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其中以紅一方面軍為主改編為第115師、以紅二方面軍為主改編為第120師、以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為第129師。
這三個師名義上都執(zhí)行二旅四團制編制,但實際上都有第五個團。另外還在師直屬部隊方面,編制了好幾個營,因此每個師的人數(shù)是不少的。
按照編制,每個師的標準兵力是14000人,但實際上115師要偏多些,而129師則要偏少些。除了這三個師外,八路軍另有總部特務團及機關人員共計3000余人。
由紅軍主力改編的八路軍,是日后八路軍戰(zhàn)斗力最強的部分,因此一般被稱為是“老八路”。那么,老八路部隊當時一個營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呢?
在紅軍主力改編之前,我們的編制都很大,改編時就不可避免地要縮編。之前的主力師一般縮編為團,主力團縮編為營,至于非主力部隊,以軍的番號縮編為營的情況都存在。
所以我們看八路軍當時的營,其實之前的番號往往都會很大。當然具體到實力數(shù)上,倒與正常的營相差不大,不過也有諸多不同。
當時國內(nèi)部隊的步兵營,一般都是轄3個步兵連及1個機槍連。當然,也有很多部隊缺少機槍,而將其編在了團級。至于步兵營轄4個步兵連的情況也有,那就是29軍的所屬部隊了,不過其營級沒有另外的機槍連。
而對八路軍來說,由于受到番號限制,實編的部隊要更充實些,因此我們的步兵營編制就很有意思了。
我們當時的步兵營也像29軍的步兵團一樣,每個營編有4個步兵連,但除了115師部隊外,120師和129師的步兵營另外也編機槍連。至于115師的部隊,則在步兵營編機槍排。
實際上以當時我軍的重機槍數(shù)量來說,實際實力介于排和連之間,平均數(shù)大約是3挺左右,因此往大了說叫連,往小了說叫排,就出現(xiàn)兩種不同情況了。不過不論是連還是排,其實裝備的機槍數(shù)都差不多。
這樣的話,我們當時的一個步兵營就編有4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排,這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是比較獨特的。
所以全面抗戰(zhàn)初期的八路軍編制,不能簡單地以“三三制”來看待。
比如在“三三制”編制體系下,8連肯定是屬于步兵第3營的,但是在八路軍當時的編制體系下,8連實際上是屬于步兵第2營。步兵第3營所轄除了9連之外,還有10連、11連和12連。
所以出現(xiàn)了第12連的編制,不要以為這是寫錯了,而是當時的真實情況。
即步兵第1營轄1連到4連,步兵第2營轄5連到8連,步兵第3營轄9連到12連,機槍連/排則隨著營來。
就其兵力數(shù)量來說的話,兵力比較少的步兵營有500余人,典型的如115師不在編的獨立團。其全團的兵力就1700余人,除了團屬特務連外,其余每個營大體就是此數(shù)。
而兵力充實的步兵團有3000人左右,如129師的769團即有2900余人。除了團直屬隊之外,每個營則有不下800人,這個數(shù)量就不少了。要知道,當時國軍的雜牌部隊有的一個團也就千把人,單獨論戰(zhàn)斗人員數(shù)量的話,可能還沒有我們一個兵力充實的營多。
至于武器裝備方面,我們當時使用的還是之前繳獲的雜式武器,無論是型號的復雜程度還是裝備的老舊程度,都是令人驚訝的。
但由于是湊出了紅軍主力的全部家底,再加上大規(guī)模的縮編,因此起碼的數(shù)量多少還是有些保證。
比如營屬的機槍連/排,一般裝備有3到4挺重機槍,這在后面八路軍擴軍之后,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差不多是后期一個主力團的重機槍量了。
而在步兵連中,每個連平均有3挺輕機槍可用,基本上每個排可得到一挺輕機槍的支援,這個倒是跟后來八路軍擴編后主力部隊的標準相當。
至于步槍,基本的數(shù)量還是有的,平均每個團有1000多支槍,每個連有百十來支步槍,基本上一個連的戰(zhàn)斗兵都還是有槍可用的。
不過問題就是步槍的型號比較龐雜,129師當時的步槍就有十幾種型號,有的實際上早就不太適合用了,因此部隊上前線的時候,一些潰敗下來的國軍還笑話我們的槍是“燒火棍”。
所以總的來說,當時老八路的步兵營在基本的武器上還是有的,就是技術兵器偏少些,尤其沒有迫擊炮。當然,這個在很多團里也沒有。
除了在武器方面的問題外,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彈藥嚴重不足。
八路軍129師上前線的時候全師才10萬余發(fā)子彈,尚不及同期在四行倉庫戰(zhàn)斗的國軍一個營在戰(zhàn)斗之后被租界軍隊繳械的子彈數(shù)量多。
一個師才10萬余發(fā),試想一個營才多少發(fā)子彈?
不過我們的槍械老、雜、破、壞是事實,子彈嚴重不足也是事實,技術裝備偏少,沒有炮也是事實,但是我們兵力相對充實,而且這些老八路大都是之前歷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紅軍,只有一部分是軍齡較短的新戰(zhàn)士,我們在人這一方面有著最大的優(yōu)勢。
戰(zhàn)斗經(jīng)驗充足,戰(zhàn)斗意志頑強,戰(zhàn)術水平靈活,這是全面抗戰(zhàn)初期老八路部隊的最大特征。
我們在當時使用步兵營作戰(zhàn)的時候,基本是當成一個團去用的,實際上這些老營不久之后一般都能拉出一個團的實力來。
比如115師獨立團,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就從三個營變成了三個團。更有甚者,一個連拉出去,不久之后也能拉回來一個團,如著名的汪乃貴支隊便是如此。還有的老八路步兵營拉出去,曾發(fā)展成旅級的支隊,如著名的曾國華支隊。
武器裝備開局不好怎么辦?指望國府補給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從鬼子手里面去奪。
這些老八路部隊打的仗多了,裝備也逐漸換成了日械。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甚至鬼子的鋼盔,他們有啥,我們就有啥。
所謂的主力部隊、王牌部隊,那不是叫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