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素化合物
⒈ 堿金屬元素原子半徑越大,熔點越高,單質越活潑性。
錯誤,熔點隨著原子半徑增大而遞減。
⒉ 硫與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有機酸則較難溶于水。
錯誤,低級有機酸易溶于水,硫和白磷都是非極性分子,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是非極性溶劑,所以易溶。而有機酸差別較大,比如甲酸和乙酸等小分子是易溶的,但是大分子有機酸比如硬脂酸、軟脂酸就不易溶。
⒊ 在硫酸銅飽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濃硫酸產生藍色固體。
正確,濃硫酸吸水后有膽礬析出。
⒋ 能與冷水反應放出氣體單質的只有是活潑的金屬單質或活潑的非金屬單質。
錯誤,比如2Na2O2+2H2O→O2↑+4NaOH
⒌ 將空氣液化,然后逐漸升溫,先制得氧氣,余下氮氣。
錯誤,N2的沸點低于O2,應先得到N2,留下液氧。
⒍ 把生鐵冶煉成碳素鋼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除去生鐵中除Fe以外的各種元素,把生鐵提純。
錯誤,是降低生鐵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純。
⒎ 雖然自然界含鉀的物質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鉀肥滿足植物生長需要。
錯誤,自然界鉀元素含量不低,但以難溶于水的復雜硅酸鹽形式存在。
⒏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爾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時,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確,制取漂白粉為熟石灰和Cl2反應,波爾多液為熟石灰和硫酸銅的混合物。
⒐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錯誤,SiO2能溶于氫氟酸。
⒑ 鐵屑溶于過量鹽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鋅,皆會產生Fe3+。
錯誤,加入碘水會得到FeI2,因為Fe3+的氧化性雖然不如Cl2、Br2,但是強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⒒ 常溫下,濃硝酸可以用鋁罐貯存,說明鋁與濃硝酸不反應。
錯誤,鈍化是化學性質,實質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護著鋁罐。
⒓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飽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現白色沉淀,繼續通入CO2至過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錯誤,Ca(ClO)2中繼續通入CO2至過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⒔ 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硫來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燒以及金屬礦石的冶煉。
正確。
⒕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種物質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產生白色沉淀。
正確,NH4Cl、AgNO3、NaOH混合后發生反應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⒖ 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業中的尾氣必須經凈化、回收處理。
錯誤,是為了防止大氣污染。
⒗ 用1molAl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共有3mol電子發生轉移。
正確。
⒘ 硫化鈉既不能與燒堿溶液反應,也不能與氫硫酸反應。
錯誤,硫化鈉可以和氫硫酸反應:Na2S+H2S=2NaHS
⒙ 在含有較高濃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正確,Fe3+可以與SCN-配合,與I-和S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與CO32-、HCO3-和AlO2-發生雙水解反應。
⒚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紅褪色,但反應本質有所不同。
正確,活性炭是吸附品紅,為物理變化;SO2是生成不穩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且不可逆。
⒛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鈉、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鈣等都能與燒堿反應。
錯誤,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與燒堿反應。
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錯誤,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Fe2S3不存在。
錯誤,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積極小。
23.在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亞硫酸鈉與次氯酸。
錯誤,次氯酸可以氧化亞硫酸鈉,會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鐵與足量酸反應轉移電子數目為0.2NA。
錯誤,如果和硝酸等強氧化性酸反應轉移0.3NA。
25.含有最高價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
正確,如較稀的HClO4、H2SO4等。
二、基本概念基礎理論
⒈ 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錯誤,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義為酸性氧化物。
