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在中央的指示下,粟裕決定打一場“攻城打援”的大仗,他把計劃上報給中央,偉人對他的計劃非常滿意。并把自己的愛將許世友專門召喚回來作為攻城指揮,目的是給他創(chuàng)造立功的機會。此前許世友因為身體多年積累的傷病正在療養(yǎng)。接到偉人的命令,許世友自然非常高興,這說明偉人很重視自己。
戰(zhàn)役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許世友率領部隊8天攻克了濟南城。這次戰(zhàn)役意義重大,首先是把華東和華北打通了,連成了一片。其次是給隨后的三大戰(zhàn)役奠定了基礎。
按理說,許世友功勛赫赫,威猛無比,在接下來的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中應該大放異彩才對??墒亲詮臐蠎?zhàn)役后,所有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中都沒有許世友的蹤影。有人說是,濟南戰(zhàn)役后,他繼續(xù)去養(yǎng)病了。也有人說,濟南的快速攻克,打亂了粟裕的全盤戰(zhàn)略計劃,許上將被棄用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都知道粟裕大將是天才般的將領,不僅戰(zhàn)術出眾,戰(zhàn)略眼光也絕非尋常,一出手總是大手筆。這次他把野戰(zhàn)軍的16個縱隊全部用上了,總共32萬人,用于攻城部隊14萬,由許世友指揮。另外18萬人由自己親自指揮,把兵力布置在徐州到濟南的必經(jīng)之路上,計劃對從徐州增援濟南的黃百韜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進行打擊殲滅。
對于攻城部隊安排14萬人,卻把更多的18萬放在外圍留給自己指揮,許世友對粟裕這樣的兵力安排有些不滿。他認為攻城部隊的兵力應該更多才合理。但其實這是粟裕有意為之,因為這次的“攻城打援”計劃和以往的“圍城打援”不同,圍城打援是用少部分兵力圍城,造成攻城的假象,大部分兵力用于打擊增援的部隊,目的只是打援。
而這次“攻城打援”是雙管齊下,攻城和打援兩頭來,不僅是真攻城,而且還要調(diào)動敵軍的增援部隊進行打擊殲滅。這兩件事的時間拿捏和分寸把握上,這么部署兵力是比較合理的。濟南城的敵軍已是甕中之鱉,跑不了的,慢慢攻打即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徐州的敵軍調(diào)動過來。
可是我們知道許上將打仗沒得說,但是和粟裕的配合上,難免有所差別,對粟裕的戰(zhàn)略構想,策略計劃理解的不夠充分。所以,在攻打濟南時,我們的許上將發(fā)揮了他的勇猛本色,為了盡快攻下城池,在戰(zhàn)役中創(chuàng)造了“牛刀戰(zhàn)術”,將所有的兵力集中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攻擊力,對敵人防線快速猛烈的攻擊,直擊核心防御區(qū)域。僅用8天時間就成功攻占了濟南,殲滅了11萬敵軍。
濟南城的快速攻克雖然是一場大勝利,并且意義重大。但是對于粟裕的整體計劃卻產(chǎn)生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因為濟南城雖然拿下了,增援的敵軍見城池已破,就不會再來增援了,用18萬部隊打援的計劃就落空了。打濟南,完全可以拖的時間長一些,既然被圍,多久他都跑不了。
對于這次打援計劃的落空,在濟南戰(zhàn)役之后,華野開會進行了總結。會議上提出:攻城集團指揮部多次背離了華東野戰(zhàn)軍總指揮部的調(diào)動,導致部署的18萬元打援部隊沒有等到黃百韜、邱清泉、李彌等敵軍的增援兵團。
濟南解放后,許世友上將被安排回家養(yǎng)病。由王建安來替代指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