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黨的七大會上,毛澤東惋惜的說:“鄧乾元是個好同志,死得冤枉,太可惜了!”鄧乾元有何功績?讓毛澤東如此記掛。
鄧乾元
參加秋收起義拉起一個團
1928年8月18日,毛澤東回到長沙,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參加了改組后的湖南省委會議。會上討論了秋收起義的有關問題,制定了秋收暴動計劃,確定長沙周圍的湘潭、寧鄉、醴陵、瀏陽、安源、岳陽等縣于9月11日同時暴動,并成立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同時,指派鄧乾元為中共醴陵縣委書記。
9月初,鄧乾元參加了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部署秋收暴動,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三個團。第二團由安源煤礦工人糾察隊和我黨掌握的部分礦警隊及萍鄉、醴陵、安源、蓮花等縣的農民武裝組成,王新亞任團長,鄧乾元為政委。會議還指定二團自安源一帶出發,經東門市進攻萍鄉、醴陵,向瀏陽前進,然后逼近長沙。
會后,鄧乾元回到醴陵,立即決定在西一區雷缽山召開區委書記和各區、鄉農運特派員會議,傳達省委決定,部署秋收暴動。由于許克祥反動部隊在醴陵的大屠殺,此時醴陵黨組織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就在這種情況下,鄧乾元緊緊依靠幸存的五百多名黨員,深入群眾,秘密串聯,層層發動,很快發展了六百多名新黨員,全縣有十三個區先后恢復、建立了黨團組織和農民武裝。
隨后鄧乾元組織秘密籌集武器,偵察敵情,部署武裝力量。僅幾天時間,就搜集到梭鏢七百多支,駁殼槍七支,步槍三十多支,機槍一挺。同時,摸清了敵軍在醴陵的兵力部署和武器裝備;鄧乾元還派人深入敵巢,進行策反,爭取到偽警備隊在暴動時保持中立。
為了配合革命軍合攻醴酸縣城,還組織了二百余名黨員和武裝農民;并計劃于部隊攻城時劫獄、組織出獄的同志參加戰斗。
9月11日晚上8時,全縣四鄉農村掀起總暴動。12日下午,農民武裝緊密配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向守城頑敵發起猛烈的進攻,一舉攻克醴陵城。
秋收起義失敗后,1928年春,鄧乾元離開醴陵來到井岡山,擔任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秘書長。同年十二月,湘贛邊界特委改組,組成了以鄧乾元為書記,滕代遠、陳正人、宛希先、朱昌偕為常委的湘贛邊界特委。
1929年1月4日,毛澤東在寧岡柏露主持召開了前委、特委、紅四軍與紅五軍軍委及各縣縣委聯席會議。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贛南進軍,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在湘贛邊界特委領導下堅守井岡山。
在鄧乾元的帶領下,邊界軍民堅持斗爭,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逐步地恢復和發展了邊界各縣的紅色政權。永新、寧岡都有公開的蘇維埃政權存在,蓮花、茶陵、酃縣、遂川有公開的割據區域;永新還有秘密的蘇維埃政權。
湘贛邊界在沒有正規紅軍的情況下,經過艱苦奮戰,先后恢復了井岡山、九隴山兩個重要軍事根據地。牽制和打擊了大量的敵人,為紅四軍主力順利地進贛南、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并使其發展成為以瑞金為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組織大冶兵暴參與創建紅八軍
1929年10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以柯慶施為書記,鄧乾元、石仲偉為委員組成武漢軍委,領導湖北、湘北、豫南地區的軍事組織工作,開展游擊斗爭。
1929年11月,經黨員趙品三聯系,共產黨員,國民黨獨立十五旅排長程子華在漢口的一個旅館里會見柯慶施、鄧乾元、石仲偉等人。程子華匯報說,獨立十五旅奉命將開往大冶、陽新一帶去打紅軍,他們準備趁機在大冶舉行兵暴,組織前線起義。柯、鄧、石聽了當即表示完全贊成,鄧乾元隨部隊前往,負責溝通鄂東南特委和紅軍同起義部隊的聯系。鄧乾元經過許多周折,打通了同鄂東南特委和紅五軍第五縱隊的聯系。
程子華
紅五縱隊隨即開到興隆鋪、曹家院一帶。大冶中心縣委與五縱隊負責人還召開了擴大聯席會議,討論和制定兵暴的戰斗部署,決定程子華率起義部隊在城內暴動,五縱隊在外面攻城,并規定了有關的暗號。
12月14日晚,大冶兵暴的槍聲打響了!程子華帶領五、六連的黨員同志,按照預定的計劃,干凈利落地干掉了連里的一些反動軍官,喊出了“兵暴,當紅軍去”的響亮口號。
紅五縱隊緊密配合,向城內敵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里應外合,很快打垮了敵人的反抗,一舉攻克大冶城,勝利實現了兵暴計劃。這一仗,我軍俘敵千余名,活提敵營長和偽縣長,繳槍九百多支。