⒉ 分子中鍵能越大,分子化學性質越穩定。
正確。
⒊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都能從酸溶液中置換出氫。
錯誤,Sn、Pb等反應不明顯,遇到弱酸幾乎不反應;而在強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⒋ 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是兩性氧化物或兩性氫氧化物。
錯誤,如SiO2能同時與HF、NaOH反應,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⒌ 原子核外最外層e-≤2的一定是金屬原子;目前金屬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可為1/2/3/4/5/6/7。
錯誤,原子核外最外層e-≤2的有He、H等非金屬元素原子;目前金屬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可為1/2/3/4/5/6,最外層7e-的117號金屬元素目前沒有明確結論。
⒍ 非金屬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陰離子的還原性則較強。
正確。
⒎ 鹽和堿反應一定生成新鹽和新堿;酸和堿反應一定只生成鹽和水。
錯誤,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⒏ pH=2和pH=4的兩種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與4之間。
錯誤,比如2H2S+H2SO3=3S↓+3H2O
⒐ 強電解質在離子方程式中要寫成離子的形式。
錯誤,難溶于水的強電解質和濃H2SO4要寫成分子。
⒑ 電離出陽離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錯誤,比如水。
⒒ 甲酸電離方程式為:HCOOH=H++COOH-
錯誤,首先電離可逆,其次甲酸根離子應為HCOO-。
⒓ 離子晶體都是離子化合物,分子晶體都是共價化合物。
錯誤,分子晶體許多是單質。
⒔ 一般說來,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的膠體微粒帶正電荷。
正確。
⒕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種數滿足2n2(n是自然數)。
正確,注意n不是周期序數。
⒖ 膠體能產生電泳現象,故膠體不帶有電荷。
錯誤,膠體帶有電荷。
⒗ 標準狀況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與CO2中所含碳原子總數約為NA。
正確。
⒘ 同溫同壓,同質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正確。
⒙ 納米材料中超細粉末粒子的直徑與膠體微粒的直徑在同一數量級。
正確,均為10-100nm。
⒚ 1molOH-在電解過程中完全放電時電路中通過了NA個電子。
正確,4OH--4e-=2H2O+O2↑
⒛.同體積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離子數目依次減小。
正確,建議從電荷守恒角度來理解。
21.碳-12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碳-12的摩爾質量為12g/mol。
正確。
22.原子晶體熔化需要破壞極性鍵或非極性共價鍵。
正確。
23.分子晶體的熔點不一定比金屬晶體低。
正確,比如Hg常溫為液態。
24.將NA個NO2氣體分子處于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約為22.4L。
NO2會部分雙聚為N2O4。
25.氯化鈉晶體中,每個鈉離子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鈉離子有6個。
錯誤,有12個。
三、有機化學知識
⒈ 羥基官能團可能發生反應類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縮聚、中和反應。
正確,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縮聚(醇、酚、羧酸);中和反應(羧酸、酚)。
⒉ 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酸甲酯、麥芽糖、纖維素。
錯誤,麥芽糖和纖維素都不符合。
⒊ 分子式為C5H12O2的二元醇,主鏈碳原子有3個的結構有2種。
正確。
⒋ 常溫下,pH=11的溶液中水電離產生的c(H+)是純水電離產生的c(H+)的104倍。
錯誤,應該是10-4。
⒌ 甲烷與氯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的反應產物有4種。
錯誤,加上HCl一共5種。
⒍ 醇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錯誤,醇類在一定條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成羧酸。
⒎ CH4O與C3H8O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最多可得到7種有機產物。
正確,6種醚一種烯。
⒏ 分子組成為C5H10的烯烴,其可能結構有5種。
正確。
⒐ 分子式為C8H14O2,且結構中含有六元碳環的酯類物質共有7種。
正確。
⒑ 等質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燒時,所耗用的氧氣的量由多到少。
正確,同質量的烴類,H的比例越大燃燒耗氧越多。
⒒ 棉花和人造絲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正確,棉花、人造絲、人造棉、玻璃紙都是纖維素。
⒓ 聚四氟乙烯的化學穩定性較好,其單體是不飽和烴,性質比較活潑。
錯誤,單體是四氟乙烯,不飽和。
⒔ 酯的水解產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種。
錯誤,酯的水解產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⒕ 甲酸脫水可得CO,CO在一定條件下與NaOH反應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錯誤,甲酸的酸酐為:(HCO)2O。
⒖ 應用取代、加成、還原、氧化等反應類型均可能在有機物分子中引入羥基。
