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筆者閑逛山西臨汾市堯都區東關古玩城,在一位孫姓收藏者的書攤上,見到一張折疊起來的訂婚證書,紅色的、斑駁的、一看就是年代很久遠的藏品。
這張訂婚證書高25厘米,打開折疊頁碼,寬度75厘米,上面詳細記錄了訂婚的內容。臨汾縣高河屯村人,筆者查了一下,臨汾縣就是過去的稱呼,也就是現在的堯都區,高河屯村應該就是現在的高河橋旁的屯里村。
民國二十九年換算一下,也就是1940年,當時還是舊社會,還沒有解放,還是日本鬼子統治的時期。
媒約上寫的訂婚的年輕人才14歲,筆者后來了解到,在解放前,十幾歲就訂婚有個說法,就是訂婚后,女孩的今后花銷全由男方負擔,包括上學的花銷、穿衣的花銷等等,直到成年結婚。
這張訂婚的證書記錄了當時舊社會的一種民間的合約,在法律不健全的年代,也算是一種相互制約和信任。這張訂婚證書也對當時民間婚俗的研究,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