隨后,起義部隊與紅軍會合,編為紅五縱隊第二支隊,程子華任支隊長。李燦擔任五縱隊司令員,何長工為政委,鄧乾元為五縱隊政治部主任,柯慶施為五縱隊政治部秘書長。五縱隊由一千多人擴大到六千多人。
何長工
1930年6月16日,紅五縱隊擴編為紅八軍,軍長李燦,政治委員何長工。七月,何長工任軍長,鄧乾元為政委。并將紅五軍和紅八軍編成紅三軍團,彭德懷為總指揮兼五軍軍長,滕代遠為總政治委員兼五軍政委。
7月3日,紅三軍團攻克湘北重鎮岳陽,切斷了長沙與武漢的水陸交通。7月中旬,部隊開到平江,軍團在這里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根據中央命令,決定紅三軍團與湘鄂贛邊境地方武裝配合攻打長沙。在這次會議上,鄧乾元發表與大多數人不一樣的看法,認為攻打長沙于紅軍不利,建議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
盡管客觀形勢有利于革命的發展,但就全國政局而言,大革命失敗后所形成的敵強我弱的狀況并未發生根本的改變。國民黨控制了全國政權和經濟,又與各帝國主義相勾結;各大中城市都有國民黨的重兵把守,其部隊人數眾多,武器裝備先進。在這種情況下,攻打長沙是徒勞無益的,是軍事冒險主義的行動,是英雄式的拼命主義;要奪取武漢,紅軍的力量也還不夠,倒不如在廣大農村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積蓄力量,積極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做好準備。
在當時的環境下,他的意見未被采納,只得表示服從組織決定,保留個人意見。但正是這次會議鄧乾元的發言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為日后被錯打成AB團埋下了伏筆。
被平白無故打成AB團分子死在長征前夕。
1930年7月28日,紅三軍團攻占長沙,但是在8月5日國民黨軍隊反攻下,不得不退出長沙,轉戰瀏陽、平江一帶。
紅八軍退出長沙撤到瀏陽縣城的當天晚上,軍團部和五軍也趕到瀏陽。軍團領導同志要八軍繼續前進三十里,讓五軍在瀏陽城宿營。由于連日作戰,指戰員們非常疲勞,都已就地宿營。于是,何長工要鄧乾元去軍團部請示,讓部隊休息至拂曉再走。經請示后,未獲同意。
由于何長工堅持要休息到翌日拂曉,因而八軍當晚沒有行動。軍團領導認為鄧乾元不執行命令,第二天,突然下令撤銷了他政治委員的職務,調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科長,并派保衛隊繳了他的槍,牽走了他的馬。
何長工在《紅三軍團的建立與兩戰長沙》中所說:
“鄧乾元同志是大革命時期的縣級干部,后任湘贛特委書記,工作和思想都很有水平,到八軍任政委后,在維護軍團領導和五、八軍團結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雖然那天晚上和軍團領導吵了幾句嘴(以后才知道),未堅決執行命令,是不對的。但軍團部當時也沒開什么會,把問題講清楚,就撤銷他的職務,并繳槍牽馬,此事處理得過于草率。以后并說,八軍當晚開會要和五軍分家等,我和健在的八軍幾位老戰友都不知道有這個會。”
8月15日,紅三軍團在平江長壽街召開五、八、十六各軍黨的代表大會改選前委。鄧乾元致信,肯定了攻打長沙在擴大紅軍等方面的成績,同時陳述了自己反對攻打長沙的種種理由,仍然堅持進攻長沙是軍事冒險的革命主義。因此,受到察看三個月的處分,并令其脫離紅軍,交給特委訓練。
毛澤東在回憶紅軍攻占長沙時,和鄧乾元的觀點基本一致,也指出:
“如果把第一次占領作為一種暫時行動,并不企圖守住城市,建立國家政權,那末這種行為也許可以認為是有益的,因為這在革命運動上所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在蘇維埃政權在后面還沒有穩定的時期,企圖把長沙當作一個根據地,這是一種軍事和戰略上的錯誤。”
1932年初,鄧乾元調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1933年,在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下,鄧乾元被平白無故地打成 AB團分子,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一1934年長征前夕,被迫害致死。
1945年黨的七大作出決定:
凡被當作AB團誤殺的,給予平反昭雪,作為革命烈士看待。從而推倒了強加于鄧乾元頭上的莫須有的罪名。
鄧乾元作為我黨早期一個優秀的革命軍,始終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臨危不懼,一身正氣勇于同黨內的錯誤傾向進行理直氣壯不屈不撓的斗爭。
假如當時鄧乾元在處理上下級關系方面適當保持克制,受到處分后能適當隱忍不再發表意見,或許命運會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