正確,取代(鹵代烴),加成(烯烴),還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引入-OH)。
⒗ 由天然橡膠單體(2-甲基-1,3-丁二烯)與等物質的量溴單質加成反應,有三種可能生成物。
正確,1,2;1,4;3,4三種加成方法。
⒘ 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適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錯誤,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⒙ 由2-丙醇與溴化鈉、硫酸混合加熱,可制得丙烯。
錯誤,會得到2-溴丙烷。
⒚ 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適量氫溴酸除去。
正確,取代后分液。
⒛ 應用干餾方法可將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離出來。
錯誤,應當是分餾。
21.甘氨酸與谷氨酸、苯與萘、丙烯酸與油酸、葡萄糖與麥芽糖皆不互為同系物。
錯誤,丙烯酸與油酸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氣、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爐氣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確,裂化汽油、裂解氣、焦爐氣(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堿反應)、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與燒堿反應,也能與硝酸反應。
正確。
24.常溫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與水互溶。
錯誤,苯酚常溫難溶于水。
25.分子式C8H16O2的有機物X,水解生成兩種不含支鏈的直鏈產物,則符合題意的X有7種。
正確,酸+醇的碳數等于酯的碳數。
四、化學實驗知識
⒈ 銀氨溶液、氫氧化銅懸濁液、氫硫酸等試劑不宜長期存放,應現配現用。
正確,銀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極為易爆。
⒉ 實驗室用KMnO4制取氧氣完畢后,應先取出集氣瓶,再取出導管,后停止加熱。
正確。
⒊ 品紅試紙、醋酸鉛試紙、pH試紙、石蕊試紙在使用前必須先用蒸餾水潤濕。
錯誤,PH試紙不潤濕。
⒋ 用標準鹽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時,所用錐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潤洗。
正確。
⒌ 為防止揮發,濃氨水、氫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錯誤,漂白粉不易揮發但易變質,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⒍ 濃H2SO4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水沖洗,再用干燥布擦凈,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錯誤,先用干燥布擦凈,再用水沖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⒎ 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為12.00,則其中所盛液體體積大于13.00mL。
正確。
⒏ 準確量取25.00mL的KMnO4溶液,可用50mL堿式滴定管。
錯誤,應用酸式滴定管。
⒐ 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正確。
⒑ 蒸餾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實驗溫度計水銀球位置。
(測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樹脂、乙酸乙酯制備與水解、糖水解) 測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應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樹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備(直接加熱)、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⒒ 滴定時,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錐形瓶,邊滴邊振蕩,眼睛注視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錯誤,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指示劑顏色變化。
⒓ 稱量時,稱量物放在稱量紙上,置于托盤天平的右盤,砝碼放在托盤天平的左盤中。
錯誤,左物右碼。
⒔ 試管中注入某無色溶液密封,加熱試管,溶液變紅色,冷卻后又變無色。確定溶液成分應為SO2+品紅溶液。
⒕ 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純堿溶液。
正確,濃溴水。
⒖ 氫氧化鈉溶液滴定醋酸時,通常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終點顏色由橙變黃。
錯誤,通常選擇酚酞作指示劑。
⒗ 除去蛋白質溶液中的可溶性鹽可通過鹽析的方法。
錯誤,應該使用滲析。
⒘ 配制硫酸亞鐵溶液所用的蒸餾水應預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正確。
⒙ 試管、蒸發皿、坩堝、錐形瓶等儀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錯誤,錐形瓶應當隔石棉網微熱。
⒚ 所謂硅膠,即硅酸膠體。硅膠變色為物理變化。
錯誤,硅膠為nSiO2?mH2O。硅膠變色是化學變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顏色不同[CoCl2?H2O(藍色)CoCl2?6H2O(紅色)]
⒛ 飽和純堿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滲析法分離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錯誤,應當鹽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