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凡不煩
制圖 | 庚黃
當IPO的大門關得只剩1/4,并購重組門戶洞開。
即將到來的2025,無疑將是國內資本市場的并購大年。
自今年9月24日發布“并購六條”以來,大A并購重組開新局。Wind數據顯示,按首次披露日期口徑計算,截至12月16日,已有47家上市公司披露并購重組事項,同比增長114%。
粗略盤點,湘股策梳理出一份“2025湘股并購重組名單”,涉及A股上市公司22家。
其中,5家已經打出“明牌”,基本明確了并購重組意向。
10家雖然暫未明確表態,但股東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或已邁入重整階段,可算“半明牌”。
還有7家具備開展并購重組的“潛力”,但尚無相關動作,視作“暗牌”。
實際上,這只是小編截至年底的盤點,按照目前風起云涌的重組態勢,明年陸續攤牌的湖南上市公司可能遠遠不止這些。
明牌:友阿股份并購半導體資產
首先來看指向明確的“明牌”企業。
整體而言,這5家企業可分為跨界并購、產業整合、借殼上市三大類型。
其中,湖南百貨零售龍頭友阿股份,擬通過并購切入功率半導體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交易預案顯示,友阿股份擬以“發股+現金”方式,收購深圳尚陽通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尚陽通是一家今年7月終止審核的IPO撤單企業,主業為高性能半導體功率器件,妥妥的新興產業。友阿股份通過此次并購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正是新政鼓勵的主流方向。
除了跨界并購,產業整合仍是主流。在5家“明牌”企業中,有3家并購重組均是出于產業整合的需要:
五新隧裝擬以“股權+現金”的方式收購實控人旗下五新重工、興中科技100%股權。
金健米業擬與控股股東湖南糧食集團實施資產置換,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岳陽林紙擬12.78億元收購控股股東泰格林紙旗下駿泰科技100%股權。
需要指出的是,岳陽林紙的并購重組方案已經完成審議程序,可能是名單中最快完成重組事項的上市公司。
相比之下,蘭州黃河則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鑫遠股份借殼上市或為大概率事件。
11月5日,蘭州黃河間接控股股東新盛工貿、直接控股股東新盛投資等與鑫遠集團、昱成投資、鑫遠股份等共同簽署了《框架協議》,約定了一系列股權變更安排。
其中重點是,鑫遠股份擬持有新盛投資50.70%股權,從而成為蘭州黃河的間接控股股東。
鑫遠股份是一家專業水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服務商,2020年曾沖刺創業板,2022年終止,并一度謀求北交所上市。
11月14日,鑫遠股份公告擬終止北交所IPO申請;12月12日,股票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最新進展是,在12月16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蘭州黃河董事會全面換血,實控人譚岳鑫領銜的5名非獨立董事和1名監事,均來自鑫遠集團。
很明顯,鑫遠股份借殼蘭州黃河已經走完了關鍵一步,后續資產注入值得期待。
半明牌:養天和、恒昌醫藥有意借殼
再來看看10家“半明牌”湘企選手,他們的股東結構已、將發生變化,或已步入重整程序,但暫未明示并購重組意向。
其中,康惠制藥、嘉應制藥的情況和蘭州黃河類似,均涉及IPO撤單企業。只不過前兩者是二股東變更,而且借殼上市的意圖暫未明確。
例如,來自陜西的康惠制藥,與湖南的恒昌醫藥有關。
今年10月,上海賽樂仙受讓康惠制藥998.80萬股(占總股本10%),成為康惠制藥第二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賽樂仙正是恒昌醫藥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61.57%。
早在2022年,恒昌醫藥就曾沖刺創業板IPO,到今年7月主動撤單。
前腳IPO終止,后腳控股股東就入股上市公司。也難怪市場猜測,這可能是在為恒昌醫藥借殼上市埋下伏筆。(詳見)
同屬湖南醫藥板塊的養天和則成了嘉應制藥的二股東。
2020年,養天和曾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同年12月撤單。
今年7月,養天和以10元/股的代價,受讓嘉應制藥3552.57萬股(占總股本7%),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8月,嘉應制藥換帥,養天和實控人李能被選為新任董事長。此外,養天和董秘肖巧霞、前銷售總監黎林,也順利當選嘉應制藥董事。
11月初,嘉應制藥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公司暫無審批通過的重組方案,如有,將依法依規進行披露。
聽話聽音,是“暫無審批通過的重組方案”!
