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7歲林徽因演講完后,內心忐忑不安。次日,她讓梁思成立刻給徐志摩發電報,問他為何沒來?
這時,胡適急匆匆地走進來,手里握著一張被捏得有些褶皺的報紙,雙手微微發顫地遞給林徽因。
林徽因打開《北京晨報》,看到上面寫著:
京平北上機肇禍,昨在濟南墜落!機身全焚,乘客司機均被燒死。天雨霧大誤觸開山。
【濟南十九日專電】19日午后2時,中國航空公司飛機由京飛平,飛行至濟南城南卅里黨家莊,因天雨霧大,誤觸開山山頂,當即墜落山下,本報記者親往調查,見機身焚毀,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機二人,全被燒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認,郵政被焚后,鈔票灰放佛可見,慘狀不忍睹......
乘客一人是指的徐志摩,司機二人是王貫一和梁壁堂。
關于“濟南號”失事的原因,航空公司給的解釋是,駕駛員王貫一精神太差,飛行時注意力不集中,以致釀成大禍。但《北大學生周刊》另有看法:“濟南號”并非觸于山頂,系汽油缸滲漏,司機人員無從發現,且由徐開時,總公司報告濟南天氣遲誤,致有此變。
無論是什么原因,徐志摩永遠離開了人世間。所有聽到這噩耗的人,都悲痛不已!
人生最后一個夜晚,有人問他:“你這次乘飛機,小曼說什么沒有?”徐志摩還開玩笑的回應:“小曼說,我若坐飛機死了,她做風流寡婦。”
萬萬沒想到,前一晚的談笑,變成了現實,陸小曼真成了寡婦。
在濟南中國銀行工作的陳先生,把徐志摩的遺體提前整理好,停放在福緣庵入門的左邊。
按照當地民間壽衣的樣式,陳先生給徐志摩穿了一件藍色的綢布長袍,外加一件黑馬褂,頭戴紅頂青鍛瓜皮帽,露出蓋不住的額角,左額有個李子大的洞,這是他的致命傷,他的眼睛微張,鼻子略微發腫,門牙脫盡。3天后,梁思成、金岳霖、張奚若,以及徐志摩兒子徐積鍇來到福緣庵。當天晚上,靈柩被裝上一輛敞篷車,由徐積鍇、張嘉鑄等人護送回上海。
在上海萬國殯儀館,上海文藝界在靜安寺設奠,舉行追悼儀式,吊唁的人絡繹不絕,許多學生排著隊來來瞻仰這位中國的拜倫。
徐志摩去世6天后,冰心給梁實秋寫信,信中提到徐志摩:
“志摩死了,利用聰明,在一場不人道、不光明的行為之下,仍得到社會一班人的歡迎的人,得到一個歸宿了!......談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誤他?’還是‘他誤女人?’也很難說。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這段話批評了徐志摩,又諷刺了與徐志摩有來往的幾個女人,真是有點“毒舌”,還有點諷刺的意味。
那么,冰心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據說,冰心曾對徐志摩有好感,可徐志摩并未把她放在眼里,反而與其他女性糾纏不清,這讓冰心傷透了心。
所以,徐志摩本人,與徐志摩幾個相好的女子,冰心都沒有好印象。
在上海舉行完公祭后,徐志摩的遺體被運回到硤石暫放。
第二年春天,各界公祭后,安葬在硤石東山萬石窟,上海友人到硤石參加公祭者曾合影留念。
當時,安葬徐志摩時并沒有立墓碑,僅有胡適在墓前的水泥墻上寫的幾個字:詩人徐志摩之墓。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一直想讓凌叔華寫碑文,但凌叔華一直沒有寫。
14年后,徐申如去世,張幼儀、徐積鍇母子把他葬在徐志摩的上面。之后,書法家張宗祥補書“詩人徐志摩之墓”七字,立碑于徐志摩墓前。
1966年,當地鄉民誤信“徐志摩遺體的腦袋為金制”,便挖掘他的墓,墓石和墓碑被人搬走。
1981年,東山中學教員許逸云,在硤石鄉下找到墓碑。
在他的努力下,得到海寧縣政府的支持,把徐志摩的墓遷到硤石山白水泉山坡,葬在徐志摩次子德生墓地的上面。
徐志摩的死,應了他說的那句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