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會議針對戰事發展,決定就現有部隊加以調整編配,組成若干個機動兵團,以適應未來與共軍進行大規模作戰的需要。
第12兵團作為國民黨軍的王牌主力兵團之一,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組建編成的。但關于兵團司令的人選問題卻經歷了一波三折。從中也折射出國民黨高層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的一種亂象。
從編成指揮上看,黃維認為按照常規常理應該由胡璉任司令官
第12兵團編成包括4個軍:即第18軍,由原整編第11師改成,兵團主力部隊,也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第10軍,由整編第3師改成,原整編3師被殲后,交由整編第18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3師,部隊官兵也主要是由18軍的建制部隊劃撥而成;第14軍,由整編第10師改成,該師相當一個時期與整編第11師在一起行動,兩個單位比較融洽交好;第85軍,該軍軍長吳紹周屬于何應欽系。
在此之前,胡璉任整編18軍軍長時,實際上已經相當于兵團的架構,他除兼任整編11師師長外,該軍還下轄整編第3師。另外,整編第10師也歸胡璉指揮。組成第12兵團后,原來的三個整編師都曾歸胡璉指揮過,按說胡璉順理成章應該是兵團司令官的最合適人選。這一點連黃維在他的回憶文章中也說,“理應以胡璉任司令官”。
從隸屬關系上看,白崇禧的堅決反對使胡璉沒有當上的可能性
胡璉的整編第18軍一直隸屬于白崇禧的華中“剿總”。胡璉是黃埔四期生,即是陳誠的嫡系,也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這一點白崇禧是深知的。白與蔣有較深的矛盾,與陳誠更是死對頭,因此,他對胡璉是即打又拉,更多的是打,是防備。
還有一點令白崇禧比較芥蒂的是,胡璉打仗不僅只聽命于蔣介石,還非常好打滑頭仗。對于這樣的人,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自然是不會喜歡的。
基于這些,白崇禧是堅決反對胡璉出任12兵團司令官的。而12兵團在建制上又歸白崇禧管,白這樣堅決反對,就是蔣介石也不好再堅持由胡璉出任。
從派系角力上看,陳誠絕不會讓這個司令官落入別的派系之手
18軍號稱“土木”系,是陳誠一手打造、經營起來的精銳部隊,從部隊編成、到裝備、到官兵,在國民黨的軍隊里都是響當當的。
對于任命誰為司令官,陳誠自然高度關注。在他看來,以18軍為骨干的12兵團,屬于自己的領地和勢力范圍,其司令官的人選絕不能讓別人染指、落入別的派系之手。當蔣介石“叫林蔚向在上海養病的陳誠征詢第12兵團司令官人選時”,陳誠早已打好了主意。
原本上,胡璉也是陳誠中意的人選,既然小諸葛白崇禧堅決不同意,他也沒有辦法。于是,陳誠就鼎力推薦了他的另一個嫡系干將黃維。黃維是黃埔一期老資格,又曾于1932年至1943年一直在18軍任職,從旅長、到師長、到軍長都干過。
無疑,以黃維的經歷和資歷,出任12兵團司令還是有相當競爭力的。
從最終結果上看,顧祝同的大力支持助推了黃維最終能夠當選
對于陳誠推薦黃維出任12兵團司令官,同樣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不僅白崇禧表示不滿意,時任國防部長的何應欽也表示反對。這主要是緣于何應飲與陳誠也有著很深的矛盾。看來,國民黨高層的派系矛盾真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就在這時,一個關鍵的人物表態了,他就是時任參謀總長的顧祝同。他對黃維表示了支持。要知道,顧祝同是蔣介石的心腹,他對蔣介石還是有相當的滲透力和影響力的。
就這樣,在各方角力的情況下,胡璉落選,黃維最終出任了12兵團司令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