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經購物天堂,曾幾何時變成全亞洲、甚至全球購物圣地。尤其是對大陸游客來說,那簡直是一個“天堂”——物美價廉,商品琳瑯滿目。可是,今天香港商業,真是一片凋零景象。你說它怎么會變成這樣?難道是電商雄起?也不全是。香港商家們能一口氣把自己做成今天這個樣子,除背后經濟大環境因素,更離不開他們那種“高高在上”服務態度。服務態度差,真能把一個商業體系拖垮,香港商家就透徹給咱們上一課。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前段時間聽到一件事。一個大陸游客在香港一個商場里,因普通話不準則,被工作人員冷冷地瞥一眼,而后冷漠回應:“你說什么?”這在香港似乎已經成常態——不懂粵語?那你就等著被冷落吧!但是,服務態度差就這么簡單嗎?好像并不是。你想,香港商家態度難題,已經不止僅是一個語言上差異,更是對大陸消費者一種隱性歧視。在他們眼里,大陸游客“只會花錢”就應該滿足,卻從來沒有想過該怎么去尊重這些“上帝”。
更別提那種讓人發指“購物陷阱”。有一次,我在香港一家港幣兌換店,看到一對大陸游客拿著人民幣準備兌換港幣,結果老板一副得意洋洋樣子,把匯率調得跟市場價完全不符。大陸游客一問,老板卻淡淡說一句:“你是大陸來吧?咱們這里匯率,顯然不一樣。”天啊!就這也敢開口這么說,真是讓人無語到極點。
你曉得嗎,這樣行為就算在小商販那都能被看作是“殺雞取卵”,更別說對香港整體經濟意境帶來多少負面影響。就像個毒瘤,慢慢滲透進香港商業根基。大陸消費者購買力可不是白給,一旦他們發現被不公正對待,心里不滿情緒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你別說,還真有人開始抵制香港商鋪,甚至都不愿意再踏入香港。尤其是在那幾次因匯率難題被曝光新聞后,香港商家在大陸消費者心中形象跌到谷底。對他們來說,香港那種“狹隘”商家形象,簡直無法忍受。
況且香港物價啊,真是讓人頭疼。你以為香港是什么購物天堂?呵,去看看那里商場,基本上是越大品牌,價格就越離譜。高端化妝品,價格、大陸相比時而候差個幾十塊,貴得讓你無法理解。況且商家還總是一副“你買不買我無所謂”態度,仿似眼前顧客根本就不值一提,隨便你。
可是更糟糕是,香港服務、購物體驗沒有一點更迭,反而在一些零售行業表現得越來越低效。全球物流危機后,香港商家沒有火速調整供應鏈,導致他們商品庫存、物流配送嚴重滯后。大陸消費者去哪兒都能買到貨,唯獨香港總是“缺貨”,這個情況是不是很典型?你買個東西跑幾家店,還是沒有,結果還得站在那兒看著服務員一臉無奈:“沒貨,去別家試試。”要是你耐心足夠,你可以繼續等。可難題是,誰還有耐心?
最讓我火大是,香港商家對待大陸游客態度那叫一個惡心。一個購物季節過去,香港商家大概根本就沒意識到,自己已經錯失多少潛在顧客。倘若他們繼續這樣下去,到底吃虧還是香港經濟。你說,香港商家有那么多經驗,曾經輝煌,怎么突然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你看看這些年香港政府對零售行業“縱容”,你看看商家那種漠視消費者需求態度,最后怎么大概不自食惡果?
你要問我這些難題怎么辦,我告訴你,香港商家現在急需做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審視他們對待顧客態度。大陸游客每年為香港貢獻無數購物額度,香港商家倘若連最基本服務態度都做不好,那真是自掘墳墓。
第二,香港價格難題也該搞定。倘若繼續這么高高在上,以為大陸人就得花這個價,他們遲早會被打得體無完膚。消費者在意是性價比,而不是你在商場里“名氣”或者“品牌”。在這個信息階段,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拿出手機,查找最優惠價格,哪里有最好商品、最合適價格,誰還會愿意為一點點“香港特色”而多花幾百塊?
倘若香港不改變,就只能繼續走下坡路。你看,今天香港商家已經丟掉大陸游客青睞,明天他們還會丟掉更多其他顧客青睞。反正我是不想再去香港購物,至于其他人,大概也會很快做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