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部官網消息,“中美兩國政府代表于2024年12月13日在北京換文簽署了《關于修訂和延長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議定書》,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這應該是拜登政府卸任前所做的最后一項與中國在科技方面合作的重要決策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的續簽延期再一次讓這個“對外政府間科技領域最大的合作機制”得以延續,但其具體落實效果如何,仍然取決于明年1月20日特朗普上臺之后的中美關系走向。
作為中美建交后兩國簽署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對于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月31日出訪美國的鄧小平副總理就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對兩國政府之間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宗旨、原則、范圍、內容、組織形式以及相互權利與義務做出具體約定。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規定的合作內容包括“互派科學家、學者、專家和留學生”、“交換科學、學術和技術情報及文獻”、“共同制定和執行計劃與項目”、“共同研究、 發展和試驗, 以及合作單位之間交換研究成果和交流經驗”等等。
正是基于這份協定美國向百廢待興的中國科技界打開了大門,中國大量的學者和留學生得以赴美交流、深造,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追趕的方向,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的建造到個人電腦、手機通信、互聯網技術的引進無不受益于此。
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也逐漸從美國科技對中國的單方面輸出演進到了雙方真正的“合作”和互通有無,包括和平利用核技術、在太空領域、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方面,中美兩個大國的科技交流與技術溝通對于全人類的命運都至關重要。
隨著特朗普執政期間中美關系經歷顯著變化,特朗普政府開始在科技領域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限制與中國的科技合作,包括推動“脫鉤”政策、實施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以及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打壓等。
但作為中美兩國之間進行科技合作的框架,《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每五年到期之后一直保持著續簽生效,這其中既有中美兩國科技界的有識之士不斷呼吁的努力,也說明中美兩國科技界歷經四十多年的深入合作所形成的彼此交融的粘性。
然而,對于“和則兩利”的中美科技合作,除了美國部分反華政客不遺余力地反對和阻撓之外,在國內也有某些網絡勢力以賺取流量為目的煽動民粹情緒叫喊“讓科技戰來得更猛烈些吧”,與之遙相呼應,在破壞中美科技交流上進行變相合作,形成了一股破壞中美科技合作、阻礙人類科技進步的“邪惡合力”。
科學無國界,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科學技術,只有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價值,任何希望通過構筑小院高墻來獨享某項科技福利的妄想終將破滅并被歷史所嘲笑。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為了阻止先進的紡織機械和蒸汽機技術外流,英國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技術出口和禁止技術移民的政策,但最終仍然無法阻擋技術革命的洪流在更大范圍內的蔓延并最終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當今時代正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進步能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在人類社會的更大范圍、更多領域進行創新驗證,需要全球科學家、科技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除了彼此競爭更要相互合作,才能實現科技造福人類的偉大使命。
因此,那些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破壞中美科技合作、對華搞科技封鎖的美國政客終將被未來的人類歷史刻上恥辱柱,正如他們的盎格魯-撒克遜祖先一樣;而那些為了流量帶貨生意而在互聯網上叫囂“打科技戰才是我們的機會,打科技戰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讓科技產業發展起來”的跳梁小丑們,很快就會被流量反噬沖進互聯網的馬桶里,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
因此,續期《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對出現松動的中美兩國科技界的合作基石而言是一次修固,對人為動搖和破壞中美兩國科技合作的勢力而言是糾偏和打擊,對提升人類生產力和加快文明進步而言是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