高管團隊的入駐,意味著二股東絕非養天和的終極目標,借殼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除了康惠制藥和嘉應制藥,其余7家“半明牌”皆為湖南本土“風險股”。
其中,四家與重整相關。
例如,*ST有樹已確定深圳市天行云供應鏈有限公司聯合體為重整產業投資人,截至12月13日,公司收到重整投資款7.25億元;*ST景峰的重整投資人則是石藥控股牽頭的投資聯合體。
*ST開元的重整投資人為深圳嘉道功程,背后是大名鼎鼎的投資人龔虹嘉。根據11月3日簽署的《重整投資協議》,重整完成后嘉道功程可能成為*ST開元的控股股東。
為了保住*ST開元的上市地位,嘉道功程早就操碎了心。光是上半年,嘉道功程就借款5000萬元給*ST開元。12月份,又借了3000萬,并出資5799萬接過了*ST開元的債權。
這還不算,嘉道功程還預備直接掏出2.3億元現金,贈予*ST開元。
受大庸古城項目拖累的張家界,也已宣告預重整。
至于*ST恒立,則是私募股權基金湘誠神州通過競拍,于8月斥資1億元受讓7600萬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近來股價表現生猛的ST加加,得益于東方資管10.66億拍下2.6984億股的舉動。股份過戶完成后,東方資管將成為ST加加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3.42%。
同月,湘江集團4.68億拍得華揚聯眾4400萬股(占總股本17.37%),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這還沒完,前次拍賣撤回的華揚聯眾控股股東持有的1488.1萬股(占比5.87%),又將于2025年1月8日被拍賣。公司提醒,若拍賣成功,或將導致控制權的變更。
市場普遍猜測,去年落戶湘江新區的華揚聯眾,早就與湘江集團過從甚密,后者成為控股股東將是大概率事件。
暗牌:方正證券同業競爭待解
至于“暗牌”,就是存在并購重組可能性或必要性的湘股。
據統計,至少還有7家湘股具備重組潛力,并有可能在2025年啟動相關事宜。
例如,主營鋁電解電容器的艾華集團。
2019年6月,大股東艾華控股曾承諾,三年內將旗下另一控股子公司艾華新動力注入艾華集團,以推動產業整合。
因艾華新動力未能實現盈利,2022年6月9日,艾華控股再次出具承諾函,對前述承諾延期三年。
按此計算,2025年6月,艾華新動力能否注入艾華集團即見分曉。
無獨有偶。方正證券的并購重組也只是時間問題。
因方正集團重整,中國平安通過新方正集團間接控制方正證券。如此一來,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處于同一控制人旗下,業務范圍趨同,同業競爭關系在所難免。
方正證券在今年半年報中也提及,將保證方正證券全體股東利益,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解決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
如何解決同業競爭?并購重組是大概率事件。
并購重組勢在必行的,還有業績虧損+負債攀升的領湃科技、ST佳沃。
其中,領湃科技為衡陽國資控股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公司凈利潤自2020年起持續虧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1.43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3.60%。
今年10月,在投資者網上集中接待日活動中,領湃科技表示,公司積極參加省、市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并購重組、提質增效的會議,對接產業資源,尋求優質并購標的。
賣三文魚的ST佳沃自2019年起持續虧損,2023年最高虧損達11.52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又虧了6.52億元,凈資產虧成負值,資產負債率高達101.90%。
此前,靠大股東免債,ST佳沃一度擺脫了退市危機。但如此快速的虧損速度,估計大股東輸血也難以彌補,并購重組或是唯一出路。
此外,啟迪藥業控股股東啟迪科服持有的5860.70萬股公司股份,曾計劃在今年11月末進行司法拍賣。后因利害關系人提出執行異議等原因,司法拍賣暫緩。
請注意,司法拍賣目前只是暫緩,而并非取消。
相關公告顯示,目前啟迪藥業無實際控制人,若上述股份拍賣成功,將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本文系湘股策(ID: xiangguce)首發原創發布,未經湘股策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查看《轉載須知》。
編輯:香菇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