了梵凈山的革命傳說,一直生生不息的流傳下去。2014年4月23日,我隨央視書畫頻道走進梵凈山,深感無名就是最閃亮的名字,更因此感慨“牢記歷史的國家才有根,記住英雄的民族才有魂”,故當日作詩《走進梵凈山》一首以記之。
“時光如白駒過隙,世事如白云蒼狗”。一晃十年過去了,沒想到我和梵凈山的緣分,剛好在十年后的當天又被聯系到了一起。202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我收到廣東交通學院約稿函。廣交院為慶祝建國75周年,建校65周年,校“一得書畫社”創立35周年,擬于5月舉辦“薪火|廣東交通學院2024屆畢業生書畫作品展”活動。主辦方特邀我創作一件書法作品參展,書寫內容要求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書畫藝術,營造愛國榮校的良好氛圍為主題,提倡自撰,文體不限,書法作品尺寸為4-6尺,豎式,于5月1日前創作完成并寄出。
從2010年開始,我就在廣東交通學院開展書法公益講學,至今已堅持了15年。這項公益講學傾注了我一定的心血和情感,也讓我收獲了幸福和快樂。我思來想去,覺得這首自作詩《走進梵凈山》的內容及創作情景都比較契合活動主題,便以此為書寫內容。書作尺寸長180厘米、寬 105厘米,由豎式三條屏組成,紙張為浙江富陽松花色元書紙,書體為行書。
此作在書寫上,較注重對比度。作品對比度,即一件作品中單個字體量的大小參差變化,正如音樂中音量的大小變化。大小比例反差愈大,空間節奏愈鮮明。對比度直接影響著作品的風格氣息,奔放跳蕩部位、大小反差略大,文雅恬靜局部、大小反差偏小,且字內結構對比度可通過方圓、曲折、疏密、大小、粗細、俯仰等變化一一得以呈現。
如作品首行中“黔境”二字的大小比例:“境”字是“黔”字一兩倍,如此大小自然之變,是把筆畫少的字,寫得緊而縮,筆畫多的字,寫得大而放,這樣,既可以造成強烈的大小對比,又增添了作品畫面的縱深感。三行中“初夏”二字:“初”字外輪廓橫向收縮,字的體量就小,“夏”字外輪廓豎向舒放,字的體量就大,這種在自然書寫中所形成的作品橫豎視覺興奮點,無意中避開干擾元素,輕松愉悅,平添了作品畫面的趣味性。五行中“於往”二字:在書寫時將“往”字線條幅度適時夸大,線條變長變粗,外輪廓自然開張,體量明顯增大,與“於”字的簡潔清新形成對比,給人更多的視覺情緒和想象空間。七行中“入黛”二字:筆畫少的“入”字寫大,筆畫多的“黛”字寫小,寫時往往大者令小,小者促大,合理調和,整體統一,以求渾然,就此形成氣韻生動的布白氛圍。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曰“分間布白,上下齊平,均其體制,大小尤難。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自然寬狹得所,不失其宜”即為此理也。
《走進梵凈山》一文共84字,以寬閑圓美呈現,以翻、折、頓、挫筆呈方,以提、轉、絞、正筆呈圓,方圓兼施,正側并用,疾澀互補。二行中“紫霧”二字:“紫”字疏朗,“霧”字穩健,方、遲、疏,“霧”字上次下主,以梯形結體,上部輕靈空蕩,下部左右部位緊密厚重,濃墨重筆緊接,整個結構虛實變換、松脫靈動,“紫霧”簡繁相間,忽行忽留,時放時收,力求跌宕有致,虛實并見。四行中“晨辭築城”四字:顯現得勁挺、纏綿、急速,圓、重、密,“晨辭築”三字連帶與“城”字的獨立,形成較好筆畫節奏,前三字和后一字筆斷意連,予人在筆畫處潛藏較細筆畫,使之四字筆意氣息連而貫之,張馳緩疾相得益彰也。六行中“靈石飛泉”四字:“靈”字筆實突筋骨,“石”筆虛顯空靈,虛實相生,“飛”字藏鋒互見,上部以藏為主以含其氣味,下部偶爾露鋒以耀精神,“泉”字凝重緊聚,下部“水”字廓形變化擴大,曲線加圓、虛化簡約,四字粗細有度,剛柔相濟,剛以顯性柔以含情,合而不離,以達其氣息自然氣韻生動之感。
縱觀整件作品,正文七行,款部四行,產生了揖讓與顧盼篇章關系,自然書寫的感性發揮,產生了理性思維的意外之趣。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書法書寫用線條體現生命力,表達書寫者心性和情感的這種高級、唯美、純凈的創作理念……
取下作品,蓋完印,再次審視,亦覺作品不足之處甚多,敬請同道砥礪、前輩指正。書法天地,是我內心孜孜以求的“梵天凈土”,在通往這條 “圣土寶境”的取經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窮其一生盡一事,上下而求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